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41:17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1

关键词:寿光;传统文化;挖掘利用;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对一个城市来说,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城市无形的金矿,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拥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才更具有品质和力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传统文化中的软实力要素愈来愈重视。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之源,挖掘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是发展地方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寿光市在大力推进品质寿光建设的实践中,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挖掘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寿光市文化软实力。

一、寿光市挖掘利用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效

寿光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渤海莱州湾南畔,是农圣、文圣、盐圣“三圣”故里,从武帝躬耕到巨淀烽火,从商周煮盐到设施农业,寿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寿光市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发展和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近年来,寿光市在地域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胆探索,编辑出版了《齐民要术考》、《寿光仓颉故里知音》、《贾思勰志》等一批历史文化专著;举办或承办国内外相关专家参加的历史论坛会,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交流;深入挖掘寿光市的历史文化,完成了寿光历史、名人、文物等数字化、图片化的多媒体制作,增强了宣传效果。

(二)打造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平台。近年来,寿光市建设了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功能与一体的文化中心,以及蔬菜博物馆、石器博物馆、航海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纸文化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文物保护馆所。目前,寿光市现有310处古文物遗址,馆藏文物2300余套,此外,寿光市还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设立了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这些平台的创建为寿光市历史文化展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空间。

(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利用。寿光市在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和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将文物古迹与城市建设和旅游结合起来。例如围绕“蔬菜文化”,寿光市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加快寿光“蔬菜文化”传播的同时,提升“寿光蔬菜”的知名度。

二、寿光市传统文化仍然存在广阔的挖掘利用空间

(一)对传统文化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目前,寿光市已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的研究范围,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出版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与厚重的寿光传统文化相比,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要素等待深入挖掘。例如,相对于农圣文化,寿光市对“盐圣”、“仓圣”研究的力度还有待加大。

(二)对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宣传,宣传可以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发生作用。目前,寿光市对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与人们的接受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传统文化还没有融入到寿光人的生活中。

(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程度不够。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寿光市一直都在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文化挖掘、文化与旅游结合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寿光市的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对寿光市进一步挖掘利用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寿光要进一步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让地方传统文化在新时展中绽放异彩,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得越深入,发现的亮点和增长点就会越多,对提升寿光文化软实力就越有帮助。加大研究力度需要加强科学引导、全局谋划和部门间的协作,以期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合力。在研究的内容上要注重对寿光传统文化深度发掘和广度拓展。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虽然寿光人最了解和最热衷于寿光文化,但是仅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借助外力,可以利用上级人才优势,广泛地与大专院校、上级科研单位、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借助外部资金和人才,研究寿光传统文化。在成果转化的形式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特别要加强与文化企业对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项目。

(二)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传统文化的内容无论有多么丰富、研究成果不管有多么深入,如果不被社会接受,就没办法得到普及,再好的研究成果也只能束之高阁,不会对寿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使寿光传统文化“活”起来,宣传普及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是要继续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寿光传统文化,提高广大群众对寿光传统文化的知晓率。二是要通过各行各业进行针对性的传统文化宣传工作。例如通过教育部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增强家乡的自豪感。通过交通部门对出入寿光的旅客进行宣传。在市内公共汽车、长途汽车以及汽车车站等显示屏上宣传寿光的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让乘客逐渐加深对寿光的传统文化印象。三是编辑出版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可以通过一些短小精练、生动形象的通俗读物,使人们很快了解一些寿光人文历史、民俗民风的知识,增加对寿光的感性认识。

(三)加强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要让传统文化成为生产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要在“用”字上做文章。传统文化研究只有密切地与产业相结合,与城市各方面的建设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才能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动力。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2

关键词:数据挖掘;特点;应用;优化;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中有效数据的飞速增长,使人们处于海量的信息海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人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对信息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对未来发展或目前运营有利的信息资源;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储存也好、信息检索也好既费时又费力,很难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数据挖掘就是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应运而生。

一、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就目前来看,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信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简单来看,数据挖掘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选择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关的直接信息或者潜在信息;之前出现的机器学习也好、统计学及模式识别也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有效信息,但是其应用的范围很狭窄,大多是在科研领域,很难实现大面积的传播,数据挖掘的出现充分结合了上述几种方法的优势,实现了对信息进行精确、有效的整合。

从根本上来看,数据挖掘的本质目的就是从数据库模糊的、海量的、随机的的数据中检索出有使用价值的潜在信息资源;虽然数据挖据并没有明确搜索条件,但是它能够自动发现数据库中隐藏的预测趋势以及关联网,还具有类聚、时许模式和检测偏差的作用。很多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都是出人意料的,但是往往是这些意想不到的信息将会开拓思维空间,对决策带来巨大帮助。

二、数据挖掘的广泛应用

数据挖掘在很多领域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商业发展中已经相当成熟,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扩展到工业、医药业、电子商务行业等等。

