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应用

时间:2022-08-30 11:26:30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计算机网络化考试模式的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再次面临巨大挑战。在大学英语把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用网络化综合考试检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关键词:网络化考试 综合考试 多元文化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考试网络化已经成为教育网络化的重要一环。随着计算机应用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各种考试中应用传统的纸张试卷进行的考试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以计算机为工具,在网络考试系统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的现代化网络考试方式。这是考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网络综合考试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财会类、工程类、医药类、资格类、外贸类、计算机类等考试,但是在英语的网络化综合考试特别是学校内部综合考试应用较少。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计算机网络化考试模式的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再次面临巨大挑战。在大学英语把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用网络化综合考试检测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现英语听说的网络化考试已经开始较普遍,但是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还是一个新事物。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还是比较传统的考试方式,即各个科目单独测试,测试形式以试卷考试方式为主。例如,英语语音考试测试语音、英语泛读着重测试阅读能力。虽然一些考试改革已经取得成效并广泛应用,如网络化英语听说能力的考试形式现在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对于其他的英语学科而言,考试形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我国的发展,英语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要。我国对具有高水平英语能力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所以良好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很大优势。于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成为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有以下一些共通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们的偏科现象较严重,“会写不会说,会说不会译……”的现象很普遍。再次,学生们即使英语能力比较高,但是在工作中还是会碰到很多问题,计算机能力不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所以计算机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基本能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不高,自然会影响其生活、工作。最后,学生欠缺一定的交际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很多同学们目前的学习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听讲、做题目为主,平时不锻炼交际能力,即使锻炼交际能力也是局限于书本上的表达方式,所以使用语言生硬、与时代脱节、不生动。

1.2 教学方面

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和一本书就可以完成一门课的教学。其形式单一,老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练习的套路一成不变。没有教师的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习,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宰者。院校着重应试能力的培养,从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很多高职院校的评教、评学形式。

1.3 教师方面

我们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占着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捧着书本和字典备课、上课,缺乏对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刻挖掘;对很多高职教师来说上课就是完成简单、乏味的任务。

2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应用及意义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采取了网络化综合考试形式。这一形式要求英语各个学科包括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等的执教教师共同出题,题型包括听说、词汇、阅读、翻译、写作并要求学生计算机无纸做答。从这次网络化考试来看,可以看出这一新的考试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学生方面

2.1.1 以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促进学生的平时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只掌握好课本知识就来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或者哪一学科学的好也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听、说、读、写、译,整体英语能力都达标把英语的各个知识点,各个知识面当成一个整体,不会出现“会听不会说,会译不会写”等弊病,才有可能考出好成绩。

2.1.2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还促进学生培养计算机技能。良好的计算机能力特别是打字能力对网络化综合考试非常重要。设想一个计算机基本技能都不过关的学生即使英语学的再好,将来的工作可怕也是无法胜任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已经设计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1.3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使计算机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英语。学生想要在网络化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要经常利用计算机学习英语,于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享有更多的知识资源;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最重要的是计算机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合适自己的和自己喜欢的学习时间、地点、资源和途径。于是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2.2 教学方面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以考促教,使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和革新。

2.2.1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改变了一成不变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体。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2.2.2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是以网络化自主学习为基础的,通过这一网络化平台学生可以自主交流、共享资源。于是平时的教学目标就不再仅仅是掌握这堂课的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些单词,而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和单词。

2.2.3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改良了传统的学生能力测试模式,通过网络化综合考试会更准确地测试、判断学生能力。

2.2.4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要求在英语教学尽可能的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各种以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的活动中,丰富文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拓宽学生们的英语相关知识面,从英语应用中学习英语,这对英语语言学习尤其重要。

2.2.5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形式。传统的考试在出题、批改等各个环节上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考试的地点也必须固定。这些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网络化综合考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但减少了考试环节,而且网络化综合考试实现题库数字化,方便对试题进行管理。首先,便于实现试题的保存、分类、检索。有效保存考试数据。其次,考生的试卷、考试成绩都存储于数据库中,方便评阅试卷,提高判卷的准确度,使考试过程规范化。最后是便利快捷。网络化考试系统提供了方便的考试环境,既节省了印刷试卷的成本,又减轻了教师改卷的负担。从而为改造传统的教学、管理、考试模式上提供了帮助。

2.3 教师方面

2.3.1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警示教师们如果还是传统的捧着书本和字典备课,只讲书本上的课文和练习不仅会使学生们失望,也会无法应付现在逐渐普及的教学方式。于是要求教师备课要基于课本同时也要做知识面的延伸,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更现代。

2.3.2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文化教学中的角色,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文化教学的效果。从而明确文化教学的目标和应遵守的原则,完善和提高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过程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母语文化和英美文化在学生身上形成互动,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力,达到母语和英美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促进,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2.3.3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也提醒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而是把所有的英语学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时刻紧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使用英语而不仅仅是学习英语。例如,语音老师们不仅要求同学们学好语音还要培养听说、交际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3.4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必然会使网络化教学引起教师们的注意。要想在网络化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的网络化教学肯定非常重要,于是教师们会自动更新、补充网络资源库,会设订一些相关的网络化作业,例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英语系12级和13级学生会每两周在网络上收到一次老师们布置的网络化作业。

3 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英语网络化考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网络化考试已经开始实行,并逐步开始代替传统纸制考试形式。所以,我们学院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越早进行考试改革就能越早的适应网络化考试这一大潮,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但同时,英语网络化综合考试对我们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巨大挑战。因为这项考试包含比重不小的听说能力测试,同时还要具备一些计算机应用技能等,这些技能对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薄弱的。

总之,网络化综合考试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应用非常成功。首先,其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次,网络化综合考试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译全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化综合考试丰富了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能够培养出更切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最后,网络化综合考试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坚持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应对挑战,争取培养出更符合社会要求的具备较高综合应用能力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波.网络化考试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

[2]董菡.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6).

[3]张朋.网络化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6.

上一篇:浅谈产品质量检验方法 下一篇:谈谈大学生口语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