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玩家的经营困局

时间:2022-09-02 07:40:43

资本玩家的经营困局

陈一舟通过一系列收购,打造“中国版Facebook”,并以此概念多次获得巨额融资,但组合而成的人人公司,经营反而逐步陷入困局

曾以“中国版Facebook”作为卖点抢先上市的人人公司(NYSE:RENN)2011年5月4日,首日收盘市值高达71.15亿美元,在已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里仅次于腾讯和百度,一时间风光无限。然而在此后两年,人人网没能以扎实的经营业绩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从微利转向连续亏损,市值一路随之下滑到12亿美元左右(以2月19日收盘价计算),折损八成以上。若与比之稍早上市的另一家互联网企业―奇虎360(NYSE:QIHU)对比(上市后战略布局清晰,业绩和市值稳步增长),人人公司的境况愈显惨淡。

为了扭转不利局势,这家原本通过多项收购拼凑而成的企业不断做出尝试,在最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服务―人人网之外,又衍生出一项项迎合市场热点的项目:糯米网、人人游戏、56网、经纬网……人人公司离Facebook已经越来越远。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日益清晰的当下,人人公司又于1月中宣布对组织架构和业务群组进行调整,调整后将包括人人网、无线、游戏、糯米网、56网五大独立事业部;几乎与此同时还推出了“啵啵”和“美美”两项移动应用,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占位。

一项擅长资本运作、被外界视为资本家而非企业家的人人公司CEO陈一舟,在上市之初曾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而如今面对困局,他能否带领面目模糊不清的人人公司找到自身的核心能力,在巨头环伺的互联网领域真正证明自己?市场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太多了。

迟来的移动互联网之战

“要打一场移动互联网之战”,陈一舟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内部财报沟通会上如此表示。他做出表态之际,腾讯旗下微信的用户已经突破2亿,并逐步推出开放平台吸引第三方开发者进入,迅速扩展疆土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商业模式。陈一舟说:“形势已经非常紧迫。我们一定要跳出去,谋求生存,拿到一张无线互联诺亚方舟的船票。”而战役的第一步,是要在四个月内推出两项“杀手级”的移动应用。

2013年1月21日,在几个月的沉寂和保密工作之后,人人公司正式了两款全新的移动应用“啵啵”和“美美”,分别主打语音和图片社交。“啵啵”是一款带有语音变声滤镜的移动社交应用;“美美”则被定义为“全球首款App版的‘自拍神器’”。

人人公司副总裁、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吴疆表示,“啵啵”和“美美”是无线团队历时半年倾力打造的,很快还有一系列移动应用推出。不过,最先推出的这两款应用尚需面对严峻的挑战。“啵啵”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市场上已有的“啪啪”―这款应用支持为每张照片加入最长90秒的声音,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相机应用Camera360早已获得了市场认可,用户已超过8,000万;而Camera360团队于1月初推出的“秀色360”在功能上与“美美”几无差别。

其实,早在人人网移动客户端的用户遭遇微博和微信的分流之初,陈一舟就坐不住了。2012年3月,人人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于微信的产品―私信,后因错误百出、用户体验差而不得不于2013年1月7日停止服务;2012年5月,研发拟推出基于安卓的定制手机操作系统,后来无疾而终;2012年6月,推出移动商务社交应用―经纬名片通,但也没有太大影响……

在数次出师不利的局面下,陈一舟所谓的“移动互联网之战”,将主要依托于最新独立的无线事业部。稍出人意料的是,人人网原本的移动客户端将与PC客户端进行“一体整合研发”,并未包含在无线事业部里。可见,在陈一舟的计划中,两者在公司内部将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与腾讯旗下手机QQ和微信之间的关系有类似之处。

相比之下,人人网最初的模仿对象―Facebook非常重视移动业务的发展,移动端的功能更新与PC端同步,甚至先于PC端―因为Facebook有60%左右的用户都是通过移动端访问的。根据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Facebook移动业务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6.04亿人,同比增长61%,且第三季度移动营收达到1.53亿美元,占其广告营收的14%。

而人人公司似乎放弃了深耕人人网的移动客户端,而是选择了继续扩展业务范围,这无形中削弱了自身原本强势业务板块的力量,进一步分散了公司的资源。事实上,目前每天仍有超过60%的用户会通过移动客户端访问人人网。

易观高级分析师孙培麟在接受《新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正如微博移动端流量占比不断增高一样,无线端将成为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但是人人公司最新的举措暂时还看不出如何从根本上做到大用户规模和强社交粘性的统一,新产品也还只是未来补充用户量和增加用户粘性的尝试。

