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8-31 05:34:45

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经济;职业技术教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18-03

一、引言

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赋予了职业技术教育深远的含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适应诸如全球化的技术革新背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变革,以及社会快速变革所产生的结果。由此,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以和平文化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其主要特征。就中国而言,“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此,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必须改革,必须转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2005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随着中国一东盟各国多边贸易合作的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翻译人才变为经贸、旅游、同声传译等各方技术人才需求。广西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频繁的对外交往需要越来越多外语人才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商家、团体、个人提供服务。但是,广西现在的外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的要求,懂外语又通专业的人才非常缺乏,在与东盟国家的各类贸易活动中捉襟见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的经济发展。

何谓创新型外语人才?创新型外语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必须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并且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因此,在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以下五点:一是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和合理的跨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二是具有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三是具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四是具有社会责任感;五是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本文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外语人才的趋势,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型外语人才在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和方法途径等问题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二、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及外语人才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地方单位的问卷,以便了解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对外语人才的不同要求。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需要的外语人才,如所需要的外语人才的种类、未来3―5年内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所需人才的层次、所需人才语种等;二是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如最需要的外语技能、更需要的外语人才层次、录用毕业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三是外语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如外语毕业生最需加强的能力、他们的业务水平能否适应工作等;四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如是否愿意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订单式培养等。笔者跟课题组成员一起,就近选择了广西工业重镇的12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这次调查的12家单位,分别属于金融、保险业、商业、行政、环保、监察、汽车、教育等不同行业,涉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国有控股等不同性质的单位,单位规模从200人以上到1万人以下不等。调查对象覆盖面较广。

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需要外语人才依次是商务类(50%)、管理类(36.6%)、翻译类(27.5%)、法律类(11.3%)、文学类(8.8%)和其他类型。关于未来人才的需求问题,近半数的用人单位认为,在未来3―5年内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将比现在稍有增长,近三分之一的单位认为“比现在有大幅度增长”,近五分之一的单位认为“和现在一样”,只有1.3%的用人单位认为将比现在大幅减少。可见,商务类、管理类和翻译类的英语人才是目前该城市用人单位最为需要的。关于未来3―5年内外语人才的需求问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持乐观态度,认为需求将呈增长趋势。

调查结果还显示,75%的用人单位表示工作中最需要外语口语表达能力,36.3%的认为最需要外语书面翻译能力,27.5%的认为最需要外语阅读能力,22.5%的认为最需要外语写作能力(见图1)。可见,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外语技能是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分别是书面翻译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外语专业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60%),其次是团队合作能力(53.8%)、人际关系处理能力(46.3%)、计算机应用能力(22.5%)和其他方面的能力(见图2)。可见,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能力,而外语专业毕业生要胜任今后的工作则必须加强自身的全面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调查结果还表明,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培养外语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是高校培养(60%),其次分别是单位培训(31.3%)、自学成才(28.8%)和名家指导(11.3%)和其他途径,可见,培养外语人才的途径虽然很多,但高等学校仍然是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在向社会输送外语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三、外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变换培养模式,探索出更有跨越性、更富有弹性的多元化外语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因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外语人才。外语界知名学者黄源培教授指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看家本领,但新型人才不是那种只能说几句英语而知识面窄,只会人云亦云而不会独立思考,依赖性强而独立性差,只会照着做而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作为外语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

基于上文中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能加快广西地方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改革,更好更快地培养一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外语人才。

(一)因地制宜,改革外语课程设置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定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

定。其中,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步骤,是进行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地方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区域自身特点,本着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原则,积极开设经济发展、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和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优化组合,构建了目标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模块,旨在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学科间的横向关联性,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外语实践教学应本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合理安排和组织课程实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外语课程教学设置中,突出实践教学,增加了学分,要求毕业生在修完既定的专业学分的基础上,还要完成规定的实践课程学分。采用听说、阅读、写作的自主学习项目、经典英文影视作品配音、体验英语“主题・创意”表演等训练项目、英文戏剧剧本大赛等,创建与校园多元学习环境的相结合的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真正接触到所学知识在当今社会上的应用并发现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信息与时俱进的观念,意识到提高外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创新外语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因材施教”是朱熹对孔子一生教学方法的总结。它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广西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生源质量并不高,不少学生的数理化基础尚可,外语基本技能相对较弱,参差不齐的外语基础水平是学生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创新外语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与传统外语教学不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以知识获得为重心向能力发展为重心的转移,力求实现教与学以及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导学辅助课程,分组配备“导师”,学生组织“互助学习小组”,形成交互协作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顺利过渡,找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创新外语教学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中能得到外语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逐渐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外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还应实行全程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设定自主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养成学生周期性的复习习惯等(Brown,1994)。通过在学生中进行外语竞赛如演讲比赛、词汇竞赛,课文短剧表演,组织学生参加大型外事活动或完成其他如商务翻译等相关任务等,对外语创新型人才要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立体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与社会实践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多途径突变,拓展语言实践模式

学校与产业部门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今国际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积极探索创新办学体制,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强化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这也为创新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职业技术学院应该与社会各界多方联系,为在校生提供语言技能实践机会。如要求学生为国际小丑节、国际奇石节、小商品交易会、世博会等有国外团体组织参加的活动担任翻译工作,从多方面得到锻炼。

2.开拓网络资源,倡导自主实践模式。在校园网普及的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实践模式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最为便利的途径。网络资源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实现“选择性”自主学习提供了界面。利用因特网上的聊天室,利用各种听力网站和外语学习网站,学生可以自主地训练外语的书写、阅读、理解、听力和表达能力,了解最新的语言词汇发展动态,以及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训练是一种能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外语综合技能的非常有效的自我实践模式。

3.开展语言实践技能培养的多样性探索活动。外语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种演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面向社会、提升能力的课外活动,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为了给多数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举办外语技能大赛,内容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短剧和歌唱比赛等,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诸如朗诵、英语角、故事会、办报纸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以全国大型外语竞赛活动等为主导,小型活动为补充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不同话题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外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

由此可见,要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外语综合技能,就必须开辟多渠道实践途径,抓住多方面的实践机会,采用多种类的实践模式,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四、结束语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外语人才是经济时代对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院校应该求变创新,通过改革外语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估机制,采用多种类的实践模式,才能在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道路上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2]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外语界,2008,(6).

[3]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5]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上一篇:服务经济导向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竞争力的培养 下一篇:传媒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