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9-04 11:48:26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这项新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录取工作中一项重要改革,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让学校录取到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深化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选拔各级各类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历史沿革和背景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职校园自主招生的现实意义,以期为高职院校如何录取到“合适”的生源,考生如何能够就读心仪的院校和专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考;自主招生;高等教育;高职教育

所谓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指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高职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方式。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高等学校入学制度改革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称为“破冰之旅”。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历史沿革

高职自主招生的改革始自上海,而萌芽则在黑龙江。2003 年,黑龙江省首次尝试了省属高校自主招生的入学方式。2004 年,江西省 25所高职院校被允许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两省的改革实验,为 2005 年的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积累了最初的经验。2005 年,上海市选取了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3所民办高职院校率先试点。当年的报名总数为4883人,共计录取新生855人,平均录取比例为 6∶1,报到率更是超过98%。首次推行自主招生改革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局良好。2006年教育部批准9所试点学校,北京3所学校自主招生630人,上海6所学校自主招生3400人。2009年教育部批准更多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仅上海就有21所,全国超过40所,主招生计划人数占各校招生总数的10%,超过2万人。

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背景

自主招生作为高等教育入学方式上的一种新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要,其出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高职自主招生改革的可能性

自1977 年到2009 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数从27万人增加到840 余万人,净增长31倍。高等教育规模今非昔比,高等教育发展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传统的各级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却越来越显现出单一的弊端。传统方式上以考核文化课水平层次为主的选拔录取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选拔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已成长为比肩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又一主要教育形式 面对不同的受教育主体和不同的教育类型,只有单一的入学模式,这一矛盾必然期待更多的人才选拔方式,这就为自主招生特别是高职教育自主招生改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2.高职自主招生改革的必然性

此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录取,基本是采用统一高考的形式进行,其标准单一,不能有针对性地鉴别不同类型培养目标的生源群,本身就不够科学和完备。同时,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弊端更是日益显现。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其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招生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切合行业、产业和专业特点,将具有某些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具备一定素质和潜能的学生选,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培养和技能训练,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之成长为较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这种选拔是无法完全依靠单一的文化课考核来进行的,这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也不是文化课成绩的点滴差别可以比较和衡量的 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以外,探索新的考核方式,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选拔标准,这就成为高职教育自主招生改革出现的必要性。此外,由于高考对于中等层次教育所具有的导向作用,现行的单一的文化基础考核办法,已经对低一层次的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重文凭、轻能力的社会环境,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升学等竞争中均处于劣势地位。大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从事体力劳动,或较早走上工作岗位,进而将升学作为中职毕业生的首选出路。为了在文化考核竞争中减少淘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可以升入高一级的学校读书,部分中职学校不得不早早将学生进行了分层,强化文化课教学,弱化专业课学习和技能训练,模糊了中职教育的定位,将中职学校办成了低层次的高中教育。在这一形势下,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出现,对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于合理引导中职教育发展已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实施自主招生的现实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2010-2020)》单列出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一项,并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显示出了国家对于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决心。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从数量规模到质量结构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日益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两大系列,两者不仅在数量规模方面各自占据半壁江山,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就业去向等方面也越来越凸显出自己的特点。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选拔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理应有不同的选才方式。而现在的高考制度,基本上还是精英教育条件下的人才选拔方式,用一张试卷同时选拔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两类人才,因此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实施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模式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在实行凭证入学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录取学生时,已不能仅凭考生的“服从”字样就将其录取,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想方设法增加自身对中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办出特色是高职院校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想办出特色,主要应在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下功夫。因此,实行凭证入学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2.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影响,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自主招生试点既是高职院校向社会宣传的极好机会,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示范院校的良好契机。经过广泛的宣传,各省的自主招生工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了高考招生的关注热点,考生报考踊跃的同时,关注程度的增加,也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对于营造社会各界关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高中毕业生选择和接受高职教育的信心,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美誉度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体现了人本教育理念

高职自主招生是构建和谐社会,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消除地域差异,人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发展要求。近几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高考录取改革方案, 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受到了社会欢迎。

4.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高职自主招生是与国外开展教育服务贸易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贸易领域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国外的教育机构可以到国内投资办学,和国内学校展开竞争。国外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都将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学校,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扬长避短,创新发展思路,与国外教育机构既要合作,又要展开竞争,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共赢。

四、结语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这项新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录取工作中一项重要改革,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让学校录取到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深化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选拔各级各类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高职院校招考制度的改革要为国家和社会选拔有用之才服务,还应当体现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等原则,既要符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也可采用“宽进严出”的体制,全面实行推荐入学、保送入学等多样化的招考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棋.北京地区高职自主招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3):60-66

[2]吴乃欣.高职招考制度改革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8-9

[3]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30-31

[4]高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3):69-70

[5]陈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4-85

[6]任东辉、蓝欣.我国高职自主招生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29-31

作者简介:

徐敏,男,(1983~),政工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宣传干事、院报执行编辑。

本文系株洲市社科联课题《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ZZSK1383)的阶段研究成果。

上一篇: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调研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