不断收购的资本游戏

就像此次重新布局移动互联网一样,在人人公司前身―千橡的发展历程中,陈一舟一贯都是根据市场上出现的热点采取跟进策略。这是他资本嗅觉敏锐的体现,也是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的无奈之举。

在解释“千橡”的由来时,陈一舟曾表示,“橡树生命比较强,扩展的力量比较强。你可以把千橡看成是一只非常饥渴的哺乳类动物。”正是出于这种饥渴,现在的人人公司除了社交网络服务,还有团购、游戏、视频、社会化招聘等多项业务,旗下的人人网、糯米网、人人游戏、56网、经纬网正对应着源自硅谷的Facebook、Groupon、Zynga、Youtube和LinkedIn,由此,也有人戏称陈一舟为“杂牌军司令”。

陈一舟是中国第一次互联网浪潮的参与者,在1999年与周云帆、杨宁创立了校友录网站ChinaRen―这也算是中国社交网络服务最早的雏形之一。但由于互联网泡沫很快破灭,就像当时绝大多数找不到盈利路径、盲目烧钱的互联网公司一样,ChinaRen面临着关门的厄运。幸运的是,ChinaRen最终在泡沫破灭之前被搜狐收购(以时价估值,交易约合3,000万美元)。

虽然足够幸运躲过一劫,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陈一舟后来认为,卖掉ChinaRen使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他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说:“教训之一是荷包里一定要有足够的钱,第二是不要盲目随大流。”在进入搜狐短暂任职后,陈一舟仍想通过一次真正的大交易证明自己的能力。

2002年千橡公司正式成立,随后在2003年末推出了社区网站以及嘟嘟加速器,这项在后来被陈一舟称为“可能变成迅雷”的业务并没有激起多少浪花。之后,千橡就挥舞起了收购大旗,买下了一系列社区网站:2004年3月,收购猫扑;2005年2月,收购5Q地带、魔兽世界中国和;2005年8月,收购UUme;2005年12月,收购DoNews。在陈一舟的精心包装下,这些资产吸引了资本的青睐,千橡于2006年3月获得了GA、DCM、TCV和联想投资等几家机构共4,800万美元的投资。

2006年10月,千橡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次收购,以区区数百万元的代价买下了陷入资金危机的校内网。此时大洋彼岸的Facebook已经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完成了两轮风险投资,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陈一舟显然注意到了这一趋势,果断出手。收购完成后,千橡逐渐以校内网(于2009年8月更名为人人网)为发展核心,朝社交网络服务业务聚焦。2008年4月,千橡获得以软银为主的共4.3亿美元的投资,公司整体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手握重金,陈一舟不无膨胀地表示:“国内SNS(社交网络)的战斗已经结束。”

没想到的是,程炳皓创立的开心网一夜之间崛起,对人人网构成了巨大威胁。陈一舟伸出了收购的橄榄枝,但屡遭拒绝。他并没放弃,通过悄悄买下域名、并迅速推出一家同样名为“开心网”的社交网站,进行了一场“另类的”竞争。在双方围绕于此的诉讼中,法院判决千橡赔偿40万元,但保留域名。市场上对于陈一舟这种竞争风格则多持批评态度――不能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获得竞争优势,邪气十足。

不可否认的是,最初定位于校园群体的校内网(人人网)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但巨大的用户量无法变成现金流,则是陈一舟无法回避的问题。早在2008年,他就考虑通过游戏进行一部分变现,当年收购了国内最大休闲网页游戏开发商―豌豆互动。到了2010年,在团购大战的热潮中,又推出了糯米网加入战团。

盈利欲速则不达

2011年5月上市后,承受着资本市场压力的人人公司更需要尽快提升经营业绩,这也使得公司愈发急迫地多方尝试。“人人过早尝试进行盈利,把社区做得商业味道过浓,给用户的体验很不好。”致景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淮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说,他之前在Facebook工作过四年多,曾担任研发经理。在外界看来,陈一舟本人的资本运作能力极强,但过于关注资本市场的短期反应,很难沉下心来打磨产品、踏实运营。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人成了一家市场导向的公司。

由于投入不断加大、布局却愈发模糊,人人公司从上市之初的高估值很快下滑,盈利状况也从微利变成了亏损。财报显示,人人公司在2012年第三季度净亏损1,540万美元,相比2011年同期的亏损120万美元,幅度明显加大。

目前,人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于三大块:广告、网络游戏和糯米网。其中游戏业务算得上是其中的亮点。2012年第三季度,人人公司度总净营收为5,040万美元,同比增长47.2%,其中游戏贡献2,42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2%。而同期的广告业务则为1,700万美元,同比下降13.7%。这与Facebook以广告为收入核心的局面迥然不同。

