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2-09-05 09:18:49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问题情境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谐的氛围。适宜的环境和和谐的氛围,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充分表露和发展,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伊始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由教师行为转移到“师生共作”,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往往是从问题出发,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数学故事、实际生活、数学游戏等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勇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发表自己对新知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有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故而在课堂教学时要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提问,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遇到问题他们就能追根问底,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和适宜大多数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问题要具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总之,要面向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了解透彻;要求教师在备课前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问题设置要疏密有间,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设置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新颖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励学生思维,新颖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开始时的问题不要提得太深、太偏,问题太深就像给学生当头一棒,会将学生打懵,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偏容易误导学生脱离主题,与教学目标脱轨。设置的问题还要具有趣味性,好奇才有趣,有趣则好奇。有趣的问题往往能诱发学生思维,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保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探讨新知,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参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贪婪”地吸取新知识。一位数学家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教师要为他们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利用有趣的问题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究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产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探究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应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互助学习的空间,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穿针引线、移花接木,使学生探究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乐教”与“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