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异常产生原因及有效干预策略

时间:2022-10-16 03:42:35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异常产生原因及有效干预策略

摘要: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类高校将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但是,在日益开放与复杂纷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异常产生根源开始探讨,以求找寻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异常的有效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异常问题 有效干预策略 研究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类高校将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但是,在日益开放与复杂纷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而且从各类高校逐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发病、自杀、危害家庭、危害他人与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学院是四川省较早独立成立心理咨询室的高校,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学院的健康快速发展出了一份绵薄之力。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大学生出现心理异常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科技的迅猛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90后的大学生基本成为手机控和电脑控,以及留守时间过长,很多学生与人交往都有障碍,对社会现实的不适应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从我院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还有一些外地的同学由于学员住宿条件的限制,刚到校不适应。另一类适应问题是对校外的社会生活的不适应。

2 个人情感问题比较突出

2.1 家庭之间的亲情问题 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氛围、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或多或少都跟家庭有些关系。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人,父母不够尊重自己,也不能理解自己,对自己所提的要求太高,和父母沟通困难。

2.2 恋爱、情感、性意识的问题混沌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相对成熟和情感需要较为明确的阶段,但由于价值观、生活观、审美观和交友途径的多样化,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情感问题也有时代特点。

3 高职学生理论学习的失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

高职学生总体上表现出不爱学、不想学、害怕学,也不知怎么学。个别学生还有考试紧张焦虑问题。相反,另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导致学习的压力过大。

4 其他器质问题以及个别的精神问题

总体上说,学生来访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一般心理问题但是也有个别是因为身体情况以及精神问题。

下面我们举一些这类不同的案例。案例一是脊柱严重创伤导致的心理问题,该生是因在家晾衣服时意外从二楼摔下导致脊柱严重受损,经治疗后康复,但是回校后就出现厌学,抗压能力小,以及焦虑等心里异常。案例二是抑郁症。该生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小的时候受到过心理创伤,对于遇到的压力经常以暴饮暴食来解决。

5 干预措施

5.1 加强团队建设,组织管理,不断完善体系 第一,建好心理咨询中心。①严格人选条件,配备精兵强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的专兼职教师皆为心理学专业毕业,并且经过系统培训,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②加强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新近兴起的专业,专业人员不足是客观现实。③加强中心工作环境建设。第二,组建好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辅导员、心灵驿站三支队伍。①不断提高专职人员待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学院各级领导非常理解工作人员的职业困惑,在各个方面给与优厚待遇,使工作人员心态平稳,避免了职业枯竭。②加强辅导员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每学期进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轮训,不断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提高基本的工作技术能力,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③促进心灵驿站队伍建设,发挥互助的主要作用。第三,完善规范的工作机制。①违纪事件防范机制、危机事件应急机制。院系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通力配合,本着早排查、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帮助学生度过困惑期,预防恶性事件发生。②日常信息上报机制。③教育措施反馈机制。

5.2 研究问题的根源,探索一套良好有效的干预模式 ①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讲授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知识和基本调试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助。②逐步开设系列心理健康类选修课程。③开设“团体训练”、“专题讲座”等辅助教育内容。④加强与家长、科任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各方面情况,以及学生向家长反映的情况。

5.3 密切与团委学生会合作,开展多种有效的社团活动 ①认真组织好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②认真做好日常宣传教育工作。③指导心灵驿站的活动。

要彻底解决大学生心理异常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任重道远,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让心理异常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佳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

[2]王树.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初探[J].价值工程,2011(31).

[3]曾美英,牟书.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问题及案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

上一篇:XBRL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