依靠人人网的流量支持,糯米网在团购大战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并无法很快带来收益,至今仍是公司亏损的重要因素。财报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团购业务贡献的营收为460万美元,亏损则达630万美元,超过整个亏损额1,540万美元的40%。

而在上市之初,人人公司凭借着融来的巨额资金,又开始大手笔收购,先以8,000万美元收购了视频网站56网,又在2012年以4,900万美元投资了美国社交金融公司SoFi,但这些尝试也尚未能看出协同效应。虽然人人公司目前并不缺钱,但如此不计效果进行投资,最终能换得什么呢?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陈一舟再次采取了跟随的策略,试图通过推出几款类似的应用占得先机,这已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里,少数几家在市场上占据优势的独立力量,由于奇货可居,早被巨头们盯上,价格也水涨船高,即便陈一舟想通过惯常的收购手段来占位也很难实现了。

谁是中国版Facebook

人人网曾被视为“中国版Facebook”,也以此获得资本市场短暂的认可。但即便是用户多、粘度高,人人依旧面对着来自行业自身的局限性,这个连用户界面和配色都没有做太多改动的“中国版Facebook”最终很难复制Facebook的成功。

人人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Facebook?这与社交网络在中国水土不服多少有些关系。Facebook很大一部分流量都是通过晒照片获得的,那些用户更喜欢以公开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而在中国,用户大多不喜欢分享且攀比心重,时间长了SNS就成了晒幸福、比人气的场所,实质内容的欠缺影响了用户体验。因此,QQ有“隐身”、“隐身可见”的功能,微博有“私信”的功能,用户离不开这种朋友间“一对一”或是小圈子里私下的沟通。“中国人对社交的需求就是强社交关系,所谓的弱社交关系很多都是动机不纯的。而强社交关系基本没有人可以撼动腾讯,所以人人网在中国是很尴尬的位置。”孙培麟说。

根据2012第三季度财报,Facebook当季总收入12.6亿美元,其中10.9亿美元来自广告,广告同比增长达到36%。在尝试广告业务之前,Facebook忍耐了很长时间才探索出用户能够接受的广告形式。因此,中国的社交网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考虑中国用户能够接受的社交网络广告究竟是什么形式。

挑战者开心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为了尝试盈利,开心网各种类型的品牌广告分布在各个组件中,连“抢车位”游戏里的汽车都有了品牌,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加上转帖内容多,有用信息少,很难有实质性的内容来维系用户之间的关系,这个因为“偷菜”和“抢车位”等小游戏迅速走红的网站却在游戏热潮退去后变得无人问津,可谓“成也游戏,败也游戏”。

人人网同样没有搞清楚广告应该怎么做、怎么挣钱。陈一舟曾经举例说,如果一个武汉人半夜醒来觉得肚子饿了,打开电脑看到附近一家24小时营业的热干面的广告并打电话购买,然后网站能从这笔交易中提取几分钱的广告费,这将是最理想的社交广告形式。但这种广告形式目前也还只是一种设想。

为社交掏腰包―中国的用户似乎还没有这种消费习惯,这也使得中国的社交网站陷入“有人气、没利益”的尴尬境地。孙培麟说,中国市场可谓是“丝”经济,和“丝”的需求越紧密就意味着离钱越近。他认为人人网原有的用户和产品模仿Facebook,但是还不够“丝”。王淮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做社交产品,除了具有功能性之外,还要具有娱乐性,比如陌陌因“利器”而为人所知,但人人网则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点。

人人网现在拥有2亿用户,老用户大多在最近几年离开校园,新一批潜在用户则直接接触了微博、微信等产品,都很难对人人网建立起长期的依赖感。虽然从“校内”更名为“人人”,但这个社交网络依旧类似于“校园通讯录”。当曾经的学生步入社会,他们希望了解自己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在做什么,而不是曾经的舍友又去哪里吃了饭,这使得他们从人人转战微博。另一方面,中国的校友关系并不如国外那样稳固,“校友”这个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瓦解,而人人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沉寂。

作为一个社交网站,人人网曾经记录了许多人的青春,如今这批用户有了新的需求与习惯,如何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人人公司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资本收购与模仿山寨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无法帮助人人公司真正站立起来。事实上,截止2012年9月底,人人公司仍持有现金等价物8.9亿美元,是中国少数几家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如果能聚焦在核心业务上进行投资,人人公司或许仍有最后一线机会,这是考验陈一舟决断能力的时刻。

上一篇:“稻香村”乱战 下一篇:靠什么成功“大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