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非遗传承文化

时间:2022-09-02 09:19:26

挖掘非遗传承文化

吉林省安图县地处长白山腹地,两万六千年前“安图人”就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长白山文化,并留下了以独特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成为人们走近安图、认识安图、了解安图的重要视角,也成为积淀长白山文化底蕴的宝贵财富。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带您一起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极具朝鲜族民族特色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鹤舞》起源历史悠久,是16世纪传说的产物,高句丽时被人们创编成舞蹈,展现在舞台上,是朝鲜族独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这个舞蹈反映的是大自然中,人、动物、植物、山水之间的共存与和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愿。

姜丽华是安图县文化馆四级演员,同时也是《鹤舞》的传承人。她积极参与《鹤舞》资料整理和创编表演工作,熟练掌握《鹤舞》的基本要领,并将舞蹈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传承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多次参加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在万宝镇红旗村培养了一支表演队,常年为游客进行表演,为旅游景点的民俗旅游开发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便利。在姜丽华眼中,《鹤舞》与其他朝鲜族舞蹈的表演有所不同,动作和舞蹈语汇比较特殊。一方面要模拟仙鹤的动作,另一方面要遵循舞蹈表演的规律,在两者相互融合中求得表演的精美细致,不能以完成基本表演动作为目的,要传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鹤舞》以鸟类原型编入舞蹈表演之中,在众多朝鲜族舞蹈中还是第一个。2007年,《鹤舞》被列为安图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6月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安图县唯一一个被评为部级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拔草龙,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最早起源于朝鲜半岛。二十世纪初,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延边地区而传入中国,流行于安图县的长兴、新屯、石门等地,现在已成为具有表演性质的项目。拔草龙游戏最早就是古代朝鲜族部族之间比拼力量的一种方式,后来拔草龙游戏主要表现部族之间联姻而采取的力量比拼方式来进行。

古人的足迹随着历史已经远去,但拔草龙这种古老的游戏却被代代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演变,拔草龙游戏已经成为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游戏之一。它来自民间,传承也在民间,以往,很多地方的朝鲜族村民在丰秋之年,两个村屯的农民要进行拔草龙比赛来庆祝。

如今,拔草龙游戏从田间地头,走进了朝鲜族的大型娱乐活动中,表演机会也越来越多。表演拔草龙游戏时,两队人要打着旗从两个方向进入场地,旁边还要有乐队,要边打击乐器边跳舞入场。比赛获胜的草龙会被人们高高举起,人们都围着它跳舞,输的草龙要退出场地。每次表演拔草龙游戏,因为参与活动人数不限,观众也可以参加,最多可以达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参与。因此,这个游戏的现场会非常热闹。

柳逸是安图县文化馆外联部主任,安图县《拔草龙游戏》唯一传承人,他对《拔草龙游戏》有着深刻了解和深入研究。多年来,柳老师不断参与此项活动,逐步对这一游戏的表演技巧掌握并熟知。在继承朝鲜族拔草龙游戏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现代游戏表演的特点,使其更加群众化,增强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在草龙道具制作方面,柳老师改进了一些筋骨结构,更加易于运用和保存,外观保留了传统草龙的样式,增加了龙环,表演时更加方便。

除朝鲜族民族特色舞蹈《鹤舞》、拔草龙游戏外,安图县还有汉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代表性技艺松花砚、宫廷派舞蹈的代表作品《牙拍舞》、朝鲜族传统游艺《龙头游戏》等众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全面普查,目前,已挖掘掌握的非遗项目28项,共五大类,其中,已列入非遗名录部级1项,省级7项,州级9项,县级6项,拟列入县级6项。同时,这些非遗项目在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朝鲜族民俗舞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据了解,目前安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是集体项目,而每代传承人大都只有一两个,因为传承人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也不是很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能是面临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长白山文化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增强安图县非遗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使之成为朝鲜族标志性的品牌产品发挥重要作用。

蕴藏在安图县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说是非常丰厚的,而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弥足珍贵,也必将有更多非遗得以发掘和展现。希望能有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让它们彰显出更加瑰丽的光芒。

上一篇:文化生态壁龛:贺州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 下一篇:教师应如何面对处于“断乳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