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8 03:23:49

摘 要: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87.5%(p

关键词:黄芪;慢性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慢性支气管炎为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症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以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症,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并且连续发作2年以上为特征。黄芪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根为正品。含黄芪皂甙、黄芪多糖、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钙等)多种有益成分。传统医学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和托疮生肌的功效。黄芪注射液是由中药黄芪提取制成的注射制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具有许多有益的药理作用,我们将黄芪注射液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0例对象均是2005年1月~2007年1月间于我校门诊部就诊的患者。所有病例均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胸部X线征象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排除具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的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基础上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61~72岁,平均66.3±7.2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4.5±1.1年;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2~72岁,平均67.2±8.9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4±1.2年。两组性别构成及平均年龄和病程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及病原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吸氧、吸痰、引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治疗: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

1.2.2 观察指标

(1)症状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咳嗽: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重度(+++):昼夜频繁咳嗽,或多或少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痰量:少量(+):一昼夜痰量为10~50mL;中量(++):一昼夜痰量为51~100mL。大量(+++):一昼夜痰量为100mL以上。

(2)疗效

临床控制(临控):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不足轻度者,或咳、痰、喘症状好转9成以上;显效:咳、痰、喘症状好转6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好转:咳、痰、喘好转3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好转;无效: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好转不足3成者,以及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加重者。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咳嗽与痰量分布经秩和检验,P>0.05,表明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咳嗽与痰量分布经比较,P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分布经秩和检验,P

3 讨论

黄芪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传统中药。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并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中,我们针对慢支炎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论是在症状改善还是总体疗效上,都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说明黄芪注射液对慢支炎患者疗效好。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感染是慢支炎发作的主要因素。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②黄芪还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崔和勤[1]等通过复制家兔肺损伤模型,测定血浆和肺组织LPO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同时计算肺系数进行肺病理学检查,并观察黄芪对LPO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给予黄芪注射液可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减少LPO的生成,可明显地保护肺不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③抑菌及抗病毒作用。黄芪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并可抑制某些病毒的感染;④促进痰液排出,作用机制与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有关,使环磷酸苷等(cAMP)分解减少,有利于气管松弛,痰液排出[2]。同时黄芪的利水消肿功能,可减轻支气管黏膜的炎性水肿,有利于症状的控制。

国内学者金炬[3]等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抗生素联用黄芪注射液组和非联用黄芪注射液组,两组均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予解痉化痰、平喘、氧疗、合并心衰者予强心利尿治疗。联用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结果联用黄芪注射液组显效率为75%,非联用黄芪注射液组显效率为46.15%,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崔和勤,李占军,扬秋,等.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肺表面活性物质及LPO含量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4):270.

[2] 王东红.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73例[J].江苏中医杂志,1998,19(3):182.

[3] 金炬,潘桂林.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5,9(11):14~15.

[4] 谢达桓,李硕萌,吴华.抗生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4,25(5):589~590.

上一篇:中药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6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