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教学时间的科学划分

时间:2022-09-05 08:19:00

初中数学课教学时间的科学划分

摘 要: 课堂是学生的学堂,不是教师的讲堂,提高教学效益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入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学生探究的平台,也是学生知识巩固与深化的平台。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上,科学划分课堂教学时间,要将精讲、师生的互动探究、学生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 教学时间 科学划分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怎样划分才算科学,才能使教师教有效益、学生学有效果呢?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划分的。

一、教师的讲课不超过十五分钟

一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而用于教师讲授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要精选有价值的例题,详讲与略讲相结合,语言要简练明了,富有启发性,要给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

例1:在1、2、3、4、5、6、7、8、9、10这10个数前面任意添上“+”号或“-”号,(1)能否使它们的和等于-7?(2)能否使它们的和等于-2?若能,给出一种分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能使它们的和等于-7。分法如:1-2+3-4+5-6+7-9+8-10=-7。

(2)不能,因为1+2+3+…+10=55是一个奇数,所以无论怎样分,结果都不可能为偶数。

此题只需简要分析,不必作详细讲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1)要让其计算的和为-7,10个数的和是负奇数,相邻的两个数相减其和是-5,不行,就考虑用两组相邻奇数与相邻偶数相减求和来尝试。(2)根据数的和的奇偶性原则,一组数的和的奇偶性是不变的,1+2+3+…+10=55是一个奇数,所以有如上结论。

例2:下列4组图形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有几组?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①②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④是轴对称图形。故只有一组。

教师只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看是否能和另一个图形重合来判断就可以了,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

二、师生的互动探究不少于十五分钟

不少于说明可以多于。数学课上,师生的互动探究比教师的讲解来得重要。因此,教师要尽量少讲,多留时间与学生探究,因为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掌握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科学记数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记数规律。

例3:今年九月份,我省新入学的高校学生数为2930000,用科学记数法怎么表示这个数?

解:2930000=2.93×10

通过分析探索就会发现: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及n的值。

运用n与原数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关系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解答类似问题。

例4:如果平均每天观看道德观察节目的人数是:78500000人,78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摇 ?摇)。

A. 7.85×10?摇?摇B. 78.5×10?摇?摇C. 7.85×10?摇?摇D. 78.5×10

解:78500000=7.85×10,故选A。

此题不必分析,运用上面探索出的结论,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探索的目的就是寻找规律,再运用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这种学习属主动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智力,提高能力,激趣,掌握方法,不断拓展思维,将知识构建成网。

三、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五分钟

不少于是说可以多于。在学生练习中,课堂练习尤为重要,课堂练习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才有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才能落到实处。练习题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课堂练习题目的精心选择十分重要。

教师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思考。

例5:正方形ABCO,ABCC,ABC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A,A,…和点C,C,C,…分别在直线y=kx+b(k>0)和x轴上,已知正方形ABCO、正方形ABCC的面积分别是4和16,求B的坐标.

分析:首先求得直线的解析式,分别求得B,B,B…的坐标,可以得到一定的规律,据此即可求解.

解:正方形ABCO,正方形ABCC的面积分别是4和16,

A的坐标是(0,2),A的坐标是(2,4),点B的坐标为(2,2).

点A,A,A,…在直线y=kx+b(k>0)上,

b=22k+b=4,解得k=1b=2,y=x+2.

C的横坐标是6,A的纵坐标为4,B的坐标为(6,4).

在直线y=x+2中,令x=6,则A的纵坐标是:6+2=8.

B的横坐标为2+4+8=14=2-2,纵坐标为8=2.

综上,B的横坐标是:2-2,纵坐标是:2,故B的坐标是(2-2,2).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的变化规律,由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正确得到点的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当然设计练习,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要针对教师的讲解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能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合理的练习设计。

综上所述,课堂上的三个十五分钟,不是相互独立、固定不变的,而是彼此渗透、灵活变动的,在讲解中有练习,在探索中有引导,在练习中有点评。划分课堂教学时间要因课制宜,也就是说符合教学需要的讲究教学效益的时间划分才是科学的划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别让问题教学成了教学问题 下一篇:抓球游戏的数学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