1、数据挖掘在商业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商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挖据相当于一个智能化筛选过程,它能够实现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商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例如在金融行业中,数据资料相对完整、精确,如今金融业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该项技术,对市场的波动以及波动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也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形成科学、有效的预测机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找出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又比如说在零售行业,数据挖掘能够为客户的划分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并依据分类方法,对顾客的购买倾向和模式进行预测,这对于销售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根据相关信息,可以了解到顾客对商品价格和摆放的满意度通过不断调整,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要求。

1、数据挖掘在工业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工业中的应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在故障预测上、生产优化中以及丰富知识库中;首先,对于故障预测来说,数据挖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通过数据信息提供的资料,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预测,对于提高运行安全性,减少故障损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生产优化来讲,数据挖掘能够为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的信息,对于日后的生产工作有莫大的帮助。最后丰富知识库,数据挖掘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储存、调取的过程,企业能够从中获得任一有效的数据资料并加以保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为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贡献一份力量。

2、数据挖掘在医药业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科研方面,通过数据之间的联系研究,促进医学的快速发展;例如数据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找到病源,核定不同药物的不同疗效,实现药物的合理搭配,由于医学数据相对稳定,可以重复利用,因此对其准确性要求很大,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医药界来讲是一大福音。

3、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业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崛起成为后起之秀,同时很多网站也引入了数据挖掘技术,并从中开发出无限的商业价值。数据挖掘能够帮助商家提高用户体验的服务质量,对未来的消费趋势和市场走向进行合理预测,促使商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数据挖掘的优化措施

1、决策树

这里所说的决策树是指利用信息论里包含的信息找出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属性字段,建立一个结点,并根据这个属性字段的取值确定树的分支,并再各个分支中建立下层结点和分支,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结果直观、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但是其缺点在于如果数据处理对象较为繁杂,就需要多重分支,使挖掘过程难于管理,极易出现错误。

2、遗传算法

这种方法以生物的进化过程为前提,这是生物学与计算机原理的完美结合,根据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得出最合理的数据模型并加以优化;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数据类聚,充分利用时间类比和空间类比,可以将大量繁杂的数据资料转变成井然有条的数据资源,并从中探测数据之间紧密联系,最后得到有实用价值的模式;遗传算法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对数据的信息量要求不高,因此在数据挖掘中,它还适用于评定其他算法的适合度。

3、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就是从大量的数据库中搜索到对自己有用的关联信息,使依据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开展的,目前,人们对关联分析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化,并提出了多种关联法则,比如说DHP、STEM等等,关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形成的数据关联网,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4、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一部分没有标定的记录作为输入集,以输入记录作为原始数据,暗战一定的规则,将记录进行合理的划分,并通过隐式或者显式的方式对划分类别加以具体描述。

四、结束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数据挖掘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几个行业中,数据挖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未来的发展中数据挖掘依旧将会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同时,数据挖掘也在发展中面临着些许挑战,本文中我们重点叙述了四种优化措施,分别是决策树、遗传算法、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希望能够为数据挖掘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P,宋培义. 数据挖掘的应用[J]. 贵州科学. 2012(03)

[2] 刘小华,胡学钢. 数据挖掘的应用综述[J]. 信息技术. 2009(09)

[3] 李江平,毕育学,颜虹. 数据挖掘技术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的应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08)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3

一、创设闽南文化教育环境,为幼儿游戏开展打好基础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泉州具有闽南特色的生活环境已为生成相关的游戏提供了背景,为了让闽南文化特色有机融入游戏中,首先,我们尽力为幼儿创设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熏陶。如,我们创设了“泉州十八景”铜版画背景墙;布置木偶特色、惠女风情、闽南民间艺术廊道,从不同角度展现闽南传统文化。其次,是为幼儿创设游戏场地,角色游戏中的“泉州小吃城”向人们展现了闽南的饮食文化;结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具有闽南建筑文化的材料,如蚵壳、茶叶罐、红砖、竹筒等;表演游戏中,我们布置了大型木偶表演台,提供了形态各异的木偶,让孩子们尝试木偶表演,感受泉州木偶文化。环境与物质的保证,让幼儿多感官、多方位地接触闽南文化特色,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二、智用家长、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指南》指出:“和幼儿外出一起游玩,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风景名胜、著名建筑的图片、资料等,在观看和欣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注重整合家园、社区各方教育资源,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挖掘与利用闽南文化资源。如,请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品尝闽南小吃,了解闽南小吃相关知识;利用开茶厂家长的资源,带领幼儿参观茶叶加工厂,目睹茶技师精湛的制茶工艺;到茶馆,感受品茶、鉴茶、茶艺表演的高雅别致。我们让家长带幼儿游览“蔡氏古民居”“五店市”“开元寺”等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家乡名胜,为结构游戏建构做好铺垫。此外,我们让家长带孩子到“泉州木偶剧团”了解木偶的相关知识,邀请泉州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到幼儿园为幼儿表演经典木偶戏,让幼儿感受木偶表演,了解木偶的基本操作方法,为表演游戏打下基础……品尝、参观、欣赏表演,为孩子们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机会。

