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2-08-29 12:03:29

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完美结合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汉乐府名作中,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刘兰芝。本文将结合《孔雀东南飞》中的具体篇章来对刘兰芝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刘兰芝;传统女性;现代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11-01

一、传统女性――温顺之美

(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

刘兰芝可谓是汉乐府诗歌所塑造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她有着鲜亮的外表。如文中有一段描写刘兰芝外貌的话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刘兰芝在辞别婆婆即将回娘家时的梳妆打扮,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刘兰芝依旧以一种光芒四射,美艳绝伦的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让我们期待着这样一个人物在诗歌中的发展变化。

(二)无可挑剔的内在美

刘兰芝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她勤劳善良,稳重持家,以夫家为己家,在她心里,她的命运是与丈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刘兰芝每日“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可谓是起早贪黑,忙于操持家务,除此之外,刘兰芝在离家时对家中什物的交代嘱咐,也是恰到好处,丝丝点点都在她的掌控之内,这说明,平时在家里,刘兰芝也是十分善于操持家务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却被焦母驱赶出家,她身上渗透出的那种悲剧意味不言而喻,引人深思。

在封建社会的女性中,刘兰芝还是一位知书达理,有礼有节的女子。文中对她是这样描述的“十三能织布,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说明刘兰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是多才多艺。同时,文中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评价即“女行无偏斜“更说明了刘兰芝这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被焦母驱遣,完全是由于焦母的挑剔。然而,即便焦母以如此的态度对待兰芝,兰芝并没有记恨于心,她以自身的大度对焦母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可见她对婆婆十分的孝顺,说话办事都有礼有节,举止得体。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善良贤淑的女子,又可以看到一位大度宽容的女性。

二、现代女性――知性之美

(一)崇尚自由的女性意识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完全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和权力,她们从小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影响着,这种思想的制约下,她们的婚姻很少有幸福美满的。同样,刘兰芝的爱情也受这样的思想统治着,她嫁于焦家,就要为夫家尽心尽力。她的母亲教会她织布,裁衣,弹琴,诵诗书目的就是想让他有一个好的归宿,希望她能得到焦家的认可,然而,刘兰芝却被焦母驱赶回家,这对刘母是一种刺激,她认为是她没有教导好女儿,不仅让她没有满足焦家的要求,而且也违背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和要求。

然而,刘兰芝却不满足这样受制于男权社会的生活方式,这样爱情契约,在她看来,焦母的指责和挑剔是对她的爱情的一种挑衅,于是她宁愿遂了焦母的愿,离开焦家,也要追寻一份自由平等的爱情,在她心里,有着对自由婚姻的渴望与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

(二)视死如归的悲壮情怀

在刘兰芝被焦母驱赶回家之后,尽管她为能和焦仲卿崇奉做了许多努力,进行了种种斗争,但是她最终迫于种种压力,只能以死来祭奠她和焦仲卿的这份爱情,表面来看,似乎是她违背了与焦仲卿的约定,但是,如果焦仲卿在兰芝离开家后能够采取一些实际的行动去竭力挽救这份婚姻,那么兰芝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年轻的生命。

在得知刘兰芝改嫁后,焦仲卿对刘兰芝加以讥讽、嘲弄和羞辱,他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从这点来看,焦仲卿是不理解的兰芝的,除了恶语相加外,焦仲卿还以死相逼,“吾独向黄泉”便是对其这种心态的阐释,然而,他的“向黄泉”只是一时的气愤之语,他并没有把这样的诺言付诸实践。可是,诸不知,他的一时气愤之语,却使得刘兰芝为此付出了生命,表面上焦仲卿是这份死亡契约的制定者,然而,实际上,刘兰芝才是这份生死契约的真正践行者,她为爱而死的这份孤勇,值得我们敬仰。在她身上,有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美。

总之,刘兰芝是汉乐府诗歌中所塑造的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她貌美如花,勤劳善良,不仅有着封建社会传统女性的温顺之美,而且还有着现代女性崇尚自由,敢于追求爱情的知性之美,这样一位女性,最终为爱而死,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压制人性的本质,可以说是对封建社会这一男权专制思想的一种猛烈的抨击。

参考文献:

[1]宋若华.女论语[A].清代陈弘谋、教女遗规.中华书局,1989.

上一篇:科技辅导员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