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论文:戏曲艺术教导的疑难透析

时间:2022-09-02 05:43:29

戏曲艺术论文:戏曲艺术教导的疑难透析

作者:范丹鹏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1956年河南省戏曲学校成立,从此豫剧的艺术教育有了省级的专业学校,标志着河南戏曲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影响带动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逐步走向规范和科学,重视了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戏曲艺术教育体系;二是时期,由于受政治形势和样板戏的影响,很多戏校停课,甚至停办,有序稳定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后的瞬间繁荣。粉碎后,戏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恢复了传统戏的演出,很多戏校又重新复活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出任省戏校校长,在全省范围选拔优秀教师组建新的教学班子,连续培养了73、74、75等十多届学生。弥补和挽回了期间对文艺破坏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影响,也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艺术人才,近几十年来河南全省各地豫剧舞台上的演员、琴师,都是这一时期省戏校和各地戏校、文化艺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中,有很多都是剧团的台柱演员。在政府和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由常香玉、陈素真、桑振君、唐喜成等老艺术家开始,由个别到成批,重开了艺术家个人收徒的豫剧传承方式。后来发展为中年演员和其他专业,如琴师、鼓师和音乐设计的收徒,一时形成了新的拜师热。特别是今年年初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举办的十三位艺术家集体收徒盛典,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场祝贺,还邀请了部级的权威专家现场主持见证,场面恢宏、气氛热烈、喜庆祥和,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举必将对河南戏曲的振兴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豫剧艺术教育的时代困惑

一是人才市场的萎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戏曲艺术教育遇到的最大挑战和问题,就是剧团的生存危机给戏曲教育带来的影响。由于多种原因,戏曲剧团演出阵地急剧萎缩,先是城市演出阵地逐渐缩小、丢失,原来专供剧团演出的很多老剧场,因为戏曲演出的观众锐减,上座率下降,一个个改成了商场或其他娱乐场。那时,剧团即便坚持在城市演出,观众也很少,那种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的红火繁盛景象见不到了,看戏为国人最大、最主要的娱乐享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之后,这种危机又很快波及到了农村,戏曲的生存危机迫使很多剧团坠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据统计,当时全省在编的剧团有一百另几个,能拉起队伍坚持演出的团已不到50%,不少县剧团只是挂个牌子保留编制,人员或放长假,或改做其他营生。既是情况好些的省、市级剧团,演出的机会和场次也逐渐减少,其收入很难维持正常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剧团养不了更多的人,当不会考虑接纳戏曲学校毕业的学生。所以,很多戏校毕业生找不到就业的单位。二是戏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困惑。在笔者走访调查中发现,豫剧教育发展困惑的另一类情况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定位的迷失。常听人说现在戏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差,根本不管用,意思是到舞台上啥都不会。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所学课程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要不对路。在传统的科班或戏校中,特别注意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唱念,身训和武功等,注意为学生日后的演出打下扎实的基础。排戏课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全是传统剧目,而且是结合学生基本功训练选择排练剧目。现在有些戏校(个人)或培训班已改变了这些情况,他们一味的追逐时代,不重视基本功训练,错误的认为只要能唱两口就可以成为好演员,现代戏也不需要什么基本功。事实上,经验证明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要真演好都必须具备全面扎实的基本功。三是生源的危机。戏曲教育的生源危机和整个时代变革,特别是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有关。戏曲的不景气,让人们感到干戏曲不如去干其他行业,不要说发财、赚大钱,就连一般的生活需求就很难保证,有谁还愿意让自家的孩子学习戏曲呢?听说有位剧团的团长去动员一个朋友,说你的孩子艺术条件非常好,学戏一定会很有前途,就让他到剧团来学习吧。他的朋友说,你还吃不饱饭哩,还想让我的孩子去跟你受罪?戏曲剧团过去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很多家庭都期盼自己家里能出个戏曲艺术人才,把演员看的非常高尚和神秘,而且,不少人都在艺术行有着自己喜爱的偶像。过去戏校每次招生,报名的人数都大大超过录取的人数,生源多了就会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可以优中选优,就能保证生源的质量。当戏曲出现危机后,报考戏曲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少,过去是预招50人,报考者能多达一、两千,有时还会更多,是在十几人或几十人里选一个。90年前后就大变了,报考和录取的比例很小,有时报考的人数还没有预收的人数多。

豫剧艺术教育的应对思考

第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豫剧剧种的非遗保护,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和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应对豫剧人才培养时代困惑的根本保证。豫剧是河南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河南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它不仅是河南戏曲的重要品牌、河南戏曲和河南文化的形象代表,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品牌和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豫剧艺术繁荣发展薪火相传,在全国叫的更响。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不仅给以政策支持,还应加大经济投入,协调解决人才培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第二,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回顾历史上豫剧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除了政府兴办的戏班和科班外,大量的科班是由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的。我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定会有不少关心豫剧发展,热爱公益事业的贤明企业家,愿意以重金兴办豫剧的戏班和科班。目前,在河南已有不少企业兴办了豫剧团,如新乡的大北农和鹤壁的宝马集团,所办的豫剧团都运行有序非常红火。其次,利用各种媒体做好舆论宣传,提高人们对豫剧的保护意识和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们对豫剧本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报考戏曲专业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性。还要利用社会的人才资源,组织不同形式的理论研讨,对豫剧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以理论把脉,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既要重视戏校、科班的集体培养模式,又要提倡拜师学艺和随团学艺的传承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政府主导兴办戏曲学校和不同形式的培训班;豫剧表演团体可根据需要招收随团学生以解决舞台演出的急需人才;民间则可以提倡拜师学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行业拜师传承模式,历史悠久,仪式庄重,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她不仅在历史上对戏曲发展发生过重要作用,即使是今天他仍然有着很强的认识和适用价值。有利于培养戏曲艺术的优秀尖子人才。在目前豫剧仍处于发展低谷和危机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不仅是应对当前人才培养困惑的妙药良方,也是豫剧艺术传承和持续发展的极好办法。第四,树立豫剧人才培养的合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戏曲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要认真总结,包括历史上早期豫剧科班的人才培养经验,要注意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强化合规意识,树立合规理念。对于早期的豫剧科班,不能认为它是旧戏班,是封建糟粕。其中,除了对学生的体罚打骂等少数恶习外,如注重个性培养,基本功训练和课程安排等,多数都应看作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对于西方文化的引入也必须头脑清醒。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和优与劣、对与错之分,在当前中西文化快速交融的新的文化语境中,一方面我们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和地区都在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自己更应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吸收和利用西方文化的好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上一篇:建筑艺术论文:体育与艺术教导融合的范式诌议 下一篇:系统科学论文:系统科学在校内教导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