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建设探析

时间:2022-08-30 04:52:29

我国环境会计建设探析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高涨,西方会计理论界中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开始研究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的联系,形成了初步的环境会计理论。继西方环境会计思潮之后,亚洲国家的会计学家也将研究环境会计理论的议程提至重要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肩负着加紧改善环境状况的责任,我国环境会计建设必然会引起重视,发展环境会计迫在眉睫。以此为出发点,对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24-01

1 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

1.1 环境会计的主要目标

基于传统会计目标,结合环境会计本质和环境会计产生的基本背景,环境会计的目标可界定为基本目标和深层目标两个方面。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是向企业外部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这是环境会计最基本和最低的目标。环境保护的深层目标是帮助企业提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整个社会的环境改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必然会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但如果仅强调提高经济效益,没有顾及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1.2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

会计基本假设,是在会计学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建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在传统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结合环境会计的特殊性,许多学者重新界定了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提出了两点新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和复合计量假设。前者强调企业持续经营是一种建立在环境责任风险履行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后者体现了环境会计核算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用单一货币计量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采用复合计量方法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各种指标的理解。

环境会计的基本原则除坚持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其核算还需要特有原则,包括社会性原则,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筹协调原则和强制与自愿结合原则。社会性原则要求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业绩,以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匹配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全面考核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强调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将外部影响纳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范围,来综合考察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筹协调原则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兼顾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强制与自愿结合原则是鉴于我国环境会计尚处于建设初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较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完全依靠企业自愿披露很难实现,故强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十分重要。

1.3 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

与传统会计相比,环境会计的特点是将企业的环境活动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是指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包括环境资源损耗和环境改善收益引起的资金流动。

1.4 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到目前为止,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理论界仍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结论,本文根据国内主要观点仅对环境会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介绍。

(1)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在环境会计基本要素中处于中心位置,其他环境会计要素的产生都是以环境成本为前提的。

(2)环境资产。环境资产不同与一般性的资产,它是指特定的会计主体从过去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效益的环境资源。效益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的经济流入。

(3)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指由于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其他事项对环境已经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因而尤其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环境负债可以分为货币性环境负债和非货币性环境负债。

2 加强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2.1 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1992年我国首次提出实行可发展战略以来,各部门为充分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响应。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大形势下,发展环境会计研究、加强环境会计建设是会计理论者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企业是经济活动的最主要主体,环境会计从理论和实务方面共同作用于企业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经营管理,督促企业将环境保护理念贯彻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监督和制约企业恶意破坏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2.2 完善企业自身发展

长久以来,企业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鲜少将提高环境效益纳入管理目标中,可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忽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将面临着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目前公民意识正在逐渐增强,普通群众揭发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致使这些企业被政府责停的事例不在少数。在绿色消费日益盛行的今天,我国企业应将“绿色理念”融入管理经营活动之中,记录和反映环境成本的环境效益,向外界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样企业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2.3 解决国内生产总值隐含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进行

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一指标的传统计算方法中未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扣除。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中, 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对环境资源的损害所获得的。因此,要正确衡量我国经济运行状况,采用科学、可行的“生态服务指标体系”,即“绿色GDP”核算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行环境会计,无疑可以为计算“绿色GDP”提供科学、详实的微观数据。

3 对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修改补充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多次修改环境法,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影响环境的经营行为的重视,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前款所列的环境信息。”但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并不理想,对此,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将是推进环境会计在实务中应用,以及充分发挥它对企业规范的有力手段。

3.2 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务体系

在许多学者多年努力研究下,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在具体实务操作中,环境会计的可操作性不强,主要原因是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环境会计的准则,会计人员对环境活动的业务处理没有明确的依据,缺乏相应的约束。我国的环境会计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上都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现在应加快推进环境会计体系的建设,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行环境会计的办法。

3.3 加强环境会计宣传教育力度

我国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薄弱,而环境会计的建设和实施,与会计人员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密切相关,同时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有助于公众了解环境会计的重要性。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国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弘扬环境文化,普及环保知识,使公众、企业和市场充分认识到环境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动员全社会支持发展环境会计,监督和制约企业损害环境的经济行为,激发人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才会有更多的人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和完善。

3.4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两型社会,为环境会计事业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我国政府正逐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开展教育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会计建设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1999,(5).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乡黄河故道流变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