三、开展创造性游戏,拓展幼儿能力空间

针对《指南》强调的“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我园着力于在创造性游戏中有效利用闽南文化教育资源的探索,引导幼儿将生活中接触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闽南文化在创造性游戏中呈现。如角色游戏里,孩子们生成了“泉州一条街”主题,将“泉州旅行社”“闽南茶坊”“泉州小吃城”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元素带入游戏中,孩子们扮演“泉州旅行社”旅游团成员,选择“泉州十八景”旅游路线,“闽南茶坊”里幼儿根据闽南人的“待客茶当酒”“入门就泡茶”的闽南民俗,用教师提供的小茶具,有模有样地泡茶。“泉州小吃城”的“西街面线糊”“东街肉粽店”等在“老板们”的精心经营下,让食客们在品尝到美味的同时,也了解了闽南小吃的相关知识。结构游戏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建构,我们引导小班幼儿以垒高、铺平等技能完成“洛阳桥”“五里桥”的建构;中班幼儿以围合、盖顶等技能尝试初步的合作,建构“开元寺”“涂门街清净寺”“东湖公园”等;大班幼儿自行设计,分工合作建构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主题,如“蔡氏古民居”“五店市”等大型主题建构,古厝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表现闽南建筑特有的风格。在表演游戏中融入木偶表演,是我园挖掘、利用闽南文化教育资源的一个亮点。我们和孩子一同收集了各种废旧材料,并自制了提线木偶、布袋偶、信封偶。孩子们运用低结构材料,制作成各种不同的指偶,补充他们表演中所需的角色。孩子们戴上自己制作的木偶进行表演时,表演投入、自信,语言能力、动作能力迅速提升。

总之,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挖掘、利用闽南文化教育资源,并与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有机融合,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也弘扬、传承了闽南文化,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根的人”。只要我们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的本土教育资源,并将其与游戏相结合,相信闽南文化教育资源一定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成为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4

关键词:石城县;地域文化资源;核心价值观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熏陶教化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掘石城当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乡贤文化等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科学阐释地域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利用其与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涵,引导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认同,使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核心价值观接地气。

一、充分挖掘苏区文化为主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是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红色文化精神内在的力求自由、奋勇抗争、团结奋进、艰苦朴素等优良精神要素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促进作用。石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石城革命遗址众多,红色资源丰富,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石城阻击战遗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红石寨、红四军军部旧址、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有苏区歌曲《红军打到石城县》、《送郎上战场》,山歌《三和村里来红军》、《哥哥出门当红军》,《七根火柴》的原型――小红军郑金煜的故事,苏区标语、漫画等。

二、充分挖掘客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城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客家先民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石城人民自古勤劳朴素、民风朴实,有怀国爱乡、勇于开拓、精诚团结、互帮互助的客家精神。石城客家遗址丰富,主要有: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北宋宝福院塔、太平天国幼天王囚室桂花屋、杨村亭式坊、永宁廊式古桥、古驿道闽粤通衢、客家民居陈联围屋和大畲黄家屋等。石城是“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城灯会”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灯歌《十杯酒》、《怀胎歌》,小调《十劝郎》、《十劝妹》,民俗歌曲《十月怀胎歌》、《十教郎》、《十教妹》、《十送郎》,山歌《哥哥出门要快归》,民间故事《吴佳的故事》,以石城为题材的宣扬抑恶扬善的冯梦龙《三言两拍》中的《喻世明言・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祠堂文化如屏山镇长溪村赖氏宗祠敦睦堂,宗教文化如琴江镇的伊公庙,习俗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丧葬习俗“点莲灯”、岩岭“过漾”等都具有浓郁的客家精神。

三、充分挖掘莲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资源

一是利用莲文化资源。石城是“中国白莲之乡”,莲历来是高洁品格的象征。石城莲文化建设有很好的基础,在百亩荷花园设立了莲(廉)文化展厅,引导人们以莲为美、以廉为荣。二是利用石城县婚丧喜庆请客不收礼新风尚资源。请客不收礼新风尚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宣传报道,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高度自觉和成功探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三是利用山水文化资源。石城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众多,先后入选“中华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等。

四、充分挖掘先进人物事迹为主的乡贤文化资源

乡贤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才能和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乡贤的嘉言懿行载于史志,流传于民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乡贤文化是地域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凝聚县内外人士的纽带。石城县地处偏僻,但自古以来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石城有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涌现了北宋参知政事陈恕、北宋大儒温革、南宋承宣使陈敏、清代倡导新政的黄大兜龋涌现了许多苏区著名烈士、抗日英雄、共和国开国将军及“军中白求恩”温端生等。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5

