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材结构分析

时间:2022-08-31 11:42:40

大学语文教材结构分析

摘 要: 不同的教材类型体现了编造者不同的文学理念和文化思想,尽管现存之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体例不一,但从主题、文学史、体裁、专题四个角度来看,大学语文教材大体可分为人文主题类、文选类、专题类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剖析反映了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编选的基本现状。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材 结构 体例

近几年,专家们对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张承明认为:“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更为合理、有序的单元编排使语文教学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语文知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语文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①可见,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对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目前市面上的大学语文教材铺天盖地②,但基本属于四种类型,即人文主题类、文学史类、文选类、专题类。从教材结构入手,分析大学语文教材的优劣,对于理想大学语文教材的探讨和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助益良多的。

1.人文主题类

人文主题类的大学语文教材比较多见,也比较普通。本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宗旨,此类教材多从几个常见主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都是将人文精神和主题提炼成几个方面,把类型教育和主题内容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各个方面。徐中玉第八版《大学语文》教材即本着人文主题的编选理念,将教材分为十二单元,每一单元均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归纳,分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社会人生、人情世态、乡思亲情、爱情婚姻、人物风神、咏史怀古、写景记游、论学品艺。各个主题部分的选文基本上都能做到各体兼备,以品格修养部分为例,其中既有诗词――《离骚》、《饮酒》、《念奴娇》,又有议论文――《孔子论修养》、《以修身为本》,还有散文――《前赤壁赋》、《我的世界观》。就主题而论,每一个主题部分都体现了时代性与通变性的融通,既有古之韵,又有近之美。但此种类型教材,容易产生主题先行的观念,就自主学习而言,也不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2.文学史类

文学史类型的大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的选编方面体现了编选者对文学史乃至历史的高度重视。此类教材虽然在编选体例上仍然以文选为主,但增加了很多高附加值的东西,比如对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介绍,相关人物的介绍,以及文学和史学发展的分析。以南大版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例,教材选取了自诗经以来的名家名作,共四十一个单元,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优秀作品。如先秦的散文、汉魏六朝的赋文、唐代的诗歌、宋词、元曲、明清戏曲、古代小说、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新诗、现当代戏剧、当代散文、当代小说、当代新诗等。这种方式比较易于提纲挈领地抓住事物的对象,能够使教材内容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掌握。这种编写模式“改变了传统大学语文课的讲解单篇作品为主的习惯做法,实行文史与作品并重,创建了以历史文化带文选的编排模式,以拓展并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与文史知识,进而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③但深入分析,这种教材也容易犯主线不清,重点不突出,知识细碎的问题。如唐代的文学研究缺少一定的统筹,主要分为初盛唐诗(上)、初盛唐诗(下)、李白、杜甫、唐代散文、中唐诗(上)、中唐诗(下)、晚唐诗、唐五代词几部分。全似乎是全了,但从整体体例上来看,就显得不那么整齐划一,编选者的主体思想也不是很突出。如果编选者不能高屋建瓴地对所选之内容进行统编的话,就会造成主线不清、一盘散沙的后果。

3.文选类

中国的文学研究历来有文选的传统。从萧统的《文选》开始,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以文代评的观点。大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亦不例外。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从现当代文章、古代文章、诗歌、西文汉译角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进行了选编,每一类别当中涉及的文学史和文体方面的文章也是非常丰富的。以诗歌为类,教材的选编贯通古今。

文体类大学语文教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材编写模式,从数量上来看不占少数,但相对于文学史类、文选类、人文主题类教材,非常出名的不多。这类教材主要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几方面对选文进行划分,所体现的体裁特点多与现代文写作相关。如孙昕光高职高专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以第三单元小说类为别,选取了《红楼梦》、《风波》、《围城》、《百合花》、《春之声》、《绳子》、《老人与海》七篇作品。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文体的写作,但是对于自主学习来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地学习某一种文体可能会产生枯燥的感觉。集中对某一文体的学习,会固定某种思维,不易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深度和思路来看,此类教材的编写并不十分突出,比较适合文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比较浅显,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文学能力的提高。

4.专题类

专题类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现有大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此类教材多能从横纵两个方面,对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温儒编的《高等语文》就是采用此种“专题”型的方式,对以往传统大学语文的编选模式――选文+解释的方式进行了重新的审定。该教材共选取了二十五个专题。这二十五个专题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兼顾了文学艺术的普及性,如武侠、言情与通俗文学。由此可见,专题型的教材突出了专业性,专题的选择彰显了作者的观点和价值取向,选取的角度也比较多元化,关注的是学生的高层次文化修养。“应该说该教材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有较强的学术性,但由于专题内容都是由著名专家执笔,因而内容太专太深,涉及面也不够宽,比较适合于综合性名牌大学使用”。④正如上文所述,专题类的教材确实适合文学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或者对此话题比较感兴趣的人群。因此,它在教学中会受到一些限制,不适合一般的普及性教育,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材编选体例中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四种类型教材各有优长,从理想教材角度出发,对四种教材类型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大学语文教材层次与口味的提高,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注释:

①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修订版).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68.

②参看童自樟,张国强.民族振兴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时代教育,2.008,(4),31.从上世纪80年以来,我国各种大学语文教材有1402种,全国各大专院校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达100多种。这还不包括一些学校组织编写的自编教材。

③彭书雄.近十年中国高校语文改革简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3),34.

④彭书雄.近十年中国高校语文改革简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3),33.

上一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阐释影响晚清小说翻译策略的...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