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30 08:36:20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学生的日常谈话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抱怨“数学课很枯燥,数学课我又打瞌睡了”等之类的话。数学没有语文中优美的语句、动人心弦的故事,也没有物理、化学实验的美妙与奇特,只是枯燥的计算和证明,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优美的语言和故事。所以为了让数学课生动起来,为了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情境教学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其中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创设可以有多种,比如故事型情境、生活展现情境、问题型情境等。爱听故事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教师可用数学家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这样做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生活展现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感觉。与上两种情境相比较,问题型情境用的比较多。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使学生形成认识并从中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或争论,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提高他们探究的能力。

二、构建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仅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还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学生,教师都要关注到位,体现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积极关注,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关注。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很多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不会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具及多媒体的优势

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中有很多内容带有抽象性,教师讲得再好,有的也会理解不透,而使用教具却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学生弄懂。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把它的两个底角折在一起,学生发现它的两个底角能完全重合,于是得出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然后我又问学生:“两个底角折在一起时中间的折痕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有些说是“顶角的角平分线”,有些说是“底边上的中线”,还有些说是“底边上的高”,并一一说明了理由。这就找到了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一性质做辅助线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也使学生很容易得到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的推论。我发现这节课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得很牢固,理解得很透彻。再如,几何第三册中“点的轨迹”这个内容也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到点的轨迹形成的过程,那学生理解这节的内容就容易多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我们进行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例如练习题的抄写、表格的绘制、事例的展示等用胶片投影,就可以节省几分钟的时间,这就使学生思考更充分了,思维时间增大了,也就意味着学生学得更深刻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满意与否,我们都要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教师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合作好,动手能力强等等。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仅注重教师的评价,还注重学习伙伴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