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时间:2022-09-05 02:13:35

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关键词〕 语文教学;能力;联想;口语交际;图画;音乐;课堂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39—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注重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合理的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由乙事物想到丙事物,是非常不错的。语文课堂上要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如:我们在学汉荣的《山中访友》一文时,要求学生不看书本,先由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让学生静听,最好是闭上眼睛去静听,提醒学生边听边想,文中都写了哪些人、事、物?把听到的记下来,听老师读完之后,能把听到的东西写下来,再能联系家乡和身边的环境,补充一些文中缺少的人、事、物,最后由学生自己说一说,大家互相补充;把作者和自己联系起来,把文本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让学生把课堂与生活相统一,既理解了文本,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打破了以本为本的教条。这说明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没有合理的联想,难有合理的想象。

二、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

语文课作为一门语言课,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准确地使用母语,是学生的基本功和素质,更是爱国的行为。紧扣文本,巧妙设计,对课内课外语言使用中的错误及时修正,更要求全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纠错,互相辩论,训练了语言、胆量和勇气,可谓一举几得。特别是在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歌时,积极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依托这些材料,大胆联想和想象;联系作者生活时代、人生经历,加入个人理解,用丰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但可以诵读原文,也可以诵读自己用现代文所做的表达。对一些有争议、或有不同理解说法的古代作品,鼓励学生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索和推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变化和思想的多样性,从而引领自己对一事、一物应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从多种角度去理会、品味,最后追求一个共同的、比较一致的观点,这样训练了语言,又理解了文本。

三、培养学生把文字的内容转化为图画的样式

世界本来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人的一生也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王维的诗画作品充分地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许多文字作品都是对大自然、对美好人生多姿多彩景象的表白,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注意这些因素,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用色彩和特别的构图展示出这些内容。没有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就不会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其内容。美术方法和技巧是其补充,平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安排学生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更提高了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具有了这些,学生的未来也是美好的,充满多种色彩的,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

四、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艺术之间有相通之处,都是表达人对世界、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美术、舞蹈、音乐等都具备这些功能。我们学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就用歌声来体会;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都离不开歌声;有些美文让学生把它与某些乐曲联系起来,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大胆地用一串音符来表现,敢想敢做,至关重要。

五、利用课堂剧的形式来展现

好多小说和叙事部分都可以用课堂剧来表现,这样既训练了写作,又学习了一种文学样式,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组织材料和口语能力。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从分角色读到改编成课堂剧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均是课堂剧最好的素材。从文本到具体的人物形象,学生体味人物的语言、思维、心理,环境、气氛,从表演中去领会、理解。 通过这些手法来学习语文,焕发出无穷活力,但不可忽视语文课的语言特点,朗读、理解和写作仍然是主要任务;培养想象力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处理。

上一篇: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 激活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