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可选区域路径

时间:2022-03-30 04:54:18

人民币可选区域路径

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东移给亚洲经济成长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风险。面对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在人民币国家战略上必须采取更现实的态度

当前,全球热议“红背货币的崛起”,乐观者预期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挑战美元,促使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悄然改变国际货币体系。

但是,也有研究者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双轨”实验提出质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试点是一种“有管理的人民币国际化”,即在汇率管制和资本管制下的国际化。这在国际上史无前例―将制造两个人民币市场,双重人民币价格(双重利率和双重汇率)。这种范式不仅不能达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还可能造成中国金融的不稳定。

学术界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两条道路:全球路径和区域路径。

全球路径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要走像英镑或者美元的道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艾肯格林教授指出,中国可能不需要参加任何的区域货币同盟来获取经济和金融上的地位,从而满足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不需要效仿欧洲模式实现区域货币联盟,中国需要做的是等待。等待的时间越长,在该区域的经济地位越高,人民币最终会成为亚洲的主导货币。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走全球路径要受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国贸易结构和金融层面的三重制约。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平衡、不平等和通货紧缩倾向的缺陷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当前出口的目的地主要是欧美市场,短期内贸易结构很难改变。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路径受到金融层面的制约更为严重。

韩国学者帕克(Park)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金融体制的封闭和严格管制,将可能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计划发生倒退,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透明度远远落后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至少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在金融方面满足国际储备货币需要的前提条件。

人民币成长的主要背景是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金融局势持续动荡。面对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在具体的人民币国家战略上必须采取更现实的态度。

中国不可能在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下走全球路径,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带来的风险是无法估量的。人民币国际化更现实的路径是区域路径,即通过多层面促进亚洲市场建设,发挥人民币的影响力。

在贸易层面,应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尤其是人民币计价。贸易是人民币在亚洲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力。

在亚洲,中国已经和很多周边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了双边结算协议,认可了在双边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合法性,积极巩固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联系将为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的使用提供便利。同时,积极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强东亚各层面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助拓展人民币使用范围。

在货币金融层面,中国应该做亚洲金融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供给者。研究表明,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未来中国的领先增长将可能为亚洲提供重要的市场;届时,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将产生强烈的需求。

在投资层面,鉴于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企业应发挥资本充裕的优势,提高对东亚投资的水平。未来“贸易+直接投资”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主要方式。

以上三个层面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合作程度,尤其是经济大国的合作态度。中国应作为推进者,使亚洲从我们的经济成长中受益。

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东移给亚洲经济成长带来了机会。一个市场,一种货币,中国要利用亚洲经济增长的机会,在亚洲市场整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金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中国积极地建设国内市场,克服金融约束。

(仅代表作者观点)

上一篇:货币的蝴蝶效应 下一篇:家庭农场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