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浅析

时间:2022-09-03 12:29:55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浅析

摘 要 群众是国家最重要的主体人群,群众的精神生活是否愉悦和个人的物质生活是否充裕,直接反映出国家当前的一个经济形态和社会形式,在历史的进程中,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否也能跟上步伐,顺应时代这必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党和国家最关注的是广大群众的生活,很多政策的制定都是基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考虑前提的,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涉及的人口数已经是达到了13亿多,国土面积广,人口数量大,少数名族多,南北、东西人数分布不均,造成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拉开了群众之间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党和国家在关注民声关注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培养各地各区的民众精神文化建设,为的是更好的平衡各地的文化差异,提高人们的个人修养及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中国当下群众精神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1.1群众文化年龄层次划分明显。在现今信息化飞速发挥的时代中,从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群众文化按年龄划分比较明显,少年、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区间里都有他们所各自爱好和适应的文化生活,例如青年群众,他们喜欢接受更多来自娱乐的、潮流的一些文化流,对明星的追捧,对潮流服饰的追逐,他们更注视国外的生活用品和开始接受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一种社会大群体的适应性,一种面子工程;有例如老年朋友他们更热衷于对身体健康长寿的追求,他们会积极参与到全民的健身运动中,广场舞、健康操、听健康讲座,他们都是因为同一目的而走到一起,这仅仅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家庭中,儿子女儿、孙儿孙女身上,在老年人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责任的一种传承和中国文化的延续。

1.2群众文化呈现地域差别。中国是个多人数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汉族的人口是占有中国总人数当中份额最大的占到90%。我们一直希望做到56个民族的大融合,希望56个民族一条心,成为一个大家庭而努力着。汉族多半分布在东南部,少数民族基本在祖国的西北部较多。在关注其精神文化及文化生活时,首先应该关注其生活方式的差异。汉族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狩猎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观念不同,在加上气候、地理、语言和民族矛盾,使汉族与这些地区的民族难以融合。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事物看法不一样,接受的传统文化不一致,使得及算今天通讯的发达和信息的畅通,仍然使这个地区文化的差异存在,难以解决。例如节日上就能凸显这一差异现象,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这些节日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对于汉族人民我们都是陌生的,这就是差异文化的差异。

1.3媒体文化过于重复,炒作成分过大。中国媒体从报纸、电视、广播到今天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推送越来越广,正面的积极的都一并在媒体中传递出来,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近几年“选秀风”的影响力是有增无减,很多追求能够一页成名或是有此爱好的群众便开始参与其中,当然调动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性是好的积极的,但这场选秀活动越演越烈,甚至于泛滥在这场文化风暴当中,让群众有种审美疲劳,也让文艺产业有些停滞不前。很多媒体记者,媒体工作者为了能得到巨大的社会反响,把一些新闻事件虚化、夸张化,报道不属实,会造成一些不良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文化精神活动和社会风气。

1.4受国外文化影响较大。电视剧、电影的文化市场被英国、美国、韩国充斥着,在对他们的文艺形式、电影电视创作的同时,其实我们已经完全受着他们这些国家地区的文化侵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审美文化都在不经意中发生着变化,潜移默化的深入我们的生活,占据我们的思想。中国是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发展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是源远流长的。对于物质的侵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这些国外流入的文化影响着我们年青一代人的思想和成长,对于青少年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认识都不深刻和明确,在一些新鲜事物前没有定律,容易造成一些决定的偏差,甚至于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1.5在中国群众文化生活是跟经济实力息息相关的。生活水平在进步,但同时也显现出问题,有精神文化生活的的人,多半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有时间有经历去进行的,不难发现,基本参与文化活动的农村群众非常少,他们依然习惯家庭生活很难走出来,所以这个也是一种文化差异的现象。

2.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各方需要做出的改变

在群众的文化生活里,其实国家的引导是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国家加大力度进行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从多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因为精神生活和文化是必须主动拥有的,如果是被动的接受将达不到本身积极向上的引导效果的。

2.1国家多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国家做出的任何一项政策都可以对群众及人民的生活起到调控作用,例如从国家到省、市、区、办事处组织一些有意义且创新的活动的开展,并给与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的文化活动积极性,这样可以丰富除物质生活外的精神生活,同时在各街道中可建设一些娱乐场所,像现在广泛流行的广场舞,就需要有一定面积的场所给群众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2.2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民族间的差异主要由于地域局限和人们接受的信息导致文化的差异,群众直接缺少沟通交流,群众文化难以融合贯通,在民族交流会的一些职能部门应该多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在语言上,应该首要解决这一基本问题,在学校里可作为选修课程让学生对祖国民族有所了解,学校开展一些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交流互学的活动,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下,经济还是较为落后的,他们对于外界信息的了解也是比较闭塞的,所以作为国家和一些相关部门应关注到这一重点,多建设信息传递媒体提供良好的交流的基础,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多走出来,参与到汉族人民的生活中来,慢慢改善其固步自封的情况,从而加快各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大融合。

2.3群众文化建设应该先尽量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群众文化的建设是一本基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当人们连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如何能将自己的精神生活提上一个水平,文化生活是很重要的,若人只有生活,而没有文化的参与,是一种缺失,也是人生的不完整,国家一定要在生活上将群众生活提升一个档次,对于农村群众应使用一些方法,在镇政府村政府中大力倡导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并组织一些文字骨干下乡带动其积极性。只有带动了城市农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平衡其区域间差距。这样才能大范围的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和文明的进步。

2.4控制外国的文化侵入。这一点上并不是要完全拒绝外国文化,闭关自守,而是有选择性的引进一些文化产业,对于现今韩流西化也是值得国家关注的,青少年如果是过多国外的文化影响,很多思想将是根深蒂固的,会影响到他们未来成长的价值取向,所以国家及个别部门必须对此进行严格监管和把关。这项是在非常有选择性的情况下进行的,筛选、甄别由有关部门严格把关。

结束语:

群众的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如何做好建设工作,国家必须重视,也只有让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实,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充实群众的生活,让群众个人修养和素质得到提升,社会更和谐,这样会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胡守勇.文化建设:人类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J].云南社会科学,2009(01).

上一篇:我国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 下一篇: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