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管理与统计工作协调发展探讨

时间:2022-09-07 05:03:51

电力企业管理与统计工作协调发展探讨

摘要:统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不仅是企业说话的依据,同时还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重大决策的依据,针对电力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统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20-01

1 统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 统计数据是电力企业说话的依据

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与坏,主要是看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拉动全社会经济增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准评判其优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数据加以对比分析,只有数据才是说话的依据。如果没有数据加以对比,那是无法衡量的。统计数据的来源是依靠统计工作的日积月累,所以说,统计数据是企业说话的唯一依据。

1.2 统计是电力企业管理与决策的科学依据

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企业活动的手段,是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依据,是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工具。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与发展,这样的决策才具有科学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做到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借助统计的调查研究,从各个方面搜集统计资料与信息,使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具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企业的生产计划主要是根据基期统计数据来制定,只有在基期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生产计划才是科学可行的。如果没有在统计数据基础上制定的生产计划只能是空的、不科学的、不可行的。特别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要求管理定量化,对问题要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现代管理离不开统计。

1.3 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进行某个课题研究时,为使观点与结论具有事实依据与说服力,必须根据调查研究或实验取得的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统计原理与方法来进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周而复始的数据统计,经过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果才具有真实性。否则会被假象迷惑或是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的过程就是依据是积月累的统计数据证实结果。

1.4 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成败的关键

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它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依据,为各项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化解和防范风险发挥预警作用。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和企业息息相关,企业间的竞争也发展到全球化。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要,统计信息也随经济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变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进行创新,以提供有用的统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 当前统计工作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

2.1 企业统计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体系不健全,间断记录和记录填写不规范状况普遍,从而导致企业原始台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二是统计指标填报的随意性很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指标数据失真。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除机关设置一名专职统计人员外其他多为兼职,有的为综合员兼职,可有的为服务员及其他杂务人员兼职,甚至有的就根本没设,需要时现抓,从而导致统计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2.2 统计制度陈旧

电力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多数企业统计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企业统计只是统计报表制度下的统计工作,对现代企业统计职能缺少充分的认识,既使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受旧统计制度的束缚,未能使企业统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在电力企业内部,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不同部门又分别向主管领导报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如下弊端:

(1)没有一个专门部门主管企业的信息资料,从而导致企业统计信息资料不一致。(2)不能及时搜集、掌握所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3)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来看,不利于企业与本行业其他单位竞争。2.4 统计口径不一致

各部门使用的统计计量单位不标准,给数据汇总带来很大难度,如,混凝土电杆的数量单位,“基”和“根”;金具中的各种线夹单位“付”和“个”等。

3 统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统计管理体制

(1)要认清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建立健全统计管理制度。(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确保电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要求各部门按统一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4)优化统计业务工作流程,将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模式转变为纵横交叉的多向运行模式,全面满足企业管理决策需要。(5)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资料共享。

3.2 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使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连接,以实现统计数据共享和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使统计信息既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统计的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要应用电子计算机,它不但可以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还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使统计人员及管理者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以达到能及时反映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经济效益状况,促进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

3.3 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

随着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企业管理需要,必须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为此,还要建立适合电力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以达到能及时反映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经济效益状况,促进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

3.4 建立统计为企业服务的有效机制

(1)增强统计的微观服务意识,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统计职能部门要根据企业的报表情况,经常深入到基层单位进行指导工作,针对基层部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基层统计工作者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3.5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电力企业统计要步入信息化前沿,必须加强改进统计队伍建设。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可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

(1)要至上而下层层设置统计人员,班组可设兼职统计人员。(2)对兼职统计人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3)不断的创新统计工作方法,优化统计业务流程,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出电力企业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功能。

3.6 树立电力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

一是强化统计数据的服务质量意识。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维护统计的权威性和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二是强化统计预测预警意识。快速的反映机制是企业应对竞争对手或对付危机的关键。三是强化统计对经济热点的服务意识,针对当前统计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准确反映物价上涨对企业成本和售电量的影响,分析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的经济运行态势。四是强化争先进位的企业意识。在越来越复杂社会形式下,既要敢于面对难题,同时也要敢于解决难题,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五是强化统计服务大众的意识。信息来源于大众,要服务于大众。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下财务报表要素探讨 下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