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的浅析

时间:2022-08-01 07:21:45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的浅析

摘 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依托大学建立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态势矩阵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外因素,结合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身特有的特点,提出了提升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创新能力 SWOT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85-02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既有外部主管部门、依托单位的制约机制,也有内部组织结构的协调管理机制,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需要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激发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SWOT态势矩阵,全面剖析了重点实验室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了符合重点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的发展战略,以更好地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 态势矩阵SWOT的概念

SWOT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是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危险(Threats)的缩写。SWOT分析法是将与所需的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S)、劣势因素(W)和外部机会因素(O)、威胁因素(T)四个影响因素,通过定性的分析后,按照矩阵的的形式排列出来,然后根据系统分析法,将各种因素组合起来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根据形成的矩阵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地发挥其外在和潜在的实力,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入了态势矩阵SWOT分析法,并构建了影响重点实验室内外因素的SWOT矩阵,归纳影响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从而提出对应的策略。

2 SWOT分析影响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1]。

根据态势矩阵SWOT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四个构成部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重点实验室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2.1 内部优势(S)

(1)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国家科研人才的培育基地。同时,依托高校为实验室提供了优秀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从而为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核心力量。

(2)多学科交叉的资源。

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科技部主管,依托相应的大学建立起来,就其本身的建立的初衷,就很好地利用了所依托大学的多学科的优势,利用学科交叉,互补性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不仅形成自身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更可以使之具突出的科研协同创新优势,利于知识的原始创新,为自创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基础。

(3)可共享大型仪器设备。

重点实验室建立有仪器测试分析中心,拥有科研设备需要的各类仪器设备,本着公平合理使用原则,积极对外开放,搭建了设备共享的平台。这些先进的科研设备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更易会的自主创新性的成果。

2.2 内部劣势(W)

(1)创新观点不够强烈。

重点实验室主要科研人员大都来来自于依托大学的各个学院,科研人员一般是双重身份,其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了科研人员缺少危机感,主动创新的愿望不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管理体制存不完善。

依托大学建立的重点实验室,由于依托单位的集中管理,导致实验室缺乏真正独立相应的行政职能。同时,依托高校对实验室缺乏科学管理的理念,实验室自身在内部运行管理模式上没有完善相应的规范化的管理体制,缺少相应的定量可靠的激励和奖惩机制,缺少对应的法律理念管理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室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缺乏核心的文化。

共同理想、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文化的核心内涵,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创新前进的精神财富,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各成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依托大学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的管理一般在于人员编制、管理权限、科研用房以及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侧重是硬件的管理,对于实验室文化的建设,缺乏重视的高度,从而导致沟通上、协同等方面没有一定的指导方向。实验室缺少核心文化长远角度看,会影响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性的提高。

2.3 外部机会因素(O)

(1)创新驱动型战略的国家发展政策。

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和骨干研究基地,更是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基于重点实验室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必然使其在当前的自主创新战略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

(2)协同创新的科技资源整合趋势。

近年来,国家从投入政策、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学科交叉机制、协作与共享机制、评价体系与社会环境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等方面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营销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创新能力。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借助这样的趋势机会,借助依托大学的优势资源,联合优势的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实力,以此获得来自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3)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计费的设立。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际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2008年,国家财政部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个方面加大了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为重点实验室从事原始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稳定的经费支持,对重点实验室在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起到基础保障性的作用。

2.4 外部威胁因素(T)

(1)国内外创新主体的竞争。

重点实验室面对以下三个层次的竞争:国际竞争,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的原创新研究成果,继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职位,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的初衷;二是国内科研基地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项目、经费等方面的竞争,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根据科技发展需要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组织建设了若干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且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体系一部分,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源;三是来自其他创新主体,如科研院所、企业等,能否在竞争中占有有机、取得优势是重点实验室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2)经济发展与自主创新人才短缺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的而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而需要,凸显出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短缺。对重点实验室而言,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关系着实验室的特色优势方向的凝练和形成,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目前国家地方政府推出了各类的人才资助计划,引凤筑巢,但是由于各类的原因,自主创新人才与经济发展比较出来的短缺矛盾日益凸显。

3 提升战略的组合

3.1 战略矩阵

通过以上SWOT分析看出,重点实验室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有内部优势(S),也有不容忽视的劣势(W);既有外部发展机遇(O),也面临着诸多挑战(T)。综合各种因素,不难发现内因和外部环境都对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采取多种发展战略,S-O战略:努力使优势和机会都趋于最大;S-T战略努力发挥优势,关注消除或降低外部威胁;W-O战略:努力克服自身劣势,最大化利用外界机会;W-T战略努力使劣势和威胁都趋于最小(见表2)[2]。

3.2 建议

根据态势矩阵SWOT的分析和得出战略对策,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3]。

(1)创新人才管理体制。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乃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短期考核与长期评定相结合,质量与数量相结合;引进优秀人才,特别重视从海外引进团队。在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尤其重点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强调尊重人才,人才自重,提倡竞争、和谐、有序、协作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重视学术团队建设,创立“大师+团队”模式。

(2)创新环境。

环境创新是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建设一个内外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创新规章制度、文化等软环境;加强建设信息技术、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等硬环境,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根据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和学校学科发展特点,制订了一个规划:在政策制定上优先考虑促进自主创新的源头—基础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核心—创新人才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4 结论

总之,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内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才能顺利进行的,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展战略必须着眼于重点实验室自身特点,发挥好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好外部大环境提供的发展机遇。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把内外系统性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社会、政府和国家的共同力量来加快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殷凤春.我国自主创新人才开发战略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4):245-247.

[2] 危怀安,刘薛,姚远.我国联合型SKL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2012,5(33):22-28.

[3] 徐丰伟,孙宝伦.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选择[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2):6-9.

上一篇:基于SEBS模型的辽河三角洲地表蒸发量的研究 下一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技校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