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与改进探析

时间:2022-08-30 06:20:58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与改进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8-000-02

摘 要 高校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影响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高效发展的实际需要。要结合新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以实现合理配置教学教育资源为目标。本文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现状、必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与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 制度改革

一、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以来沿用了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是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产物,但是,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这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的高校正在逐步脱离政府的附属地位,向独立的社会法人转变,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接轨。目前的财务制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一是在规模比较大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机构分支比较多的综合性高校,实行的是有学校主要负责人和总会计师统一领导的、分级进行管理的财务制度,各部门可以设立自己的财务室;二是在规模较小的院校,实行的是由学校负责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整个学校只有一个财务部门,直接受学校主要负责人的领导。

(二)我国当前高校的资金管理现状

从高校资金来源分析,近年来中央财政为高校划拨的经费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况,但是,地方财政为高校所拨的资金明显减少,高校通过扩大招生、开设培训班、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取得的收入表现上升的趋势。总体上看,中央财政划拨的资金仍然占高校收入资金的绝大部分,虽然高校创收的资金部分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占有很少的比例。从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主要是侧重于货币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资金存在闲置现象。同时,对于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却相对疏于管理,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二、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公立高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由于高校并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因此国家作为出资人,对于高校建设来说并非追求经济效益上的回报,这导致一方面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的经济资源管理不太重视。另一方面高校资产的所有权比较模糊,导致出现问题“集体决策,无人负责”的不利现象。在此前提下,管理者一般不进行成本控制,签字权混乱,在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的现象。因此,要加快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进程,解决原有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学校对存货、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存货、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未进行严格的分离,其出入库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等。这些都没有真正得实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的原则。对多年来资产的短缺、积压、毁损、报废等处理不及时,致使巨额潜亏隐藏,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此外,由于高校的教学经费与其他专项开支虽然属于预算内管理,但由于高校存在着多种实体与其他经营性收入,基建项目的众多,也导致了不法行为的隐患,如“小金库”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也需要高校及管理部门引起重视。

(三)财务管理观念与时代的要求不相符合

一是学校的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效益与效率观念。部分高校管理层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上普遍存在着“重争取收入,轻支出管理;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重计划、轻执行和考核;重财轻物”等偏差观念。这样的后果往往是造成高校投资盲目、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客观上导致了办学资金不足,校办企业和科研优势尚未有机结合、发挥。二是财务信息没有前瞻性,没有指导性,目前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只是记账,算账,报账,缺少分析考核工作。高校整个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大致可重组归类为帐务处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收支管理和财务分析等七个次级业务流程。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应该重视成本管理与财务分析,这是高校原有财务体系所往往忽视的。

(四)编制预算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目前高校编制的预算基本是事业费收支预算,而没有将基本建设收支预算、经营预算等纳入,预算内容不完整,没有全面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此外,预算准确性较差,主要表现在预算执行中变动较大。由于财政改革要求提前近半年编制下一年的预算,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宏观经济环境等等的不确定性随之增高,难以准确预测。有些高校仍然把预算工作作为一项短期工作布置给少数人完成,没有作为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没有动员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再加上原来预算编制程序上比较简单,新形势下,有些高校仍然沿用以前的程序,导致预算脱离实际。

三、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

选择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与学校的管理体系与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具体来说,一是要明确所有权与责任制度,从政府负责制向高校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的方向转变,高校领导模式向多样化方向转变。要处理好学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要把学校领导的统一性和基层单位的相对独立性有机结合起来,各项财务行为必须落实责任人,出现问题要严格追究。二是强化高校成本控制,使资金得到高效率的运用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资金使用上应严格执行预算,“增收节支”,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

(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

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执行符合高校党政管理者的要求,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高校主管部门、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各高校要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按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规范合理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包括预算制度、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结余及其分配管理制度、专用基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在管理方式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立独立财务部门或者集中核算的模式。要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制约和监督;完善经费支出审批制度, 对经费开支, 采用 “自下而上”的逆向签批程序,坚持重大支付业务实行校务会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健全财产物资清查、盘点和报废制度。对于基建项目与大宗采购,要实行集中采购与招投标。

(三)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财务管理观念

一是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打破平均主义观念,要综合考虑教学效果、社会效益、学生评价等因素进行利益分配,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财会人员要从工作本质的要求出发,树立理财观念,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建立与高校发展一致的财务管理和评价体系。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对比较复杂,不同于现有的一般性企业,也不同于行政部门,不管是从资金来源、还是从高校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来看,都不能够套用现有的财务管理和评价模式。因此,高校要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积极研究配套的财务管理、评价模式,开发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加强对高校经营现状的评价、分析和预警,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手段,促进高校财务工作健康发展。

(四)建立并实施科学的预算制度体系

高校的预算包括财政体系内的部门预算与高校自身的个体预算两个层次。高校的预算涉及到学校的教务、科研、资金、信息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相关制度予以配套。要建立预算评审制度,保证在审核预算时有严格的标准,避免人为因素,力求公平。确定各项费用开支标准,这也是预算指标确定的基本依据之一,要定期对其检查、论证和修订,力求做到先进、实际、合理和准确;预算一经确立,就要严格执行,学校各部门相关的各项活动都应当围绕学校预算目标来开展实施事业计划,学校采用必要的制约手段,把有效地财务管理方法手段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全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全额、全方位的预算管理格局。预算编制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稿都要对全体教职工公示,让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合理性。

四、结束语

面对目前新的形势,高等院校必须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分析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一些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矛盾,建立符合当今形势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科学理财的理念,以完善的体制加强管理,以先进的理念强化自律,逐步形成高校财务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何佳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教学与管理.2011(03).

[2]岳留安.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河南教育.2010(09).

上一篇:浅论坏帐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构建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助力精益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