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9-02 08:52:34

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期货公司的创新发展路径成为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已具备的条件,明确了发展目标,并结合市场实际提出了主要创新内容的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期货公司;创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期货公司的创新发展需求日益显现。本文将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目标、内容及其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一、 我国期货公司具备了加快创新发展的条件

1.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势头。GDP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衍生品市场,其交易量在成熟的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总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冉华,2006)。在国内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商品期货的不断做大做精和金融期货品种的不断推出,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2. 大宗商品和金融产品的价格巨幅波动带来客观保值需求。从2002年左右开始,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一轮新的牛市,至2011年年中这一牛市出现了衰竭的特征。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牛熊转换之间经历了巨幅的波动。由于我国目前仍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幅波动对我国很多企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原油价格的暴涨,铁矿石价格每年的持续上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很多企业客观上具有利用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迫切需求。不仅是商品存在保值需要,国内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大幅下跌也催生了广大投资者保值的需要。

相比于国际大公司,我国企业使用衍生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所加强。2009年3月至4月,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对全球500强企业(美国《财富》杂志评出)使用衍生品管理价格风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使用衍生品对于跨国大公司非常普遍:在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和荷兰的500强企业都使用了衍生品,德国和美国的比例是97%和92%。韩国和中国的大企业原本被认为不太可能使用衍生品,但87%的韩国500强企业和62%的中国500强企业确实使用了衍生工具。

3.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催生多样化理财需求。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同步增长,而对应的人民群众的理财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期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和理财工具,也逐渐进入很多投资者的视野。

4. 期货市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从市场规范及监管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交易额为例,2006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4.5亿手,成交额为21万亿元,到2010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31.3亿手,成交额309万亿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期货交易品种的多元化,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分散系统性风险等功能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期货市场已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国际市场影响力也不断得到提升。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位列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排名的第11、第12和第13位,在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中分别位居第2、第3、和第4位。可见,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从而为期货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 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 以现代金融企业为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目标。我国期货公司具有现代金融企业属性,但并不代表其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现代金融企业的标准,而现实恰恰是与这一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达到现代金融企业标准的期货公司是金融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的共同需要,是期货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目标。这是对期货公司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前提。

2. 职能拓展是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期货公司职能的拓展是研究其发展趋势的重要内容,对期货公司职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作为期货市场的金融中介机构,期货公司是实现市场功能的重要参与者。期货公司的职能范围和发挥情况决定了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价值发现和套利投资等功能的具体实现情况。其次,职能的拓展是期货公司在金融体系中赖以生存的基础。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金融中介机构职能随着市场环境条件而不断演进和拓展。期货公司职能的拓展是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是满足投资者不断变化需求的需要,是期货公司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也必将成为影响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创新内容。

三、 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重点内容的路径研究

1. 业务综合化和服务专业化将成为我国期货公司职能发展的重要要求。

我国期货公司的行业发展正逐步受到金融混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这一变化对期货公司职能范围的拓展和服务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自机构投资者和期货公司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都需要期货公司实现业务综合化和服务专业化。其中,境外期货和资产管理业务是当前急切需要发展的职能。

(1)境外期货业务路径分析。

综合考虑境内外期货业务的实际情况,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可以采取三种模式。

①转委托(“二级”)模式。转委托模式是指,境内期货公司将在该公司开户的境内期货客户的交易事项委托给境外期货经纪机构执行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A)境内期货公司不具备境外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会员资格和结算资格,境内期货公司与境外一家或者多家期货经纪机构签署协议,将本公司的客户交易委托给境外期货经纪机构进行交易。(B)客户在境内期货公司开立账户,保证金存入境内期货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境内期货公司统一向境外期货公司开立账户,客户通过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到交易所进行交易。(C)使用集合账户形式,境外机构仅对境内公司的综合账户(即客户的账户全部合并到一个公司账户)进行风险控制,而境外机构并不获得境内客户的个人信息和持仓情况。(D)境内客户的开户、交易、风险控制均由境内期货公司完成,并根据境外期货公司提供的结算单对客户进行二次结算。

②交易会员模式。交易会员模式是指境内期货公司向境外期货交易所申请成为交易会员,直接客户到境外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但结算通过境外具有结算会员资格的期货公司或银行进行。交易会员模式与转委托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客户的交易直接由境内期货公司到境外期货交易所进行,不再通过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完成。

③交易结算会员模式。交易结算会员模式是指,境内期货公司向境外期货交易所申请成为交易会员,并向交易所或结算所申请成为结算会员,由境内期货公司直接客户到境外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并对客户直接进行结算。

交易结算会员模式与上述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境内期货公司不再需要通过境外期货经纪机构客户完成交易,客户的开户、交易、结算等均由境内期货公司到境外期货交易所和结算所完成。

综合分析,三种业务模式各有利弊,但在当前采用转委托模式应是更加现实的选择。但从长远看,为推动境内期货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应该有步骤地支持我国期货公司逐步成为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交易会员或交易结算会员,独立开展境外期货业务。

(2)资产管理业务路径分析。

借鉴国际期货业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经验,以及国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做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可以通过定向资产管理与集合资产管理展开。其中,定向资产管理又可细分为单一客户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即“一对一”定向理财,以及多个客户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即“一对多”定向理财。

①“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也称“专户理财”,是指期货公司接受单一客户委托,并于客户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以客户的名义,为客户的利益管理客户委托资产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明了,表现为两方面:第一,资产安全有保障。资产管理者通过客户的自有账户从事期货交易,他们只拥有交易密码,而资金密码由客户掌握;第二,独立账户,结算简单。由于资产管理者是通过客户自有账户从事专户理财业务,因而客户资产和期货公司资产可以有效、便捷隔离。此外,专户理财业务一般对委托人的最低资金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该项业务的客户群体会受到限制。

