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激活生物课

时间:2022-02-26 02:03:13

巧用多媒体 激活生物课

〔关键词〕 生物教学;多媒体;学习兴趣;互动课堂;重难点;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4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以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等表现形式,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平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下面我就如何结合初中生物课程特点,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综合地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乐意去学,用心去学。所以我在给七年级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认识生物》之前,就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制成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用以介绍“生物的特征”。同时还把动物捕食,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思维,争先恐后地发言,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生物课堂教学从平淡走向精彩。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互动课堂

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热情,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由以自我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多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交流工具,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环境。例如,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多角度地展示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课件画面进行动态分割,让学生理解心脏的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创设了互动的生物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突出教材重难点

生物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阔,时空跨度很大,小到动植物的细胞,大到世间所有生物,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难度。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时一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用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巧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等方式传递信息,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课中,教学的重难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观察了“插入红墨水中茎”的实验结果,并证实了“植物茎内确实有专门运输水的结构”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更生动、直观地展示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动态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不但突出了教材重难点,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最难以观察的是许多演示细节,还有难度较大的解剖实验,一些操作技巧,学生也难以掌握。巧用多媒体,恰当地应用特写放大、慢动作、图像滞留等手段,将实验材料与物像放大,将操作方法与程序适当放慢,以增加实验可见度,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掌握。如有关“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如果让学生在课前将实验操作一下,将实验结果带到课堂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现象(主要是甲、乙两烧杯中的萝卜条和杯中溶液多少的变化情况)以动画的效果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出“萝卜条失水与吸水”的道理,在短时间内突破实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下一篇: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