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浅析

时间:2022-09-02 12:46:12

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浅析

摘 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升级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理论日显重要,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其重要环节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供应链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出发,对供应链总绩效水平、供应链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的方法模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益于系统、科学、统一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步骤

一、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概念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运行状况和运作成果的全面评估,正确界定供应链绩效评价概念,必须首先正确界定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但遗憾的是,理论界对供应链绩效评价尚未得出一个科学、统一、权威的定义。目前学界基本认可的是马士华教授所作的界定: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是一个囊括众多节点企业,(相对单体企业来说)更为复杂的经营运作系统,具有面向用户需求、动态、交叉、竞合等特征。

(二)内容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供应链运行状况和运作成果的全方位评价,其内容涉及供应链系统运作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对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和供应链管理的最终成果的评价,又包括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局部、各个阶段对供应链系统诸多环节、诸多要素、诸多部分、诸多时段的运行状况和管理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各自与供应链整体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揭示。作为有目的的管理活动,供应链绩效评价服从于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标——供应链价值最大化,而且是通过有助于供应链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识别,改进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供应链整体优化的促进,而服务于这一根本性目标的。

原则

(1)强调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可以看做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因此,研究绩效指标如何实现优化,必须建立起供应链的个体企业与供应链总体目标之间的关联,确保整条供应链目标的统一。

(2)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存在联动关系,在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时,需要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模型入手,着重就供应链运作的整体绩效的内外驱动力进行全面的分析,绩效既要能够反映出结果,也需要反映出结果的驱动指标。

(3)供应链绩效是战略执行的结果,因此,要求其与企业战略相一致,反馈战略的执行。绩效评价只是在有规划目标和期望结果的环境中才更加重要,所以,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所期望的结果来实现绩效的改善。

(4)供应链战略从单个企业向多企业协调集成,从市场反应型发展为客户导向型。因此,绩效评价也要从单方评价扩展到多方评价,从单纯的财务指标拓展到综合指标。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阐释

(一)战略选择是影响供应链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

供应链战略选择一般是由决策者在全面认识供应链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认真分析威胁和机会,充分考虑竞争,对比各方优劣势,积极把握市场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供应链战略决策者往往会寻求一种既能适应外部环境,规避威胁,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链存续、发展战略。这无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供应链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方式、市场定位、竞争策略、内部资源配置方式,对供应链在时间、质量、成本、可靠性和柔性等方面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供应链经营收益水平和价值创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深刻影响着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欲实现供应链的高绩效水平运作,必须首先正确制定符合市场各方利益要求的供应链发展战略,同时充分协调在供应链运作中承担各种配套职能的节点企业战略与之保持一致,并力求在运作中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全面、高效地贯彻供应链整体战略。

(二)评价供应链绩效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正确、有效地评价供应链绩效水平,必须首先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包括那些度量供应链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由它们构成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顶层指标,用以集中反映供应链总绩效水平。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度量供应链对市场需求满足程度的指标,表征顾客综合价值的指标—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反映价格水平的指标—产品性能价格比率、同比平均价格优势等;反映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的指标—产品合格率、售后服务质量等;反映顾客服务水平的指标—订单接受率、订单履行率等;体现顾客服务可靠性的指标—准时交货率、顾客抱怨率、失销百分比等;反映顾客服务柔性的指标—时间、产品、数量等柔性。其二,体现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企业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三,体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适应性及相关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的指标:万元资产就业比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有害物质生成比率等。

(三)评价供应链绩效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模型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构建之后,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已提出很多方法和模型:专家评价、标杆比较、神经网络计算、数理统计、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数据包络、模糊综合评价、组合评价等。其中部分方法和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具体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际,并取得积极的效果,但也有很多方法和模型实用性较弱,运用范围仅限于理论研究,很少与实际结合。所以,我们在运用既定的指标体系评价具体的供应链绩效时,必须首先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各种相关模型和方法,深刻认识其内涵,充分把握其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供应链类型、运作环节、评价角度,恰当地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以求准确、及时地识别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四)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对供应链运行系统持续优化,是一个开放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首先是现存的供应链系统(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的运行;然后对其进行绩效评价,识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多种综合性优化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其中最满意方案,实施所选方案,优化供应链系统;最后,再次进入供应链日常运行状态,开始新的供应链管理循环周期。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程序与步骤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步骤:

1.全面、系统地分析供应链内外部环境,正确认识市场各方利益诉求,深刻洞察其相互间内在联系。

2.正确评估供应链战略及其实施状况,重点研判其整体战略选择是否能够支撑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承担各种职能功能的各节点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与供应链整体战略定位相匹配,而且在实施时,相互间能否及时得到充分协调。

3.构建科学、全面、适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恰当选择参考比对标准(行业标杆、业内平均、自身历史同期或计划预置目标)。

5.依据既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参考比对标准,恰当选择、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模型,评价供应链绩效,识别存在的问题。

6.针对已识别的具体问题,罗列相关改进措施,分析其相互作用,优化组合,分别形成多种方案,对比分析,重点研判各方案对供应链总绩效水平的提升作用,选择最满意的优化方案。

7.实施、运行既定优化方案,重新评价,进入新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循环周期。

结论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演变,企业既要对内部经营和管理各个流程进行改造和细化,又要考虑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衔接,整合形成价值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供应链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以整合的观点研究企业供应链绩效,有助于建立信息共享的渠道,实现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达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徐天亮,徐娟.供应链绩效评价中递阶综合方法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0).

上一篇:浅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对电影《创·战纪》中的设计艺术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