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激趣” 实验探究“培能”

时间:2022-09-04 08:40:45

问题情境“激趣” 实验探究“培能”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的新要求?本文以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影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

课前用5分钟时间播放影片《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宝玉房间照镜子的趣事片段,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师:刘姥姥把谁看成了她的亲家母?

生:她自己。

师:哪里的自己?

生:镜子中的。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镜子外面的刘姥姥称为“物”;镜子里面的刘姥姥称为“像”。而我们这堂课就是要来研究这镜中的“像”。

展示一面镜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镜子的外形是怎样的?由此引出平面镜。

学生怀着好奇心观看影像,感受刘姥姥第一次照镜子时颇有趣味性的表现,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从实际生活中来,又从实际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轻松地进入新课。

二、游戏体验实验,活跃学生课堂学习气氛

课中用10分钟时间做出实验猜想,提出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镜子照自己,做各种动作,仔细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游戏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上提示下列问题,让学生猜想:物体与像左右相反吗?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吗?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相等吗?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远离镜子时,像有什么变化?

有的学生拿着镜子试试,有的学生窃窃交流,有的学生新奇探讨……课堂非常活跃。趁着学生们的热情,我紧接着引导学生进入自学课本设计实验部分,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每小组实验器材中有玻璃板和平面镜,你们选择哪一个做实验,实验时既要看到像,又要找到像?带着疑惑同学们很快进入了自学状态。

之后,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分别测出像和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二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设置表演照镜子游戏环节,再现生活情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下面的探究做了铺垫,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想,带着问题学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铺设阶梯式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互相协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一次次掀起学习的高潮。

三、探究活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课中用20分钟时间做课堂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让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用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点燃前面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它的像,再用另一只蜡烛(不要点燃)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前面看上去后面的蜡烛与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好像也被点燃一样。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发现后面蜡烛B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A的像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们分析、探讨、归纳,最后学生们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所成的像是虚像。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问题都交给了学生,而自己只是巡视、点拨、释疑。

探究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设置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防止学生出现盲目探究,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究更有创造性。

让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与补充,既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及时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全面认识能力

课尾用5分钟时间及时进行拓展延伸。

我让学生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将怎样具体应用平面镜,会不会出现运用不好有危险的问题。学生们听到问题后,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些学生说照镜子梳妆打扮,有些学生说用来制作潜望镜,有些学生说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的牙齿等等。

在思考“会不会出现运用不好有危险”问题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们想想夜间乘车室内车灯情况、烈日下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情况等,学生很快就积极思考回答。最后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要充分利用平面镜的有利作用,想法设法消除平面镜带来的不便。

结合生活实际及时拓展延伸,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教育和感化,又可以让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总之,物理学科需要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学生,离不开每一堂高效的物理课,每一堂高效的物理课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出来。那么,老师就应积极创设直观、活跃的课堂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点评】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原理+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美国教育学者赫钦斯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西蒙斯指出:“如果教师能适当地运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及其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马刘玲的教学实例——《平面镜成像》,先巧妙地运用视频、游戏,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环境,再运用生活体验和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出物理规律,最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教方式既传授了科学知识、训练了实验技能,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思维。

——隆光辉,重庆市石柱自治县教委教研室副主任,中学物理、通用技术教研员,曾指导多名教师在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上一篇:传递信息 交流情感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