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狩猎季节》的生态思想赏析

时间:2022-09-03 08:31:10

电影《狩猎季节》的生态思想赏析

[摘要]《狩猎季节》是索尼影视历史上的首部动画电影,于2006年9月29日在全球同步公映,该片不仅显示了当今全球最高的动画技术,而且被公认为一部“绿色环保”影片。影片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引发了人们对文明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等关系的思考。在21世纪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该片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狩猎季节》;生态;人;自然;动物

《狩猎季节》(Open Season)索尼影视历史上的首部动画电影,导演是曾执导《怪物公司》、《蚂蚁总动员》等片的吉尔・库顿和曾拍过《狮子王》、《叔比狗大闹好莱坞》等片的罗杰・阿勒斯和安东尼・斯塔奇,于2006年9月29日在全球同步公映,这也是我国分账大片历史上首部同步引进的动画电影,中影公司参与审片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该片能够获准引进,不仅因为它显示了当今全球最高的动画技术,更因为它是一部“绿色环保”影片。影片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备受推崇原因之一就是影片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

一、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电影《狩猎季节》主要讲述了一头900磅重的马戏团棕熊布格(Boog)和一只麋鹿埃利奥特(Elliot)在狩猎的季节里,互相结伴,团结协作一起对抗狩猎者追杀的冒险励志的故事。棕熊布格跟从小抚养自己的护林员贝丝在泰波兰小镇安静地生活,它掌握了足够的在人群中的生活技巧,并且成为了当地国家公园的表演明星。然而一天它阴错阳差地救了一只被猎人捕获的麋鹿埃利奥特,却因此惹来麻烦而被和麋鹿一起送进处处危机的森林,在森林里棕熊遇到一些新的朋友,由陌生到熟悉,由对抗到联合,面对即将开始的狩猎季节,动物们为了能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而联合起来对抗可怕的猎人,捍卫属于它们的森林。

棕熊布格是影片的主角,它无意中救了麋鹿埃利奥特,麋鹿便想方设法去营救棕熊布格,让其回到自然中去享受生活。起初布格还认为“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为什么我要去外面的世界?”在它们的交往过程中,埃利奥特也从布格处学到很多生活方式后,他对人类生活深深着迷。导演之一罗杰・阿勒斯说:“尝到文明生活的甜头后,埃利奥特想进入文明世界。”在麋鹿的引导下,棕熊本能开始浮现后,自然的野性和文明的驯化在它们身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文明世界里,它们成了麻烦制造者。因此,它们不得不被护林员贝丝等人送到了森林之中。这对于没有任何野外生活经历的棕熊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它起初仍然以大明星自居,不愿和麋鹿成为搭档,也试图用人类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森林里生活,可是发现两者根本不可能糅合到一起。比如当它想上厕所时必须要依赖坐便器,吃饭时也梦想着人类的食品,不屑于自然界的食物。当它发现人类文明在此格格不入时,决定重新回到主人的身边,在途中处处碰壁,遇到了臭鼬,神经兮兮的鸭子,惊慌失措的兔子,霸道的长耳鹿群等,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生存方式及其魅力所在。在棕熊继续尝试回到人类生活的同时,动物们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为期三天的狩猎季节,森林里动物们个个自危,棕熊也可能成为猎人的猎物。面对死亡的威胁,棕熊和麋鹿等动物决定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的入侵。棕熊从文明世界来到自然世界,正如导演之一吉尔・库顿所说:“布格是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大棕熊。究竟那种生活方式更适合棕熊呢?它徘徊在文明与自然之间,也从侧面反映了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

二、“生物中心的平等”的生态思想的完美体现

影片除了对自然与文明两种场景的描述外,还重点描述了文明与自然的对抗。在森林里动物们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它们决定自救,最终演绎了一场胜利的丛林大反攻,打败了来犯的捕猎者。这个场面的刻画有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意蕴,体现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如生态学家提倡的“生物中心的平等”(Biocentric Equality)、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自然价值论等的生态思想,这也成为该片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动物解放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其代表作是《动物的解放》(1975),动物权利论的代表人物是汤姆・雷根(Tom Regan),代表作有《为动物权利辩护》(1972)、《捍卫动物权利》(2000)、《动物权利争论》(2001)等。中国学者王正平把上述两位生态学家的思想合称为“动物权利论”。动物解放论的基本观点是以动物感受苦乐的能力作为道德地位具备的依据和标准,因此承认动物也拥有像人一样的道德地位。辛格认为“动物的解放是人类的解放事业的继续。”“凡是解放运动都意在结束某种不平与歧视。”动物权利论也认为动物应该享有与人一样的生存的权利。两者都把道德关怀的边界扩展到动物身上,都把动物与人类中被压迫的群体――妇女、黑人作比较,都发对通过实验和其它方式来虐杀动物。动物解放/权利论把道德关怀的范围局限在动物身上;“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论则要求把道德关怀的范围涵盖在所有的生命身上,代表人物有阿尔贝特・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和保罗・W・泰勒(Paul W.Taylor)。法国哲学家史怀泽是“生物中心论”伦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自然界每一个有生命的或者具有潜在生命的物体具有某种神圣的或内在价值、并且应当受到尊重。史怀泽提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世界上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区分。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网,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依赖于其它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我们生存在世界中,世界也生存于我们之中。”人对其它生命的关怀根本上是对自己的关怀。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谁习惯于把随便哪种生命看作没有价值的,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泰勒于1986年发表《尊重自然》一书,并宣称尊重自然就是他的环境伦理学说。其学说认为所有生物具有自身的善和天赋价值(inherent worth),值得具有道德能力的道德者的尊重,而且采取这种态度的人便倾向于增进和保护其它生物的善。泰勒的生命中心自然观具有若干基本信念,就是人类与其它生物都是地球生命社区的成员,人类并不超越其它生物,而且人类与其它生物构成互相依赖的系统。

