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理与路径分析

时间:2022-09-01 02:23:24

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理与路径分析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本文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机理进行路径分析,建立可行的人才配置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制约因素;人才培养与开发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003-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不只是物质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把人才资源视作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而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只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提升我国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国内外并没有一致的标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创新型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除具备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连续性、社会性的特征之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一)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创新型人才,必须熟知自己工作范围内所需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承诺终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学习系统把握国家的政策法规,并掌握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人际关系学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愿望和激情的源泉,是创新活动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深入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求新立异,这也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背景下,紧靠个人很难完成工作,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力量,因此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就显的至关重要。作为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要有“共赢”意识。

(四)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对企业还要对社会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理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合适的人员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中,并设法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和作用,提高企业单位的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为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输入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由于受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内部管理因素的制约,势必会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在应用实践中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系统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体系。

(一)创新型人才配置体系。指在具体的组织或企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而实行的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主要包括人才资源规划、人才引进、交流和人才资源配置。其中人才资源的规划又包括人才资源需求的预测和人才资源供给的预测。

(二)创新型人才发展体系。运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引进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主要包括对创新型人才的再培训以及对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训和开发,还包括创新型人才的职业发展环节。

(三)创新型人才激励体系。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中,人才激励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创新型人才激励主要指激发人才动机,激发、引导、保持、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绩效考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主要是薪酬和福利方面的激励,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精神的无形激励,主要有向员工授权、对其绩效的认可,公平的晋升制度,提升自己的机会等。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发,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研究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创新型人才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发。

(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由于我国科技投入体系尚未成熟,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仍有政府实施。根据中国科技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占经费总额的23.4%,与国外相比仍较落后,因此我们要在加强经费投入规模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全面贯彻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继续发挥企业作为研发活动主体的作用。2009年企业投入科研经费占总额的71.7%,成为参与科研活动的主体,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

加强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体制改革。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创新型人才教育体系仍有待完善。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型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传统的高等教育存在与经济社会严重脱轨的问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培养方法改革。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产学相相结合,通过充分的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产学研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在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和资源优化上的协同,其实质是促进科技创新所需的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三)激励创新型人才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主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由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可知,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较强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这两方面人手,激励效果将更明显。公司要重视保护创新型人才,让其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尊重并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创新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掌握着新技术,具备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创新型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创新型人才必须加以特殊引导和激励,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使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保持企业创新型人才的稳定性,发挥其潜能。同时激励内容要系统全面,打破单一形式,不但要有一定的物质激励,更要有充分的精神激励。金钱不是万能的,领导要积极的和员工进行沟通,给予充分的精神激励。通过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充分利用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逐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一个促进人才发展的成长环境。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政府引导是关键,要以强化服务为重点,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工资待遇,运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创新型人才进行管理开发。同时,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广纳贤才,鼓励支持人才竞争,营造有利于人才竞争成长的环境。

科学合理的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教育科研机构还是公司企业,都要加强优化工作环境,保证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总之,必须支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提倡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五、结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给予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需研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系统。从而有效完善创新型人才的配置、发展和激励体制,加强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主要... 下一篇:“以赛促学”加强学风建设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