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团队实力

时间:2022-09-01 06:52:34

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团队实力

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可持续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春晖中学英语组根据浙江省课改方案精神,立足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围绕学校培养“健康・健全”之人、引导“求真、崇善、尚美”之心,追寻“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培养目标,以学科课程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英语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途径。

一、学科课程建设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

基于英语工具性、人文性双重性质和学校聚焦“学力”“自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围绕“健康・健全”“求真・崇善・尚美”和“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培养目标,春晖中学确定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1.具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2.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3.具备突出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出色的批判思维;

5.具备与人探讨协作的品质;

6.具备有效利用英语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7.在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包容的文化观。

(二) 课程体系结构

基于以上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我们确定了春晖中学英语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努力做到:以必修课程为核心,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拓展学生能力,不仅为高考做好准备,而且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特色精品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1.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对国家必修课程模块1至模块5的二次开发而形成的课程,为全体学生所必修。它着力于夯实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并积极在课堂里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既是学生修习选修课程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未来发展能力的关键,居于学科课程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位置。

2.学科拓展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是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的、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要求全体学生修习的国家选修课程(IB模块6至模块8)。它介于学科基础核心课程和学科特色课程之间,是培养学生具有春晖特色的精神气质的重要载体。

3.学科特色课程

学科特色课程是指依托英语学科、挖掘学校和教师课程资源、为外校所没有但又能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各类课程。它在学科课程结构中处于最顶层。

(三)推进策略

1.必修课程的二次开发

必修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其特点就是普适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新高考的形势下,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校本化改革,使之适合我校的学生特点及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

(1)加强教材钻研,优化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社的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教材内容丰富,选材广泛,但很多单元的内容过于庞杂,部分听力过难,不少材料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鉴于这些事实,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对那些同一主题的内容,我们打破了单元的限制,重新整合。对那些陌生、遥远的材料,我们予以大胆删减,同时增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时代性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地道的英语味极浓的材料。通过对语料、语言、编排等多方面的对比,我们选择性地使用了《21世纪英语报》《多文化沟通》《新概念英语2》《新概念英语3》和上海新世纪版教材中的文章。因学生总体英语水平较好,且考虑到英语学习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英语书虫系列和《典范英语》进行泛读摘录。

(2)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课程要求、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教师特点为依据,以专业化课堂教学讨论为主要载体,紧紧围绕话题和功能,创设更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真正实现“高立意、高互动、高思辨”的“三高”课堂教学,如:

尝试语篇理论指导下同主题的阅读教学。通过传授语篇文本的各种特征,充实学生的语篇知识,并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语篇知识阅读分析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通过同主题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词汇量,让学生建构系统的主题知识,同时又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开展支架式写作教学。以教材文本话题为基础,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又为学生的写作在词、句、篇章结构等方面搭建支架,努力减小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体验英语写作的快乐。

实施情境化、高互动、高思辨的高三一轮复习模式,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篇结构、语篇内部结构等意识,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突出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逐渐引导学生了解、认识英语文化,形成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3)共同努力,优化学科课程资源。以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为依据,遵循“基础、探究和创新”的原则,编写、修改校本化巩固拓展性练习,减轻学生负担,使课后巩固性练习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其他教学资源,坚持在过程中进行积累,并进行系统整理优化,进而在全组范围内高效共享。

(4)转变观念,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尽管在学生初升高时进行了层层选拔,但学生的英语水平难免还是参差不齐,传统的行政班授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改变这种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我们改革传统的英语学科课堂组织方式,采用走班制,实施分层教学。

2.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

(1)目标。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是2012年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选修课的开发开设,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英语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通过开发开设选修课程能提升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社会意识与国际视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迁移到必修课程的教学中。

(2)自主开发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根据选修课程开发的目标,我们围绕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思维和文化进行三大类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基础类选修课程、提高类选修课程和发展类选修课程。基础类选修课程就是为夯实学生基础所开发开设的选修课程;提高类课程就是为提高发展学生英语能力而开发开设的选修课程;发展类选修课程就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为发展学生个性而开发开设的选修课程。课程的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

3.改进评价方式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课程评价上,我们采用了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笔试/口试)成绩、修习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修习情况等五个方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各项表现,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等(形成性评价),同时兼顾对学生能力行为如演示或动手做某事进行直接评判(表现性评价)。

二、学科团队建设

学科团队建设指的是学科教师的团队建设。教师的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基本保障。推进学科建设就要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教师的人才建设。我们不仅要求学科组内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的年度研修计划和三年研修计划,而且学校和学科组也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和学科组团队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一)分层促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

不同时期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要求,基于这些特征和要求,我们提出了“规定性,选择性和引领性”的培训思路。

“规定性”是针对教龄五年内的新教师提出的。这些新教师刚从大学毕业,有着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对职业怀有极大的新鲜感和热情。我们以师徒结对、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和青年教师研修等活动为抓手,帮助他们及早适应高中英语教学,提高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实践能力。新教师必须在学科组内找一位老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每学期要求新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并在备课组、教研组的专业化课堂讨论和校本主题教研中都必须认真观课评课和撰写课后反思,同时要求每学期在学校内部的报刊《春晖教育》和《春晖报》上发表一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或论文。此外,新教师还要参加青年教师研修班,以便得到资深教师、教研员和教学专家的指导,并和同伴在探讨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快速进步。

“选择性”是针对教龄五至十年的教师提出的。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熟悉教学业务,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为了把这些教师培养成教学行家和教研能手,我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区、市各个层面的教学比武和教改项目的研究,促使这些教师潜心钻研教学艺术,进一步磨砺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研究能力,以实现教育教学中变蛮干为巧干、变低效为高效、变被动为主动的目标。此外,高学历进修也为这些教师进一步拓宽教育教学视野、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准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引领性”是针对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提出的。资深教师是学校和学科的瑰宝,他们引领学科建设和发展,传递优秀的教学教研经验,是团队发展的柱石。我们利用学校专业化课堂讨论和校主题报告的平台,让他们开设学科专业讲座传授自己的教学教研经验和成果。此外,我们大力鼓励支持资深教师出个人专著。教学教研专著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含一位教师的毕生教学教研成果。通过撰编个人专著,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得以存留后人,引领组内年轻教师的成长。

(二)精诚团结,推动学科团队建设上新台阶

学科组通过三年规划的制定,明确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明晰发展的方向。我们坚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发展理念,聘请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专家到校讲学,提高英语教师团队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化课堂讨论,开展同课异构、智慧课堂等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彼此推动,共同探索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编写修改校本化巩固拓展性练习,减轻学生负担,使课后巩固性练习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通过教师团队合力开发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学科组积极承担全区、全市等高级别的教学教研课题和教学研究活动,并通过组内教师集体备课、集体磨课等活动,优化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品质,打响学科组品牌,推动学科团队建设上新台阶。

三、学科建设成果

在学科建设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学科组的学科竞争力提高迅速,在各次规模性考试中,成绩不仅在上虞名列前茅,而且在绍兴地区也优势明显。近三年来,学科组教师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示范课20余节,参加浙江省“体验西澳”英语口语竞赛成绩斐然。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英语学科组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近三年来,全组教师共有九十多篇或获奖,一部个人专著出版,一个绍兴市教改项目获二等奖,多个绍兴市教改项目和一个绍兴市规划课题得到立项。在新一轮课改中,学科组积极开发和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在开发开设的选修课程中,“我爱记单词”和“英语演讲与口才”被评为绍兴市上虞区精品选修课程,“英语经典戏剧赏析”入选绍兴市第三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

上一篇: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意外事件:变教育难题为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