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设计与介入方式

时间:2022-08-30 09:07:15

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设计与介入方式

音乐图谱能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有助于幼儿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强化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效果。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设计

音乐图谱设计的好坏对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首乐曲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型,教师首先要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划分出音乐的段落或乐句,并根据乐曲的结构、节奏的特点设计音乐图谱。

1 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与图谱设计的形象性分析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特点设计和选择图谱。一般来说,形象性的图谱更能表现乐曲或歌曲的内容,更多地运用于歌唱活动和欣赏活动之中;符号性的图谱更能表达乐曲的节奏,多用于节奏活动或打击乐活动之中。无论是形象性图谱还是符号性图谱,所采用的图像都应简洁明了。不能等同于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挂图。

【示例一】歌唱活动《小鸟唱歌》

歌唱活动中的图谱主要是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因此多以能表现歌词内容的形象化图谱为主。基本上是一个乐句一幅图。且要突出每句歌词的重点,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歌曲《小鸟唱歌》的歌词有五句,相对应的图谱可设计为:

【示例二】节奏活动《瑶族舞曲》

在节奏活动《瑶族舞曲》中,我设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两种节奏,分别用拍手和跺脚表示。如下图:*表示四分音符的跺脚节奏,《表示八分音符的拍手节奏,符号“太阳”和“月亮”分别代表跺脚和拍手的节奏动作。

《瑶族舞曲》图谱节选

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教师有时会交互使用形象性图谱与符号性图谱。小班幼儿将符号转换为相应动作的能力不如中、大班的幼儿,因此在设计图谱时教师可直接采用形象化的符号。比如,将上图中的“太阳”换成“脚丫”图案,“月亮”换成“手掌”图案,使幼儿一看到“脚丫”或“手掌”就知道跺脚或拍手。又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用乐器的形象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地方用什么乐器来演奏。

2 乐句的工整与否与图谱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的节奏活动要选择乐句结构工整、节奏富有特点的音乐作品。因为乐曲的结构工整,则节奏分明容易敲击出效果,易于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也符合这一阶段幼儿音乐认知发展的特点。一般只选择一种节奏型来伴奏。图谱设计的时候,所采用的图谱符号是一样的。节奏的提取可以与原音乐作品相符。也可以与原音乐作品相反——作品的节奏密,选择的伴奏节奏反而疏。

对于乐句不完全工整的乐曲,在选择和设计图谱的时候要“存大同求小异”,在变化中要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让幼儿易于感知,发现节奏特点。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示例一】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

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选择了两段音乐,第一段引子部分采用无声韵律的形式,设计为用动作表现。由于音乐乐句不工整,因此更适合采用形象化的图谱表现;而第二段音乐节奏明快、乐句工整,则适合以打击乐活动的形式。采用符号化的图谱表现。

A 不工整乐句图谱示例:

《快乐女战士》动作图谱一(第一段引子音乐)

通过观察和阅读图谱,幼儿能很快发现前十六小节中,每小节都有三顶红军帽,最后一行共有十三顶红军帽。如果一顶红军帽拍一下手,那么每小节就是前三拍拍手。第四拍停止。更换成演奏动作亦然。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图谱介入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图谱介入方式,既能增强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又能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1 静态式。该图谱介入方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最常使用,主要特点是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图谱没有任何改变。教师一般先展示图谱,再让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音乐,以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结构。

【示例一】节奏活动《瑶族舞曲》

在该教学活动中,我直接运用了静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想一想图谱中的“脚丫”“小手”所代表的意思。

2 动态式。通常是为了解决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难点而特别设计的,特点是先遮盖或隐藏音乐中难点部分的图谱,在幼儿掌握了基本要求后再呈现出来,以有效帮助幼儿达成音乐学习活动目标。

【示例二】大班集体舞《绕着圆圈跳个舞》

在该教学活动中。为了解决幼儿与同伴眼神难以有效配合这一问题,我运用了动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事先将图谱中所有的“黄色小人”都遮盖了起来,只展示图谱中的“金黄色小人”:当幼儿学会了“金黄色小人”的基本舞步动作后,再揭去遮挡的纸片,通过引导幼儿对比观察两种颜色的小人之间头部动作符号的不同,来发现同伴间眼神的配合要点:眼睛要先对看,再各自看外侧。

对于缺少音乐经验、思维发展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幼儿来说,动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能将幼儿对图谱的观察集中到教师所指向的活动重点和难点中,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阅读和理解图谱所表达的信息。

3 动静交替式。是以上两种图谱呈现介入方式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常用的是先静态、后动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

【示例三】民乐打击活动《凤阳花鼓》

在该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动静交替的图谱呈现介人方式:先以静态式呈现,引导幼儿听赏音乐、观察图谱,学习将音乐与图谱符号相匹配进行演奏:然后再在图谱中插入“小眼睛”。引发幼儿对“小眼睛”图谱的有意注意。同时对幼儿提出新的演奏要求——“第四拍眼睛要看手”。这样的图谱介入方式,可以将演奏活动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避免过早呈现、过多要求对幼儿的学习造成干扰。

上一篇:爱,拉近师生距离 下一篇:我园教研管理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