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考数学总复习质量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8-30 02:37:33

提高中考数学总复习质量的几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18-01

进入中考总复习,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每个充满好奇的新知了,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不高,效果自然不理想。要突破总复习"炒旧饭"的格局,还学生一个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学习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我主要强化了如下几点:

1.课堂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陈不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激不起学习热情,爱听不听,或只顾做自己的事,所以在数学学科的复习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又如在上"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

2.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万无一失

2.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很多考试中,很多同学往往感觉题目不难但得分不高,为什么?事后细想,原来是看错了,弄反了,记错了,大家都懊悔万分,其实这就是出题人的意向。考你的耐心和细心程度,会不会因简单而马虎。所以简单题目有"陷阱",你只要揣摩出这个"陷阱"就不会再"上当"了。

例: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十年来我国人口净增7390万人,其中7390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

很多同学一看直接写上答案:7.39×103人,而没注意7390万人,单位的不一致导致做错。所以认真审题目比做题目更重要,只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才不会在简单题中失分,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克服粗心的毛病。

2.2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要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就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评分标准等。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性。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分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3.做好用好错题集,从不断反思中提高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几乎都曾有这样的教学经历:有些不仅讲而且进了很多遍的题目,学生依然不会做。我们也都听过来自学生的抱怨:我们一天到晚做题目、做练习,但考试成绩却一直得不到提高;也有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能听懂,但自己做题时,稍微困难的题就做不出来了……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总结。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叫每位同学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的错题记录下来,除了证正错题,还让学生用好错题订正本,结合错题完成一系列的反思活动。

3.1反思解题疏漏,提高思维的缜密性。解题时,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或缺陷,或者受到某些信息的主导和干扰,导致不能够周密的思考问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通过反思错因,找出问题所在,并把缺陷部分的知识点用文字标注在错题旁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纠正偏差,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3.2反思解题方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解题,不能盲目的追求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力争达到解一题而会一类题的效果,养成良好的解题反思习惯不仅能探索一题多解,找出最佳解法,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变通性,同时在类比、联想、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2013年,龙岩中考)例: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

∠1=∠2

(1) 求证:AE=CF

(2) 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证正错题如下:

证明: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②ADE≌CBF

ADBCDE=BF

∠3=∠4又∠1=∠2

又∠1=∠2DE∥BF

∠5=∠6即DEBF

ADE≌CBF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AE=CF

在学生订正完错题,让反思其解题方法,学生观察后得知:两个平行四边形具有公共顶点,即有一条对角线是共同的,所以除了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还可连接对角线,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也很简便,并把不同解法写在订正后面进行比较归纳。通过一题多解,从而能熟练地从已知条件快速找准解题的方法。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3.3反思解题过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过程主要包括: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个心理活动,每步怎么想的,碰到哪些钉子,走过哪些弯路,又是如何调整解题思路的,有什么经验可以吸收,自己的想法与同学、老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劣,并把这些信息注在错题边,同时,对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要进行反思,用了哪些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关联程度如何。通过这样不断地质疑、不断改进,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简捷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养成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

3.4重视知识的迁移应用,形成规律的解题方法。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之后,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把问题所蕴含的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把握,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联系,对每个问题都要鼓励学生寻根问底,探宄规律,进而通过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小发明。

例:在RtABC中,∠C=90°,AC=8,BC=6,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作PDAC于点D,PECB于点E,连接DE,则DE的最小值为。

学生在订正这题时,主要看清DE是矩形的对角线,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当CP为最小时,DE也最小,即CPAB时,CP最小,用面积法解出答案。

"动点问题"是学生一直畏惧的问题,学生证正完这题后,又补充了一题进行巩固。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完成这一题,先让学生画出F的运动轨迹后,当DFBF时,DF最小,从而解出答案。

通过这两题的训练,学生学会在不同的题目中用同一种方法解答,即:垂线段最短。

长期如此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与整合中,提高思维品质,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

通过题后反思,学生就不会停留在题目表面,为解题而解题,为获得答案而盲目运算: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反思解题过程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总之,反思可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宄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完成思维的不断飞跃。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认真做好中考数学总复习,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为顺利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大型LNG船舶安全进靠洋浦港浅析 下一篇:论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