②“一对多”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一对多”定向资产管理,是指取得相关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向两个以上客户募集资金,或接受两个以上客户的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所进行的金融投资活动,人数上限一般为200人。这种理财方式实际上是“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一种拓展,其运作方式与国内广泛存在的阳光私募基金较为相似,不同类别资产配置比例不像公募基金那样受到限制,最大特点就是产品多样、费率灵活、管理方便。

③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是指把社会上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投资专家进行管理的行为。这种业务方式与期货投资基金的运作相似,具有期货投资基金的诸多优点,与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相比,优点体现在:第一,受众群体广泛。由于对投资人的资产限额要求较低,该项业务的客户群体更加壮大;第二具有分散化投资的优势。资产管理者通过现资组合技术,将客户委托资产投资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上,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性风险。但集合资产管理的运作不像定向资产管理那样简单,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在风险控制和监管上都有不小难度。

通过对三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客户群体适用范围,“一对一”及“一对多”定向资产管理主要面向高端期货客户群体,而集合理财则主要面向广大中小期货投资者,三种模式从长远看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模式最为简单,无论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还是监管上,都比较清晰,同时法规障碍相对较小。因此,当前我国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应从“一对一”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入手,以此作为突破口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开展其他模式的资产管理业务。

2. 国际化将成为我国期货公司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加速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具有天然国际化特征的期货市场更是需要对外开放。加大期货经纪行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期货公司势在必行。

(1)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①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及原则。结合国际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经验和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实际,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目标应是:以提高期货市场效率为核心,以境内期货市场到区域性国际期货市场,进而到全球性期货市场为发展路径,以发展壮大本土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市场功能为根本目标,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力争做到期货市场国际化与本土化、规范化的有机统一。

②对外开放的进程规划。结合市场实际来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国际惯例,规范和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完善期货品种,推动期货交易所国际合作,扶植大型期货公司,开始逐步放开境外期货业务。第二阶段:跟踪世界期货发展的新趋势,建立中国期货的相对优势,并有限度地开放国内期货市场。第三阶段:当国内期货市场规模相对较大,运行规范,管理成熟后,应逐步实现国内期货交易所及上市品种全方位对外开放,使我国期货市场成为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

(2)我国期货公司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路径分析。

①稳步推进期货公司合资步伐。

开放的期货市场要求有一流的专业服务机构,扩大期货公司合资是发展市场、开放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引入成熟风控机制、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好办法。吸引外资的前提在于期货市场相关政策的“松绑”,比如机构投资者规模扩大、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扩大,金融期货品种的逐步上市等等,否则,外资机构的长处难以发挥。总之,引进外资受制于我国期货市场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需要稳步推进。

②支持期货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2006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批准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且实行单牌照式管理,即达到资格的分支机构可以同时从事期货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与期货相关的业务。建议监管部门抓紧制定《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支持更多期货公司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并提升竞争优势。

③放开境内公司开展境外期货业务。

经过多年的规范发展,当前国内期货公司已具备了境外期货交易的基础,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对境外期货业务进行试点是完全有必要的。建议监管部门积极协调,尽快制定和推动境内期货公司开展境外业务的相关政策,如资质问题、外汇管制问题、通道问题、技术问题、业务范围等。

④引进期货QFII制度。

引入期货QFII制度,不仅可以降低期货市场的投资风险,扩大期货市场的规模,加强市场的流动性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同时还可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当然,引入期货QFII时还需考虑相关市场和政策配套问题。

3. 兼并重组和公开发行上市将成为我国期货公司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西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史就是通过不断并购发展的扩张史。现阶段,我国期货经纪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期货公司数量过多,以存量调整的特征的行业内兼并重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鼓励期货公司的兼并重组,监管部门从制度设计上进行了积极引导。2009年分类监管制度设计之初便对合并加分进行了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大了对期货公司之间合并重组的支持力度。在政策鼓励下,近几年行业兼并重组开始起步,效果比较明显。当然前期的并购以行政主导为主,2011年开始出现了市场化并购。山东省的鲁证期货是在整合原泉鑫期货、三隆期货、齐鲁期货三家公司期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得了连续三次分类评价连续为A类的效果;湖南的方正期货通过吸收合并原苏州中辰期货,实现了快速发展;原中期系三家期货公司,通过合并重组整合资源,迅速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其2011年的分类评价结果为A类AA级。2011年,中国国际期货吸收合并珠江期货后,一跃成为营业部家数最多的公司(50家营业部);中证期货吸收合并新华期货后,经营状况改善明显,2011年底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初步显示,该公司多项财务经营指标前一年还在十位左右徘徊,合并后有些指标已位列前三甲。

市场化并购重组能够对整合市场资源、优化行业结构、推动期货公司加快做优做强、培育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并购重组将成为期货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条件的期货公司以及有战略远光的期货公司股东在期货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会积极考虑期货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的可能性。在并购重组并做优做强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可以争取发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自身发展和行业整合,对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国华等. 期货市场学.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4.

2. 肖成. 期货公司在未来金融市场的定位及业务发展模式. 期货日报,2008-12-10.

3. 中国期货业协会. 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 孙海鸣,朱国华,史东辉. 中国期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龚志勇. 国外期货公司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及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期货日报,2007-09-05.

作者简介:朱国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期货研究中心主任;欧阳琛,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2-10-20。

上一篇:煤炭企业基层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新型微合金氮化硅钒的合成试验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