通过对影片的多次赏析,观众不难发现影片充分体现了上述的一些生态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哲思。在影片中,棕熊和麋鹿的命运表明动物应该和人类一样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棕熊在国家公园时体会不到人与动物的不平等,但当它远离人类来到森林里时才发现动物的生命掌握在猎人手中。为了抵抗这种不平等,它勇敢地站出来号召动物们一起反抗。棕熊活灵活现的人性化的形象被赋予了人的性格特征,让观众感觉到它身上具有人的气质,也从侧面反映了动物与人有着平等的地位。

影片将批评的矛头直指猎人肖,在他的眼里,动物们正在密谋对人类不利。“所以我们必须在它们作恶之前把它们拿下!”猎人肖是个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者,成为生态学家攻击的一个反生 态、反自然的典型形象。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生态批评运动的发展及生态伦理道德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把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指向人类中心主义。在这种语境下,猎人肖被视为地道的人类中心主义者则具有更加鲜明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成为生态批评的第一要义。影片对反生态的猎人肖的愚蠢行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他贪婪地捕杀猎物,尤其是他对棕熊耿耿于怀。可悲的是,他的计划没有得逞,在动物们的围攻下,猎人被彻底打败。影片启示观众,不遵循物种平等原则,迟早要受到惩罚的。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神秘莫测、威力无比且无处不在的。影片中蕴涵着的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让观众意犹未尽,留下不尽的回味和深思,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三、回归自然的思想

影片在阐释“生物中心的平等”的生态思想的同时,自然始终处于在场的位置,体现了大自然无处不在的威力。大自然有着神秘的力量,她无时无刻不在存在着,并发挥着她的必不可少的作用。影片向观众展示了和谐宁静的森林环境,由于受到了人类的入侵,原来的平衡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猎人肖是人类入侵大自然的代表,他的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代表了一些现代人漠视自然的存在,而对之大加践踏和蹂躏,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他的这种侵略者的行为无疑给和谐的自然生态带来了破坏,他的这种愚蠢行为也必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当人类肆意地捕杀大自然中的动物使得自然生态受到影响时,大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必然要使人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当由棕熊率领的动物们准备抵抗外来入侵者时,大自然提供了足够的进攻武器,动物们在自然中练就的本领都可以派上用场,如鹿角成了弓箭的一部分,臭鼬可以发出毒气等,让观众感觉自然界存在着无限的对抗力量。同时也感觉到属于自然造化的动物们有着和人一样的潜力和天赋。另外,棕熊在自然中学会了自立,找到了自我,能够和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们友好相处了。当护林员贝丝担心在狩猎季节棕熊有所不测而决定带它回到人类世界时,棕熊曾一度陷入痛苦的抉择当中:是重返人类的文明还是回归自然?最终棕熊选择了留在森林里,因为这才是它真正的家。护林员贝丝是个典型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形象,在影片中被刻画成一位善良、有爱心、懂得回归自然的重要性的女性形象,让观众感到因为有这样的环保主义者而感到高兴;麋鹿也在自然中学会了自重,尤其是经过激烈的斗争残余的鹿角脱落后而找到了焕然一新的自我,也敢于大胆地向长耳鹿追求爱情了。这一切都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回归自然,才能发现本真的自我,才能真正实现与其它物种的和谐相处。

四、结语

影片的故事情节采用了对立冲突的模式,经过一系列冲突之后,棕熊和麋鹿等动物们经受了的宿命考验,在自然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影片的结尾也是发人深省的,森林里的动物们捍卫了自己的权利,打败了捕猎者,但是他以后会不会卷土重来?这也是影片给我们人类为如何处理好人、自然及动物等的基本关系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毫无疑问,在我们不得不面临日益严重诸如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时,影片中所阐释的生态哲学思想对我们培养良好的生态行为有着很强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张林,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上一篇:《2001太空漫游》人类进化与归宿的史诗 下一篇:论“灰姑娘”故事类型的性别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