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31 12:52:29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和开放。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要求之高,阅读量之大是罕见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入情入境,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真正有效的阅读,只有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但是,由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阅读的真正主人,只是一味地习惯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琢磨作品的答案,甚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最终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不应把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而应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归还学生主动阅读的权利,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绪化的“场”,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做阅读的真正主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兴致勃勃地去阅读和探究。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个性就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二、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三、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先让学生从这三篇文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事件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意味深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不同特点以后,再从课外寻找相关散文阅读进行比较。

此外,我还将相同或相近主旨、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样是“悲”,杜甫表现出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更多的是面对历史走向的无奈。还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鲁迅的作品,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计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杂文《最先与最后》等。这几篇作品,体裁不一,主题各异,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还有梁启超,他的两篇作品《少年中国说》和《学问与趣味》被收录进语文教材。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对梁启超的文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这位文学大师的人品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时,还可以将中外同种体裁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

四、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 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上一篇: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区域地图教学 下一篇:政治思维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