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

时间:2022-09-05 12:06:0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

摘 要:目的:研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的心理保健作用。方法:住院神经症患者家属自愿报名后用SCL-90筛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者),选用60名试验者,用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运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干预组的神经症患者家属进行预防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8周后,重测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组间对照。结果:SCI-90因子分除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子分组间比较,P

关键词:道家;认知疗法;神经症;家庭关系;心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神经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现:15~59岁的人群中,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2.21‰,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加之社会偏见,给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众所周知,神经症患者家属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特殊人群,尤其是患者父母及妻子,[2]用道家认知疗法对这类人群进行干预,目前尚未见报道。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1995年张亚林教授提出来的,[3]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改善神经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预防干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症科住院患者的家属(Ⅰ级亲属)自愿报名后用SCL-90筛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者),选用60名试验者,用随机法分为干预组29名和对照组31名。

1.2 方法

干预组随机分为6小组,每组4~5人,以集体心理治疗的形式,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CTCP)的标准程序(ABCDE技术)[4]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8w,qw;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8w后,重测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组间对照。

1.3 评定工具和研究指标

(1)SCL-90[5];(2)应付方式问卷[6]。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有可比性。

2.2 对九十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影响

3 讨论

本文试验对象选择了神经症患者家属,因为他们作为神经症患者的Ⅰ级亲属,承受着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以SCL-90总分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这也是当前的常用指标[7],结果表2和表3显示:干预组的SCL-90总分明显下降,且因子分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项组间比较P值

许多研究证实: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紧张,从而起到平衡心理,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而不良的应付方式,却会损害精神健康[8]。本研究结果表4显示:干预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的应付方式采用得较多,而较少采用自责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这与国内肖氏[9]在研究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时的发现(多采用解决问题类应付方式的研究对象,整体健康水平较高,且人际关系也较好;而较多采用自责类应付方式的研究对象,除精神健康水平较低外,还常伴有抑郁、焦虑和某些强迫症状)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显示:经干预后,采用退避和幻想类应付方式增多。笔者认为,可能与时代的局限性、道家思想存在着一定消极的方面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它不适宜于在健康人群中普遍推广,特别是年轻人群,但适宜于那些有心理障碍、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危人群。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两组间的SCL-90、应付方式的变化进行随访分析,因此无法判断其远期效果。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65~668.

[2] 魏春香.住院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1,7(9):35.

[3] 张亚林.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62~63.

[4] 张亚林.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88~190.

[5]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0):118.

[6] 黄薛冰.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45.

[7] 张美兰.神经症患者应付行为研究[J].现代康复,2000,4(10):1540.

[8] 肖计划,许秀峰,李晶,等.青少年学生的应付方式与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4(1):53~55.

上一篇:黄芪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128例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