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技校生就业质量

时间:2022-09-05 01:51:5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技校生就业质量

摘 要:经济转型期,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保持增长,各技工院校就业率持续走高,然而高就业率并不代表高质量就业。技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缺乏敬业奉献精神,适应能力差,不能准确自我定位,跳槽频繁,责任意识弱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心理素质,从而提升技校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技校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00-02

随着经济转型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技工院校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95%以上。然而高就业率并不代表高质量就业。据资料显示,技校生高就业率中隐藏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技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缺乏敬业奉献精神,适应能力差,不能准确自我定位,跳槽频繁,责任意识弱等问题。技校毕业生高就业率同时存在的是低质量就业。

1 当前技校生就业存在问题

1.1 缺少吃苦耐劳精神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幸福,所以,人具有享受欲望也是很正常的事,关键是享受应当建立在通过自己艰苦奋斗,创造财富的基础之上,而这一点恰恰是现在学生容易忽视的。有些同学向往美好的未来,但始终不付出行动,怕苦怕累不愿干活却又想拿最高的工资;有的同学上班后发现竟然要经常加班,甚至还要上夜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吃不消,就以此为理由提出辞职;还有的同学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去到车间觉得有异味、有油污等,觉得环境太差而辞职。有的同学经过假期工的社会实践得出结论:“能不进厂就不进厂!”甚至“宁愿扫大街也不愿进厂!”总体上说,技校生对企业的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在意志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

1.2 就业适应力差,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目前毕业的技校生基本上都是90后,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优越,在家里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如温室的花朵,没有吃过苦,因此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在从“学校人”向“职场人”的转变过程中,就业适应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心理上,技校毕业生还没有充分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没有吃苦的决心,依赖心理重;生理上,技校毕业生对企业里的上班打卡制、“三班倒”、夜班、加班等严格的作息时间还没有适应,还停留在学校里的相对轻松、休闲的作息制度的状态中;岗位上,职业素养低,缺少团队协作的精神,工作中拈轻怕重,重活干不了,轻活又不屑于做,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在人际关系上,许多技校生缺乏自信心,不懂得尊重、宽容、理解他人、自我为中心,在周围的人际交往中表现任性、挑剔、敏感,对上司的一个严厉的眼神、师傅的一句重话就久久不能释怀,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不知道如何经营友谊。

1.3 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过高

技校生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整个社会中,属于较低的学历水平,所以在刚毕业时,一般都工作在生产一线,因此就业初期所面临的的状况是:工资低,工作累,工作时间长,这与他们所期待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相比相去甚远。但有的同学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对自己有清楚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部分技校生缺乏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认识的能力,择业期望值过高。如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做的工作是每天工时都很长、工作内容是繁琐的“客房服务”后质问她的老师“我们学的是‘酒店管理’,为什么现在做的工作是这个?”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较严重。

1.4 频繁“跳槽”,稳定性差

双向选择、自由择业本来对正常的“跳槽”现象无可非议,但实际上,许多技校生在频繁的跳槽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和岗位,在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企业和岗位的情况下仓促就业,干一段时间后,一旦感觉不理想就以“工资低、条件差、太苦累、和老板合不来、工作太无聊等”各种理由随意辞职,以致形成就业、跳槽、再就业、再跳槽的恶性循环。一年内可能换五个工作以上。结果换来换去到30岁时,还一事无成。频繁的“跳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确实不利,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积淀”期,技校生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谋求更好地发展。

技校生就业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有学校原因也有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因此其解决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仅从学校方面谈谈解决的途径。从学校来说,最根本的是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技校生调整就业心理预期、积极应对就业困难的有效手段,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技校生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技校生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技校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2 加强对技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1 加强对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技校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价值导向

目前,技校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直接反映在职业定位不准确、职业价值观功利化。部分技校生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职业价值标准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把物质的多寡作为衡量职业价值、个人价值的标准。部分技校生缺乏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思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同步,吸收新思想,与时俱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技校生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观愿望和条件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转型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技校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防止在职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和极端自利性,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技校生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就会具有明确的目标,表现出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毅力。

2.2 加强技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岗爱业的精神

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用人理念和用人标准上把“德”放在第一位,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但是,据调研和用人单位反映,部分技校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怕苦怕累,工作缺乏责任心;缺少踏实肯干的精神,无视规章制度,我行我素;集体主义观念淡泊,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要加强技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敬业奉献、艰苦奋斗、创业成才的教育,培养技校生的敬业精神,加强技校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伦理和积极参与竞争的团队协作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培养技校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工作中保持不懈追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 加强技校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增强技校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技校生尤其是中职生年龄比较小,涉世未深,阅历浅,没有吃过苦,对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对即将面临的工作所要遇见的困难估计不足,并且又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勇气,所以当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心理失衡,产生心理误区。如工作后发现要加班或者要上夜班就产生懈怠情绪,被分配到杂活时,就认为“大材小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产生抵触情绪,工资福利不如自己想象的好远远低于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产生跳槽离职的情绪,发现老板不如老师那么宽容理解时就产生不满情绪,当受到老板的批评时就产生与老板的对抗情绪等等。总之,不能适应逆境,稍有不顺就怨天尤人,心理承受力脆弱。要加强对技校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意志坚定、人格健全、乐观自信、勇于创新、耐受挫折、善于调节情绪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定位,正确对待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端正就业心态,注意自我的心理调节,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当然,技校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而不是抱怨环境、抱怨社会。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条件都要能积极面对,快速适应。只有这样,技校生才能干出成绩,有所作为。

在新形势下,技校生的就业率很高,但是整体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技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技工院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开发适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新内容、新的评价体系等;切实加强技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技校生技校学习生涯的全过程,在技校生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技校生顺利就业,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0).

[2] 李姝.浅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西江月,2012(39).

[3] 韩瑞娟.技校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浅析[J].信息教研周刊,2011(8).

[4] 徐昕,周运正.技校生就业初期频繁跳槽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

[5] 黄明益.技校生一次就业稳定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

上一篇: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的浅... 下一篇:对行政事业型单位存在的经济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