[关键词] 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系统

近年来,知识管理飞速发展,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可以广泛搜集到组织所掌握的技术诀窍、业务资料和长期实践经验等数据资料。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从而发掘出对管理和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对组织中的知识进行整理或收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数据挖掘技术的常用方法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当中发现趋势或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类从而发现新的信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指的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企业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一般过程为:问题定义、发现信息、制订实施计划、采取行动及监测效果等步骤。数据挖掘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类(有指导的学习)。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或有指导的学习)方法在商务领域普遍存在。人们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组,一旦数据被分类,就可以概括这些不同组的特点。数据分类的基本技术有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贝叶斯信任网络、统计分析等方法。

2.聚类研究(无指导的学习)。聚类是一种对具有共同趋势和模式的数据元组进行分组的方法。聚类又称分段,是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组的过程。聚类技术试图找出数据集中共性和差异,并将具有共性的元组聚合在相应的类或段中。

3.可视化。可视化即以图形方式表示数据,以图形方式表示的数据易于理解。可视化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表示例外情况,例外是其值不在期望范围的数据。

4.关联(货篮子)分析。关联(或货篮子,简称MB)分析可以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频繁模式,常被用作从产品目录或零售商店的销售数据(无论是有形销售还是在线销售)中导出产品和关联的商用信息。

5.Web页挖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web上的信息无比丰富,web页挖掘可以对web页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6.异常性分析。从繁多的数据中挖掘出与其他数据显著不同的数据。

二、企业中数据、知识、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关系

企业中数据指的是各种未经处理的业务数据、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些对企业经营有利的信息。企业中的知识和信息共同构成企业知识的来源,知识不是数据和信息的简单积累,知识是一种包括了人员的经验、价值观、关联关系,以及专家见解等要素的动态集合。数据是形成信息的基础或组成部分,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形成信息。信息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的创新、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研究存在两大研究主题:企业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资源管理、市场资源管理、组织设计管理、文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需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知识管理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企业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增强企业商务智能。信息化的推进让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建立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意识,从凌乱的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这意味着企业开始向知识管理迈进。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总结、数据分类、数据聚类和关联规则来发现企业中的显式知识和隐式知识。下图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知识管理框架:

知识管理框架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知识管理框架的核心是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看作是获取数据、提取知识、管理知识和向知识使用者提供知识的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数据中的隐式知识并且通过知识服务器供知识使用者使用。整个知识框架的目的是打败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中的一个组织可能扮演多个角色,其中的一个角色可能就是竞争对手,例如:一个组织拥有它自己的数据库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库中提取知识,它还可能会使用从其他组织的数据库中提取的知识。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组织具有数据源和知识消费者两个角色,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个组织中挖掘知识,因此,它还扮演数据提取者的角色。

四、结论

企业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难依靠资本、技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来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人、信息技术和组织是知识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搭建组织知识流转的信息基础结构,形成遵循组织统一入口、本体分类、知识流程和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数据挖掘是数据库和信息决策领域的一个理论前沿,是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从而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6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类型,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突出优势之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个产业的自身优势,增强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河南的文化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全、等级高、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寻根文化、名人文化、花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涵盖其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河南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较大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对国内外旅游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原文化历经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造就了河南极其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但是在目前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制约文化旅游的发展,难以达到“文化旅游强省”的目标。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河南省富有极为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和坚实依托,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和经营策划水平的限制,使得许多文化旅游资源深刻内涵未能得到有效挖掘。资源利用水平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尚处在粗放经营的初级阶段。缺乏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层次挖掘,且制作精细化程度低,缺乏个性和特色一些非常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省不乏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对这些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合。只有提高对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全面梳理,深入研究文化旅游资源中最闪光的特点和最深刻的内涵。通过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发掘出来,展示出来,呈现给社会公众,使公众充分享受精神文化的魅力,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保护和利用。

(二)观念落后,缺乏创意

在文化旅游中,游客在旅游中要满足“新”的心理,但是河南文化旅游观念落后,在景区景点缺乏文化开发的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不少从业者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有偏差,在旅游开发中简单的,浅显的开发。河南省内众多文化内涵较高的资源,激活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再一点就是开发的特点不突出――景点雷同现象严重,节目表演大同小异,相互模仿,没有使自己的品牌产品凸显出来。

(三)文化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

文化旅游产品中缺乏互动环节,缺乏游客的参与度,无法让游客获得深度体验。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解说系统落后,展示方法原始,游览过程中互动性差,游客难以获得独特、深刻的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新意识淡薄,体验主题不鲜明。由于对游客体验需求的关注意识淡漠,缺少自己独特的主题,而且本已平庸化的主题下面还设置了很多与主题缺少关联性的景点,冲淡了主题,游客难以获得集中的旅游体验。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不足,无法持续提升体验价值。

(四)市场运作自主能力欠缺

长期以来,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受体制束缚,文化系统与旅游经济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许多很有开发潜力的文化类旅游资源,同时归多个部门管辖。在依托市场的开发中,各部门之间相互掣肘,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常常是处于不死不活状态,浪费了大好资源。这种现象无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探索创新不够,主动进入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运行机制也没有形成。竞争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体系还没有,影响了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使文化旅游产业缺乏创新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文化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强,对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旅游业的产业链实际上就是一条产出链、利益链。然而目前我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还不完整,存在散、弱、差的问题。不但影响我省文化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制约着文化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的有效发挥。

