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分析论证

时间:2022-08-29 10:30:43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分析论证

品味议论文语言,辨析论证方法,是议论文阅读必考的考点。前者主要考查品析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重点句子含义及其作用,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后者则主要考查在把握、理解中心论点的基础上,会判断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会分析其作用。这两类考点的常见题型有:

1.品析加点词的作用,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简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等。

2.判定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要求考生辨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分析其作用。该考点考查的基本问法有: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画线句子(即运用了论证方法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3.分析全文或某段的论证思路。该考点考查的基本题型有:请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变式问法有:选文某几段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某一问题的?划分全文(某段)的层次结构。

寂寞出学问

秦时明月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一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待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齐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着,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的新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考点: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1.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有关词语内涵的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第⑦段的内容,体会这一短语与本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段第一句分析了田中慎弥做得了学问的原因(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第二句接着引用了诗句,第三句总结本段的内容。可见“坐得了冷板凳”是对田中慎弥做学问取得成功的原因的一种形象说法。

答案:能耐得住寂寞。

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的领悟能力。解题时,要辨别该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结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会该句子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画线句子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的一般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某种情感或者内容。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内容上扣题,可见采用反问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

答案: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

3.本文第③~④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辨别论证方法以及理解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解题时,我们首先要锁定这两段文字,然后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论证方法的定义,确定这两段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这两段叙写了钱钟书潜心做学问,婉拒慕名造访者的事例,可见是采用了举例论证法。体会其作用,要答出该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语境作用。举例论证的一般作用是采用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可采用这样的格式组织答案。举……(概括本段的事实论据)的事例,证明了……(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案:采用了举例论证法。列举钱钟书潜心做学问,婉拒慕名造访者的事例,论证了“寂寞出学问”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解题时,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作者提出的论点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即有几个分论点),最后的结论是什么。选文开门见山提出“寂寞出学问”的论点,主体部分采用大量的典型的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结尾采用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深化论点。

答案:首先第①段提出“寂寞出学问”这一中心论点,接着用司马迁、曹雪芹、钱钟书、田中慎弥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进一步深化“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底 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在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④我说:“上个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和一个不追求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恃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会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追求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7期,有改动)

1.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

上一篇: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水利工程电气节能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