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1 08:38:0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

数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科学习中的主要障碍之一。然而,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人数学学习生涯的黄金时段,对于小学数学意识的培养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不同数学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辅导与训练,根据学习上障碍形成的不同形式和原因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效率。

一、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其分析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障碍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才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下面将通过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因素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1.主观因素

一方面,小学生本身自制力差,容易意气用事。在学习方面更是对于喜欢的课程就认真学习,对于不喜欢的课程就采取放弃的态度,然而数学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最枯燥、最易引起学生反感及厌倦的学科。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上的冲突,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持有偏激的态度,以至于对这门学科丧失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乏味的数学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进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能力以及排除障碍的信心。

2.客观因素

(1)神经和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左半脑球发育迟缓或脑发育的障碍主要表现形式为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障碍,并且那些具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的父母在幼时也存在着这些学习障碍问题。大脑的发育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的,但左右半脑分化的失常在一定程度上会情绪化阻碍数学学习。

(2)环境因素。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不全面地考虑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差异,一味地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教师每天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理解性地吸收,这种“被迫”式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丧失,甚至将成为他们获取新理念的障碍――“认知障碍”。一些心急的家长以希望自己孩子的数学学习有所进步为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更大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导致不良学习习性的循环。

二、数学学习障碍的处理对策

1.因材施教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不同程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因人而异的。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要在学生能主动接受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的不同来进行系统分类的教学。

2.注重知识的衔接和具体操作经验的积累

学生在数学上一般都会有从视觉到触觉再到想象的思维模式。数学上连贯性、抽象性和实践性很重要,一般的数学知识前后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要注意知识的自然过渡,让学生快速且高效地接受新知识而不忘旧知识。也有很多老师是先讲授知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从实践着手,实践和具体的知识相结合,增强知识的可实践性,让学生进一步感性地理解知识。

3.加强学法指导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校里很多学生都存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例如要求课前做好预习笔记,课上引导学生集中精神听课、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进行作业练习可作为巩固和加深理解,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因为学习方法是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同时,学生的学习氛围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老师常为这个问题而困扰,因为如果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快速而高效,老师教学也事半功倍。通过对数学直观而立体的学习,试图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想要不断地关注数学,营造一个爱数学、求知数学的上进环境。

4.加强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训练

认识、思维或知觉的自身发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识官能或过程,靠它获得关于感觉或理念的知识称之为认知。而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被叫做元认知,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是其深层含义,这种元认知是后天造就的,也就是说在后天漫长的积累和进步不知不觉形成的。

参考文献:

张正银.如何转化“数学困难生”[J].读写算:教研版,2012(07).

上一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下一篇:用爱呵护那颗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