二、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进行深层次融合文化旅游,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目前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它更多地利用文化产业某些外在的、表象上的东西。如文物古迹、历史遗迹、民俗表演、节庆、历史传说和其他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而使游客获得审美体验。文化旅游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这样的文化能够具体的用表现形式展现商业化、娱乐化、让游客能够接受具体的、形象的文化。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创新融合。这种融合要在目标指向、内涵构成、表现形式等方面保持一致。在文化旅游中,只有这样的深层次的融合文化旅游,才可以让河南省的文化资源大省,发挥资源应有的优势。

(二)选择创新的文化形式,独树一帜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文化旅游强调,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对河南而言,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是挖掘不尽的文化金矿,这也为河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旅游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寻求创意的差异。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让沉寂的历史活起来,是激活市场和满足市场的重要一着。充分发挥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新郑黄帝故里连续8年成功举办的拜祖大典,让新郑市在春天有了秋天般的收获,据了解,在2013年拜祖大典期间的经贸洽谈活动中,新郑市共签订投资项目53个,总金额达476亿元。电影《少林寺》是对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它为少林寺景区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

(三)加强文化旅游中的体验感,提高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如何将沉闷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者能体验参与的旅游项目,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体验的完美链接,从而提高河南文化旅游的附加值和影响力由于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实施精品战略,河南省已成功打造了中原古都文化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中原红色文化游、三国文化主题游、水浒文化游、黄河文化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功夫文化体验游等多个特色精品,成为河南旅游面向国内外推介的重点品牌,形成沿黄城市群的具有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特色的沿黄文化为主体,以豫北和豫南文化旅游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旅游区块为支撑,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产品发展新格局,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使得文化体验游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之中,带动河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河南人闲暇节日消费河南文化旅游的一种时尚的休闲形式。

(四)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多产业发展

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是河南旅游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正在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主题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河南旅游业要改变过去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游客不愿或很少去购物、娱乐、特色餐饮消费的现状,就必须完善旅游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食、娱、购、产业。在餐饮方面,要努力拓展特色饮食文化,对洛阳水席、信阳菜系、郑州烩面、开封小笼包子、黄河鲤鱼等进行再创新开发,向规模化经营发展。在娱乐项目方面,可以把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多让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项目,不断推出像实景演出。在旅游商品的设计制作上,要深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努力使文化元素和旅游要素向规模化、集聚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上规模、上水平,使河南成为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旅游目的地。

(五)健全制度,促进市场化发展

在市场的发展中,要促进各类文化旅游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使之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其在发挥整合资源、组织协调、行业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全省文化旅游景区和相关企业守法诚信经营;要尽快成立河南省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协会,立足河南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拓国外文化旅游市场,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对外文化旅游项目的合作交流,使之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力争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走向世界;要尽快出台相关的鼓励配套措施和管理条例,在积极促进各类文化旅游协会健康发展的同时,要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7

    摘 要 阐述了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对地方旅游业的作用和对旅游文化的形成及影响,并提出了开发文献资源的策略。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新时尚。人们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满足其对文化信息的需要。在全国乃至世界着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大气候下,西部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正转变观念,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依托西部民族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仰仗地区奇特优美的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地方旅游产业。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是西部各民族人民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地方之百科和民族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此本文就如何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地方文献,服务于地方的旅游经济,以及就地方文献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如下探讨。

1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对旅游产业的作用

1.1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丰实的旅游资源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是指西部民族地区各类文献的总称。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情况,再现了西部民族地方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形式上划分,它可分为资料性文献和实物性文献:前者以文字或图籍形式留住了西部各民族的历史;后者则以实物形式直观形象地将西部各民族文化艺术展现于眼前。

