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思政课应上到实处

时间:2022-09-04 01:10:39

高校的思政课应上到实处

摘 要: 思政课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高校需要让思政课上到实处,真真起到对学生思想认识的引导作用。学校及代课教师都应努力的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及对学生的吸引力。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66-01

2012年,我的大学生活在难忘和不舍中悄然画上句号,上学时的所有如光影般刻留在我脑海的底片上。面对太多的工作意向,我最终选择了回到大学校园,以教师的身份重新开始自己全新的大学生活。大学里的青春无限让我受益匪浅,面对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来的莘莘学子,我立志倾我全部尽我园丁之责。

高校是我国大众教育的顶层建筑,经过高校的历练,学生会在自己的努力下经历一次蜕变。高校设置各种课程护航他们前行。这些课程中,思政课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人们常说德才兼备,也许就是对此最好的佐证。一个人学问再高深,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恐怕也不会为人们所认可。在中小学铺天盖地的应试教育下,好多家长、教师及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德行的修炼,将成绩作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且这种现象已成积重难返之势。所以,高校的思政课尤显得的重要。

在学校从教近三年,亲身经历了一些,经常会思考,大学的思政课究竟应该怎样去更好地教授。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让我难以理解的现象:一,每每到了考试周前的半个月,就会有不少同学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课本“仔细”钻研。二,在上思政课的时候,可以容纳百余人的大教室,不管座位有多么紧张,学生们也总是“青睐”越是后排的座位,有时前两排空空的,而后排甚至有同学两人共用一张书桌。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无用的想法,认为上思政课非常无聊、全是说教的东西、离自己的生活甚远等等。我不禁问自己,思政教育何以落到如此境地?

我教授了近两年《形势与政治》课,课程中会经常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党中央的政策指示等,学生们在面对这些课题的时候,常常漠不关心,甚至觉得已经过时且无用。另外,好多学生对国家国际事务基本不关心,认为这些离自己生活很遥远,对自己没有任何作用。这些就是思政课的一些现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做一些有益的教学改革,以使思政课重新焕发活力。首先要明确思政课程的性质定位,开设思政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第二,思政课在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也可以“五彩缤纷“。上过大学的人眼中的思政课可能是老师的照本宣科,也可能是所谓的“天书”。但在有了三年的执教经验后,我改变了以前的一些想法。思政课真的可以有所不同。

首先,改善授课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动改变,将单一的讲授中,适当的加入与学生的充分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充实教学内容

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联系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内容要体现“三贴近”。联系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提倡研究型教学,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站在前沿。

其实,如何上思政课这一话题,一直没有停止讨论,可是当下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思政课改革却举步维艰。

“作为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学的老师,我们一直在尝试改变授课的模式。”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老师姬文刚认为,“由于每个老师的阅历、年龄不同,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能力也千差万别。加之,有的老师承担比较繁重的研究压力,因而思政课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课堂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相较高校的老师,一些专业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显然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准备课程。一方面,这些老师能抓住一个点,有时间反复琢磨课程。另一方面,他们只需要追求课程效果,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因而教学方式比大学灵活,且授课多了之后,也就掌握了“抓住”学生的技巧。

“有的老师能把一些革命理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把革命前辈的理想,比喻成爱情的忠贞不渝,让我们更好理解,这样的思政课听起来很‘过瘾’。”一位来自江西本地的女学员看中老师的教学技巧,这让她感到很亲切。

类似的课程教学与教育中“朋辈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当下,九零后的大学生,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对灌输教育并不“感冒”。可是,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年轻的老师正好可以充当朋辈的角色,在思政课教学中与他们成为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今后的思政课改革,不妨从‘教导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要从‘长辈’向‘朋辈’转换,这样的思政课可以让学生更‘解渴’,也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万资姿老师非常认同朋辈教育的作用。

在万资姿老师的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点之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她的课堂上,会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经历讲解,甚至在解读理论的时候拿自己的爱情故事作为例子。她在课堂上“豁得出去”,受到了九零后大学生的欢迎,私底下都称她为“资姿姐”,不少学生还是她的“铁杆粉丝”。

万资姿让朋辈教育落地的具体做法,就是参与式的学习。除了理论授课之外,在她的课堂上,还尝试安排小型表演。前段时间,她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让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治剧。他并不指定学生参与,而是让学生们自己编排。

“同学们演得还挺像那么回事。”万资姿说。她惊喜地发现一个规律,原本在课堂上状态比较“蔫”的学生,表演的时候出乎意料地活跃。她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让思政课有‘回头客’,老师要学会当观众。”万资姿笑着说道。

思政课应切实上到实处,让学生对思政课主动学习,教师就应该努力改良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课程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大学思政课怎么让学生“上瘾”》.章正.载《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25日

[2]《思政课原来可以很精彩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实践》 载《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5日 06版

[3]《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14-2015学年 时事报告出版社

上一篇:小议观课议课及其在语文学科教研中的操作 下一篇: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