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8-30 03:40:34

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一、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服装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最初的纯粹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与品牌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童装产业,正逐步从加工、贴牌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到了童装知名品牌、民族品牌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以童装来说,其中好孩子(GOODBABY)、巴拉巴拉(BALABALA)、小猪班纳(PEPCOBRUNO)等一些国内知名童装品牌集中设计工作室团队、电子商务营销团队等力量,在国内童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如此,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童装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首先,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由于取消了指令性计划,童装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都是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安排和调整,企业如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就会在竞争中失败。其次,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一些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资本雄厚,拥有当代先进核心技术、高效率的管理体制等,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20世纪末,一些国际知名童装品牌,如:Disney,Snoop、Gap等开始进驻一线城市。21世纪初,一些运动休闲品牌Nike,Adidas,Jeep等也开始有意识地大量开发童装,运用成熟的设计与营销手段策划旗下的童装品牌,继而图谋占领国内童装服饰品市场。国内外服装行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争局面,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产业“西进”与结构调整,需要特定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东、西部服装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一度聚集了中国纺织服装业80%以上的生产要素和产出,而随着生产制造环节的高度集中与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带来土地、能源、环保承载能力的高密度压力,从而使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盈利空间萎缩;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消费素质、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上升,服装消费市场趋于个性化、细分化。由此,促进了东部地区服装产业结构的剧烈变革:逐步由服装纯加工、贴牌加工向设计创造与自主开发品牌发展;由提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然而对于中西部来说,东部地区不断消退的资源优势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实现,这一地区不仅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储备,而且土地、能源也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和支撑潜力。因此,国家在2009年正式提出服装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推进的政策。但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地承接纺织服装产业,高技术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管理人员出现严重缺口,工业化大生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而东部服装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服装各类别及附属产品的专业人才缺口。

2.销售方式的多元化,需要终端的营销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国际服装知名品牌在我国市场上不断涌现,其成功的营销方式也被国内一些企业竞相模仿。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全球网络信息的互联使得网络营销、包装营销、电子商务等营销理念、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制胜的捷径之一。但目前高校的服装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孤立,使得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较难植入,出现懂服装设计的学生,不懂营销或仅仅懂得一些皮毛。反之,营销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服装专业的知识,造成国内服装企业只能高薪聘请外企承担服装终端营销管理的现象。

3.服装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国际跨国集团公司利用自己的实力和优势进驻国内服装市场,而国内的一些服装企业也开始争创自主品牌,形成国内外服装品牌抢占国内市场的格局。21世纪以来,国内服装也开始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出现自主研发产品、产业集群、服装大型零售超市等运行模式。企业需要能够针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发特色产品来经营和管理,这就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为企业出谋划策,引领企业的发展。

二、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针对目前服装产业对人才培养中提出的新要求,应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现有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建立并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重要抓手。

1.构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矛盾。在学校与社会均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后,如何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正向力量?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促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开拓出地方高校发展的稳固路线?江苏理工学院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实践,初步摸索出了运用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形式,初步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矛盾。第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理念设计。结合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架构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形成“统一规划、三个层次、分类实施、开放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基本实验技能、较强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提供教学平台。一是统一规划。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精选的实验内容为载体,把相关的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有机结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内容。二是三个层次。将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按照“基础实验—中级实验—高级实验”三个层次进行一体化设置。三是分类实施。针对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基础实验的不同要求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四是开放教学。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时间对学生开放,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从事其所感兴趣的实验内容。第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体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队伍、设备与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示范推广的意义。一是建立适合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三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四是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五是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六是营造了与未来工作相适应的真实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化水平。

2.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资源,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第一,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三证书”制度。利用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坚持实行专业技能合格证、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毕业证“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骨干教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四新”培训等多专业多人次的师资培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在获得高级工技能资格证的基础上部分教师获得技师的资格,而且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引进服装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服装专业现场教学逐步形成模拟式工业化大生产流水线、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及成本核算与产品报价等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强调实践环节,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师资,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水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满足本科学生常规的专业实习、实训基础上,各实验室一方面积极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资源,为全国及江苏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提供场地设施、培训项目;将实验教学团队的专利、课题等项目通过与企业对接转化成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虚拟化、仿真式工业化大生产流水线的生产、管理与营销,促进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第三,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首先,改变教师孤立、自主、派别主义的教学模式,打破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固有模式,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走入课堂,以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将项目、课题植入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比赛,及时掌握服装的流行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了院校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再次,由于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高等教育的类型和专业结构,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以及社会需求程度,就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劳动力)结构和教育结构。由此可见,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在充分了解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服装产业结构的变化,才能培养出满足服装行业需求、适应经济市场的人才。第四,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软硬优势资源,积极增强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所在的区域——江苏省的童装企业虽然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获得了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拥有了完整的经营自,但各方面仍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尤其是一些童装企业不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服装设计人员的设计才能,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显得非常脆弱。因此,市场法则的公正性与服装企业内部机制调整的艰难性发生冲突,就必然掣肘了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一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为先进的研发设备,是一个能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和技术贸易的基地,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一则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师资力量、项目团队成员、学生资源,通过兼职、蹲点、专项等形式,缓解企业设计人才储备的压力,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二则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合作项目转化为产品,逐步开发并建立自主童装设计品牌,调整服装企业的内部结构,促进服装产业结构的提升。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效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能促进自身教学的优化和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周边有着极强的示范辐射效应。第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与理论教学纵向相互交叉、横向相互交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的知识传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素质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之中,把培养服装基础扎实、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此外,服装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设计的职业服,为上海银通服饰有限公司SEEUOMO品牌定位提供咨询策划,并与江苏海逸服装设计公司开发新产品等合作项目,有力地推进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教学成果转化。第二,根据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动态,以江苏服装工业基地为出发点,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源,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服饰品牌开发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多方位发展与拓宽研究领域,丰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实训内容。第三“,十二五”期间,团队师资队伍在带头人和梯队的学历、职称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派送教师在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使得高职称结构达到90%以上,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同时,拥有技术专业技能证书和专业行业证书的教师占45%,较好地推动和完成专业实验教学的任务。第四,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针对服装设计学习难、指导难、就业难等实际情况,以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将学术培养与实践训练贯通于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中,通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开放、实践项目开放、实践途径开放等途径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产业孵化基地推动学生自主创业。根据麦可思(MCOS)数据有限公司的2013年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竞争能力、就业质量等比同类院校高2%;而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设计大赛的参赛数量和获奖率达200人次/年。

三、结语

实践证明,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服装设计专业若缺乏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施,如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是无法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及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因此,快速拓展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和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不断深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充分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实践表明,加快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适应形势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单文霞雷卫宁单位: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下一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