  这两种形式的文献不仅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民族地方文化风采,因此,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如贵州的"贵阳花溪镇民俗博物馆"、"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献、三峡的碑刻,前来研究观赏者不计其数。又如湘西州图书馆、博物馆、湘西吉首大学图书馆、民族文化博物馆收藏的文献和文物,尤其是著名画家黄永玉作的《湘荷白鹭图》等巨幅字画和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手稿的特色馆藏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专家和文人学者前来研究、观赏。有的实物文献如湘西州铜柱和新近出土的里耶秦简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前来考古、旅游观赏者络绎不绝,这些文物、文献为西部构建了一座庞大的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1.2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考证依据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真实地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人物、艺术、风俗等一切自然和人文的内容,所以,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民族地方志、州志、县志等地方民族文献的挖掘、整理、开发,已成功地发掘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为地方旅游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从湘西地方志记载考证得知凤凰古城有唐明清朝代的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有始建于唐垂琪2年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始建于明代的凤凰南方长城、乾嘉苗民起义遗址,通过对这些记载史料的开发利用,打造出了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品牌。保靖商周文化遗址,修建于南宋现保存完整的土司王朝故都的永顺老司城及草创于元朝的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清嘉庆十年为纪念唐代"诗家王子"五昌龄而建的黔城芙蓉城等,这些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类文化遗址开发都得益于民族地方文献的史料记载与考证。所以说民族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在开发旅游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包含丰富的知识信息,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宣传途径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和开发,派生出新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使旅游者不断地获得新的感受,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不断满足其旅游消费的需要,同时,也可确保旅游产业市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保存、揭示和传递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知识信息,包含着巨大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蕴含着无限商机。如对该文献进行专题整理和挖掘,完全可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如依据湘西文史资料、地方县志、民族志等文献,通过对苗族、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出的"四月八"歌会、"赶秋节"、"社巴节"等,通过对沈从文资料研究推出的"从文文化艺术节";又如依据云南纳西古文字推出的纳古古乐、依据傣族的风俗推出的泼水节、依据贵州侗族歌谣而创作的侗族大歌等等。这些通过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发掘出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资源,而且还成为地方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当家旅游项目。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不但可为开发旅游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可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宣传媒价作用。西部民族地方文献包含、揭示并传递着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知识信息。读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可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旅游推介信息,这样不仅可激发读者的旅游兴趣,也可启发旅游开发者的智慧,对地方旅游的推陈出新和对外宣传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2.1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促成旅游文化的形成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经营的是文化,销售的也是文化,旅游在其本质上是以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活动。离开文化搞旅游即丧失了旅游业的灵魂,是低层次和不可持续的。随着旅游产业市场国际化、经营集约化、企业集团化、产品品牌化的趋势日益显现,以享受异域文化资源,感知异域文化差异,体验异域文化氛围的文化旅游理念已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生态等生存条件的特殊性,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且文化底蕴深厚。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是西部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承载体和固化物。

  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特色。独具地方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是高层次和可持续的。开发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对其包含的民族地方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增加旅游文化的含量、促成旅游文化的形成都具有开源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都离不开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含的民族地方文化的挖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发,再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旅游文化。如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及其迪庆香格里拉和丽江等旅游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其独特而丰富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都是经过对这些民族地方文献进行发掘的结果。香格里拉的开发是具有国际眼光的大手笔,是经有关专家学者认真考察、踏勘和资料查证而建设成为"人间圣境"的;丽江的开发是富有创意的大手笔,是经过对纳西东巴文化、象形文字、纳西古乐、四方街古城等方面的深度开发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古朴雄奇的丽江推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又如湘西州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申报,西部文化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也是由于当地沉淀深厚、无比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和地方民族文献资源奠定的坚实基础。这里的民族志、县志等地方民族文献记载着该地的民族文化、历史文物古迹和名人名事等,有凤凰古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等文物古迹,还有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画家黄永玉等名人名事。当地政府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了张家界-猛洞河-凤凰南长城这一全国著名的西部旅游品牌。

2.2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含量

发掘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以增添旅游文化含量将成为旅游业新的生长点,对地方旅游业的开发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而文化含量的增加,将对旅游产业产生如下的影响和作用:

  2.2.1 增加旅游文化含量可促进旅游产业化。a.旅游资源文化含量越高,人们前来获取和共享知识、信息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就会扩大游客数量;b.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越丰富,可增加旅游消费项目和商品,提高消费水平,加大消费规模;c.旅游文化含量越高,越能丰富旅游资源,给神奇的山水风光自然资源增添神秘的民族文化色彩;d.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积淀深厚、丰富无比的文化资源,发掘成旅游文化资源的成本低、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率,有利于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2.2.2 增加旅游文化含量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凭借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大多缺人文内容,在开发项目时,可利用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族地方文化,合理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增添旅游中民族传统文化的含量,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美的同时,又能体验到民族的文化氛围,感受到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如此开发的旅游业就是一种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朝阳产业,是一种适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产业。

  2.2.3 增添旅游文化含量符合时代的需要。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信息流动和交换将带来倍量的社会经济价值。

3 开发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策略

   培植西部旅游产业,打造西部旅游的品牌,必须提高旅游文化味,增添民族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对建设西部旅游文化,开发旅游产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采用何种开发策略,将导致开发效能的高低,为此提出如下原则性的开发策略:

3.1 多途径、多手段、多方式的广为宣传开发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发民族地方文献是发掘旅游景点中文化内涵的基础和前提。众多神话传说,民族习俗均能在当地的文献中寻得踪迹,求得诠释和注解。重视开发文献中各类信息,将会拓展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思路,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利润的增长又将刺激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和加速其开发利用。为了有效地宣传开发民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第四媒体---网络来深入宣传开发的重要性,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理解。并获得相应的开发政策和资金的支助,保障对地方文献实质性的开发。

