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主奏乐器

时间:2022-09-01 02:23:36

戏曲的主奏乐器

各剧种流行地区的音乐文化传统对主奏乐器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特珠的地理环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保存着较多的古代音乐文化传统,这里有被称为“唐宋遗音”的福建南音。当地历史悠久的莆仙戏和梨园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以管乐为主奏乐器这一元明戏曲伴奏特点也在这两个古老剧种中保留了下来。而在江南丝竹流行的江浙地区,越剧和沪剧等剧种在形成过程中选择二胡这一丝乐的主要乐器作为本剧种的主奏乐器,恐怕也不是偶然的。

还应该提到的一点是,剧种音乐风格和演出场所也制约着主奏乐器的选择。昆曲音乐一向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在过去深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演出场所多为庭院厅堂。这种婉媚的艺术风格和清幽的演出场所自然不宜采用音量宏大之乐器伴奏,于是音色婉转轻柔的曲笛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而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秦腔的音乐风格与婉媚的昆曲迥异。它过去多在农村的庙会和草台上演出,演唱以宽音大嗓为主,重气势不重音色,慷慨激越是其基本风格特征。要在伴奏上配合这一演唱风格并适应广场演出的需要,其主奏乐器当然非音色高亢的板胡莫属,音色柔和的曲笛和二胡之类的乐器显然是不能胜任的。

戏曲主奏乐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戏曲形成之初的宋元时期。纵观戏曲主奏乐器的演变,它经历了一个由“吹”到“拉”的发展过程。元宋剧以鼓板、笛为伴奏乐器,虽有时也加入几件弹拨乐器,但并不重要。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来看,笛子是当时杂剧最重要的伴奏乐器。进入明代,三弦、琵琶等弹拨乐器开始普遍在戏曲伴奏中使用,但笛子仍居于伴奏乐器之首,为昆山唱腔的主奏乐器。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随着“花部”各地方戏的兴起,拉弦乐器――胡琴逐渐成为当时大部分剧种的主奏乐器,开始了戏曲以拉弦乐器为主奏乐器的时期。较之于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在音色上更接近于人声,在音量、伴奏的灵活性等方面也较吹管乐器优越,于是此后形成的剧种先后都采用了各种不同形制的胡琴(从板胡、京胡再到二胡),作为本剧种的主奏乐器。

近些年来,随着戏曲音乐的改革和发展,戏曲乐队的规模逐渐扩大,伴奏乐器不断增加,特别是定腔定谱、配器手法的采用和专职指挥的设置,在一些新兴剧种中,主奏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开始淡化。

上一篇:浅探初中数学中的几何教学 下一篇:中国会沦为低智商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