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材辨正

时间:2022-10-25 02:48:12

《大学语文》教材辨正

作为江苏省五年制师范生“专转本”考试科目“大学语文”的指定教材和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错误颇多,指正如下。

一、错别字

“目录”第2页“诗歌大单元”中选入了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和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但“暝”字误写成了“瞑”,“巷”字误写成了“苍”,非常刺眼!第95页说钱钟书的“主要作品有《谈艺录》《管锥篇》……”,其中《管锥篇》应为《管锥编》,这里“编”字误写成了“篇”。《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1960和70年作的古文笔记体学术巨著。全书大约有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引经据典,并运用了多种西方语言,堪称“国学大典”。第241页白行简《李娃传》一文中的“生邃惊起,莫敢仰视”,“邃”字应为“遽”字才对。

二、注音错误

第9页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文后注释⑦:“……屦(jǔ):用麻、草制的鞋……”“屦”字注音错误,应为(jù)。第63页韩愈《祭十二郎文》文后注释76:“窆(biān):下葬。”“窆”字注音错误,应为(biǎn)。第27页《左传》中《晋楚城濮之战》文后注释66:“……盬(qǔ):吮吸。”“盬”字注音错误,应为(ɡǔ)。第246页白行简《李娃传》文后注释⑥:“常州刺史荥(yínɡ)阳公……”荥阳公即郑公。唐朝时,郑姓为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的望族,故称。这里的荥阳应读作“荥(xínɡ)阳”,而非“荥(yínɡ)阳”。“荥(yínɡ)”亦有其音,也是用在地名中,例如“荥(yínɡ)经”,在今天的四川省。

三、解释说明错误

第77页说“茅盾小说主要有《蚀》《虹》《子夜》《腐蚀》《清明前后》等”。其中,《清明前后》是茅盾先生在上世纪40年的一部剧本,而非小说。

所有文言文的注释中,某字是“同”某字还是某字“通”某字,说明比较混乱。某字“同”某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古今字(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或异体字(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以《晋楚城濮之战》中的两句和《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的三句为例: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②民不知礼,未生其(共)。③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④昔者,孔子(没)。⑤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以上括号中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恭顺”、“背叛”、“亡故”、“返回”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共”、“倍”、“没”、“反”,而改用“婚”、“恭”、“背”、“殁”、“返”。于是昏----婚、共——恭、倍——背、没——殁、反——返就构成了古今字。某字“通”某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通假字。教材中该是古今字的有的注成了通假字,该是通假字的有的注成了古今字。“同”与“通”混,贻误不浅。

四、语焉不详和脱漏处

第22页介绍《左传》时说“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始,至鲁悼公四年(前464)止”。第340页在《附录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简介》中又提及《左传》,云“《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并附记灭智伯之事(前454)”。前后两处说明在时间上似有舛误,交代不清。需要把这两处说明加以整合,准确的表述为:《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最后附记了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一事。《左传》最后虽署“悼之四年”,但所系事迹至韩、魏灭智伯,已属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左右事。

第242页白行简《李娃传》中李姥设圈套“计逐郑生”一段,写李娃和郑生从“竹林神”拜神求子归来时——“策驴而后,至里北门,娃谓生曰……”,“至里北门”前脱漏了“路出宣阳里”五字。据《类说》、《新编醉翁谈录》皆有“路出宣阳里”字样。李娃和郑生本住在长安城东市中的平康里,若无此五字,读者就会一头雾水:到长安城正西通义坊的兴圣尼寺中的“竹林神”拜神求子,回来时若绕到平康里的北门,岂不是走了弯路?再者,在竹林神“信宿而返”,即住了两个晚上才返回,其目的不是诚心求子,而是为李姥搬家留出足够的时间,为此打掩护,李娃不可能再把郑生带到平康里来。从下文的交代我们可知,李娃为摆脱郑生,把郑生带到宣阳里她所谓的“姨”家,这里正是李娃的金蝉脱壳之地。且当时长安城东市的平康里与宣阳里两里相对,一北一南。这里的“北门”,正是“宣阳里”的北门。“策驴而后,路出宣阳里,至里北门,娃谓生曰……”,这样才会合情合理。

此教材中的错误和语焉不详的地方还有几处,现不一一列举。当今之日,各种各样的教材可谓多如牛毛,大有不冠以某某教材之名书的价值就难以体现之势。其结果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切记:请不要以“教材”的名义粗制滥造,更不要以“教材”的名义保销保利,坑蒙拐骗。请以“教材”的名义严肃认真,更要以“教材”的名义精编细研,质量为上。

(逯新君 江苏教育学院徐州分院中文系 副教授 221116)

上一篇:浅谈如何写出真情之文 下一篇:新课标人教高中文言文注解几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