  3.2 广泛收集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为开发地方旅游业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针对地方旅游业开发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途径、方法广泛收集并筛选民族地方文献。建立完整,且具特色的收藏体系,以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深入民间,进行社会调查,获取文献信息,拓宽收集渠道,对具有收藏价值的各种形式文献都要加以收集。对散落于民间濒临失传的口碑文献、实物文献等要进行抢救性收集。同时,加强横向信息交流,建立西部地区文献信息网络,并加强对网上民族地方电子文献信息的收集。

3.3 加强对文献的保护、整理和挖掘,为开发地方旅游业提供信息服务 文献保护是进行文献整理和挖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完善地保护好文献,才能有效地对文献加以整理和发掘。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文献进行科学化和规模化的管理、保护,特别要对反映地方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文献进行重点保护。以湘西州为例,这些民族文化如巫傩文化、楚巫文化、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及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戏剧如阳戏、花灯戏、傩戏、侗戏等,民间歌舞有土家族比兹卡舞、摆手舞、茅古斯舞、哭嫁歌、山歌、苗族对歌、跳芦笙等,这些戏剧、歌舞中还保存着相当多的原始艺术,如对这些文献和文化进行整理和挖掘,可开发出许多文化旅游项目和商品,为旅游业增添旅游文化内涵。还可利用沈从文作品、楚巫文化资料等一批地方文献发掘出沅水流域的湘西泸溪老城、浦市古镇、箱子岩、盘庙、辛女岩,还有"五溪"酉水流域永顺王村、不二门、保靖"天开文运"河岸等一些独特而富有神话传说的旅游资源。另外,可对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编制出适合地方旅游特点的文摘、目录、索引等二、三次文献。如吉首大学图书馆近年来编制的《土家族研究目录》、《苗族文献目录》、《湘西文化研究索引》、《沈从文研究目录》、《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自治州经济起飞》(调查报告)、《里耶考古资料汇编》、《苗族文献目录光盘数据库》等有关民族文化的旅游信息的专题资料,为地方旅游业的开发提供坚实的文献信息基础。

3.4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保护性开发,扩大文献的利用面 各地区的民族地方文献由于资料较为珍贵,加之文献内容的特定地域性以及收藏地的特定地域性,阻碍了文献的广泛利用和深入挖掘。为此,只有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纸质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将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整合成可于网上的数字资源,方便各类、各地区研究人员参考利用。

总之,深入挖掘和利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作用是明显的,增效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宣传部.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求是,2002;(1)

2 王兆峰.湘鄂渝黔边旅游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2;(2)

3 潘鲁生.关注旅游文化.旅游管理,2001;(1)

4 王月娥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与旅游产业开发.图书情报工作,2003;(5)

5 李文生.关于塑造湘西旅游整体形象的几点思考 团结报,2003.08.16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篇8

一、草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产业资源丰富

古老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丰富多样的民族生产生活,使内蒙古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独特的草原民族文化。内蒙古自治区立足于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大力挖掘草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内蒙古是中国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起,构成中华文明史,驰名中外的“河套文化”、“大窑文化”、“红山文化”、“扎赉诺尔”, 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内蒙古有49个民族,即使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风俗也各不相同,“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蒙古民族中,因地区及所属部落不同,又分为科尔沁文化、察哈尔文化、鄂尔多斯文化。此外,鄂伦春文化、达斡尔文化、鄂温克文化更具有鲜明的特色。还有在呼伦贝尔市的俄罗斯民族自治乡,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文化异质性特强,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极大。

文物古迹历史悠久。现保存有辽文化遗址、元氏文物古迹、明清时期的召庙、各种衙署。鄂尔多斯有成吉思汗陵,锡林郭勒草原有元上都,阿拉善喀拉沁有王爷府旧址,喇嘛教有五当召、大召、席勒图召、美岱召、王爱召,以及昭君坟、白塔等。

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萨满教和喇嘛教对内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保存的宁城县大明塔、呼和浩特的白塔、舍利宝塔,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极高。包头的五当召,是喇嘛教三大圣地之一。

民族风情浑朴浓郁。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风情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待客、婚嫁、礼仪、节庆、竞技等方面,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民族工艺琳琅满目。内蒙古北方游牧民族用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件民族用品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展示着民族的文化,是制造精美的工艺品,饱含着民族文化特色,比如马头琴、蒙古刀、结盟杯等。

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料,是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文化产业成绩斐然,文化资源有待挖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将文化产业确立为支柱型产业。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内蒙古着眼于新世纪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远景目标。

节庆活动异常活跃。内蒙古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特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如赤峰市和阿拉善盟的赏石业、锡林郭勒盟的民族服饰业、乌海市的书画业,等等。尤其是阿拉善盟的赏石业,已在巴彦浩特镇建起全国最大最好的奇石文化旅游城,赤峰市的巴林石受到国内外赏石界和收藏家的追捧和青眯。

文娱演出业精彩纷呈。内蒙古杂技团赴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演出上千场,足迹遍及13个国家400多个城市。内蒙古歌舞团赴北京、广州演出《蒙古婚礼》上百场,并应邀赴美国演出《白云飘落的故乡》等。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赴北京演出《鄂尔多斯婚礼》等。

