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时间:2022-08-30 03:08:19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里的“各种类型的读物”指中学生在课本里接触到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发展,它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内知识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品味人间的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滋味。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受到教育,得到愉悦,再反馈到课内学习和应用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凡是教师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事半功倍。学生个人的语文实践也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综合能力就强。

一、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中学生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会遇到爱好各异、特长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型的语文老师,这样,在对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指导上,可能会形成无序状态。作为老师,有必要研究一下其指导对象的共同阅读心理和兴趣以及个性差异,有计划、有侧重、有层面、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去选择课外读物。一般说,中学低年级应侧重选择适合于朗读、背诵和仿写的课外读物。如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同龄人的作文选集等;到了中、高年级,老师应该有序地开列一些书目,提供部分古今中外的名著,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两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虽然兴趣不大但非常重要、能终生受用的读物。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阅读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其兴趣特点、阅读能力,推荐于其有益的一定量的课外读物供其阅读,以发挥其特长。 教材所选编的篇目虽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经典,但它至少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它的体系和结构具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序列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因此,对教材的阅读应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和重点,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内阅读来展开。语文老师在选择读物、进行阅读指导时,应当有意识地拓展课堂阅读内容。例如,在指导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促织》时,不妨伺机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在讲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不妨选几篇同是写秋的散文来进行比较阅读;在分析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时,不妨把余光中的《乡愁》、舒乙的《乡色酒》、非马的《醉汉》等思归诗作介绍给学生品味。能这样结合教材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要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三、加强对中学生的阅读评价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并分别从 朗读默读、精读的评价、 略读浏览、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的评价等几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因此教师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落实评价体系,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进行,要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日常所见易操作的形式有:演讲、采用表演形式或演话剧的形式、采用交流会形式、采用手抄报、故事会、诗歌朗诵、知识比赛等形式。

四、多方面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同时在班级建立图书柜。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柜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还要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 从开展。要鼓励学生多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成语等都出自劳动人民之间,可引导学生注意收集。

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丰富,品位得到提升、阅历得到加强。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在书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养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将得到彻底的转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一篇:如何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实施创新教育 下一篇:爱并痛着 苦并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