民族文化旅游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区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草原游、冰雪游、边境游成为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成吉思汗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等在全国享有盛名;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呼伦贝尔冰雪节、满洲里三国选美大赛等成为我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品牌。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旅游业对第三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对第一、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

音像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内蒙古音像产业以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作为唯一的一家内蒙古出版单位,先后出版了《内蒙古民歌精品典藏》、《草原世纪精曲》、《内蒙古长调民歌集粹》等音像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独具草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传统文化活动在内蒙古发扬光大。其中,蒙古族长调歌曲、马头琴艺术、呼麦、好来宝、乌力格尔、蒙古族和达斡尔民族舞蹈、二人台、那达慕、祭敖包、赛马、摔跤、射箭等,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已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蒙古丰富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如绘画、书法、雕刻、民族工艺品制作等,在多年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光大。

但是,与少数文化产业发达省份相比,该产业增加值在我区GDP中的比重,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因为,资源并不等同经济效益,只有经过对资源加工整合,形成产品,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文化资源也是如此。由于我们对文化产业认识上存在偏差、开发整合能力有限、宣传推销上欠缺,使我们拥有一流资源,却是二流开发,得到却是三流产品。需要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大发展。

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弱。我区文化产业处在生产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鲜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粗放式经营管理境地;资源优势不凸显,工艺技术滞后,产品文化内涵浅薄,欠创意;缺乏产品展示平台,宣传力度欠缺,市场狭窄,秩序紊乱;产业体系不完整,行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开发力度薄弱。

文化挖掘开发不够。不论对自然景观的人文改造上,还是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上,自治区只在观光、饮食上简单地浅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在深度方面欠挖掘,在广度方面欠扩展。

文化产品雷同单一。我区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旅游资源特点不突出,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不注重文化的策划设计和品牌效应,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景点雷同现象严重,节目表演大同小异,互相模仿,不能把自己文化特色的东西凸显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产品。

文化设计简单守旧。在旅游业的策划中,沿袭旧有的传统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地培育发展先进的东西,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创新力不足,初级产品居多,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难有竞争力。大部分景区缺乏文化内涵、艺术风格、民族习俗、地区特色。在一些景点,只能是一菜(手扒肉)、一汤(酒)、一首歌,白天看草原,晚上睡觉,民族文化风情单薄。

民族文化异化严重。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性强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方,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并异化。在旅游交往过程中,这些地方很容易丢失本具旅游特色的文化,使民族文化渐进蜕变:建筑特色文化失色、服饰文化失色、饮食文化失色、习俗文化失色、宗教文化失色等。

当前存在的对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不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对文化设计重视不够。在发展旅游业时,我们过多地考虑旅游地物的设施上,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对文化的核心作用、灵魂作用认识不足,限制了文化对旅游的统帅作用,也影响了旅游的品味和档次。

文化设计观念落后。民族文化产业仍面临认识不够深刻、观念落后的困境。对旅游业的文化设计上,沿袭旧有的传统方式,只在观光、饮食上简单地浅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不能与时俱进地培育发展先进的东西,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创新力不足,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我们旅游发展难有竞争力。

受地区相对落后文化的影响。对于身处北疆、少数民族自治的内蒙古,文化相对落后,这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即对文化的挖掘、注入、包装、培育、光大、提升限制很大。同时,旅游服务上也会受地区文化影响。

三、立足传统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保障文化民生。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文化产业也是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有许多传统意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有助于就业。就业是保障收入的基础,也是保障民生的关键。发展文化产业可丰富人们的文化活动,加强人际理解和调适大众心理。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感觉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紧张和内在焦虑。

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草原文化是人类古老的文明形态之一,也是绵延至今的活态文化。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性、创造主体的多元性、风格的差异性、与时俱进的鲜活性,使之内容博大丰富,形式多姿多彩,符合当代国际文化市场寻求产品差异化、特色化、本土化的趋势,成为文化产业开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草原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决定了熔铸于其中的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诸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物质文明成就、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均为世人耳熟能详,已成为无需宣传的文化形象。依托如上资源开发的文化产品,必然具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和号召力。

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用新技术提升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家文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十分重视将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文化产业中,不断提高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加速发展内蒙古高科技文化产业和新型文化产业,并用新技术提高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逐步用先进科技传播先进文化,用先进科技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大舞台。

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整合草原文化资源。这些年我区加强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对红山文化、匈奴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遗存和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了文化开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把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点加以建设扶持,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带动歌舞演出、节庆、民俗风情、民族艺术、民族建筑、民族工艺品等产业发展。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推进艺术团体与旅游区的合作。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深层文化意义,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创作成为歌舞、小品、话剧、歌剧、舞剧,或其他种类的地方戏曲,使之成为与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相融合的文化产品。

积极发展文博会展业。内蒙古每年举办一次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包括开展“内蒙古那达慕节”、“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节”、“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赤峰红山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上一篇:商业化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文化旅游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