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原则及模式

时间:2022-08-29 11:00:30

探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原则及模式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原则,积极探索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09-02

语言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4-10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早期语言交际能力生成的结果由所能接触到的语言环境质量决定,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英语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怎样让这些母语尚未掌握好的孩子们走出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这一直是小学英语教育关注的焦点。《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与二语学习的一些规律和原则,提出一些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英语教学原则和策略

母语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普遍认知水平有限,对新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但很多因素如挫折或乏味的教学内容或形式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他们容易投入,但独立学习能力缺乏,学习内容多是依赖教师和课堂活动,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片段比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更能吸引他们。鉴于以上这些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教学的策略和艺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教育者应制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方法。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及用英语交际的场所是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中普遍存在的不利因素,学习英语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就需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原则和模式。根据学习者在这个年龄段的认识水平、语言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首先应遵循"听说领先"原则和"快乐活动性"原则。

1.1 "听说领先"原则。身体和智力都很不发达的幼儿,能顺利地掌握母语这一存在许多不规则现象和充满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这一奇迹,吸引了很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通过对儿童掌握母语的研究,提出人类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获得母语的过程被称为"习得"。幼儿习得母语并非是简单的学一句用一句,而是一个复杂的反复观念操作过程:通过"听"接收语言信息、积累信息和归纳规则。幼儿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大约经历一年左右"听"的过程后才开口说话,语言学家Krashen称之为"沉默期"。他指出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习得者能够借助上下文、非语言信息、常识和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来理解他们尚未习得的新的语言结构(Krashen,1985)。即习得者下一阶段习得新的语言结构的成效取决于能否不断被提供略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习得是一个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沉默期"的儿童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幼儿就会"说"话了。"沉默期"也存在于二语习得过程中。"完全生理反应"理论(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指出语言习得中,"听"是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产生的基础,当信息积累达到一定量,自然地儿童就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研究揭示幼儿时期"说"的能力是建立在婴儿时期大量"听"的基础上,"读写"能力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获得,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听"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技巧。据估计,听是说的两倍,是阅读的四倍,是写的五倍(Rivers,1981)。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语言是练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教师应重视孩子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积极大量参与"听说"练习,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领会英语语法规则,掌握目标语言的运用。

1.2 "快乐活动性"原则。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和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兴趣,兴趣能有效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在需要较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时,能有效降低其意志努力程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兴趣驱使下,他们能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充分表现和完善自我。"快乐活动性"原则强调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兴趣中心原则,主张通过各种游戏伴随语言学习,让学习者产生全身心的反应活动,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大多需要借助外在兴趣来唤起。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他们的身心特征是分不开的,他们喜欢富有幻想的动画故事,擅长韵律儿歌,喜欢做游戏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多媒体、游戏、活动等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通过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来加强他们对语言的认识、理解和想象。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上原则,使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合学生学习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活泼的个性。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1 情景教学模式。环境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非母语环境下,"环境"主要指语言存在的情景和学生们可享有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利用情景及设置情景,使小学生在立体的环境中,吸收使用完整的语言,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儿童一般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一些直观的、具体的事物比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朱智贤,1999)。现代英语教学应适合儿童心理特征,图片、实物、收录机、VCD录像机等辅助工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 或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 这样的主题时,可用各类水果和玩具进行实物教学。还可进行即兴表演,例如,学习Our Family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来进行家庭小短剧表演。利用电教设备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可利用VCD或录音机播放语言材料,训练学生听说,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

动画片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手段。儿童永远都能从动画片中获得间接人生经验和童年快乐。《白雪公主》和《美女与野兽》等经典动画片能传递一个民族的基本人生哲学,有助于小学生们获得基本的文化意识。而且他们也能"沉浸"在动画片丰富规范的语言中,语言能力能得到迅速发展,可以说巨大的语言文化资源蕴藏在丰富多彩的动画片中。利用英语动画片为小学英语教学扩展了更大的教学空间,生动、形象、逼真的语言环境得以呈现,学生们感受英语的机会和次数明显增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角色和教师的指导和组织者角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小学生的心理物理空间都得到扩展。情景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在情境教学创设的语言与情景相交融的场景下,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临场效果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语言体验。

2.2 趣味教学模式

2.2.1 歌曲、韵律儿歌法。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兴趣能促进学习持之以恒。孩子们感兴趣的常识、故事、歌曲等应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对歌曲、韵律儿歌感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选择一些配合教材的英文歌曲,引导学生在唱歌中快乐学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可用Days of A Week、Twelve Months等歌曲教星期、月份;借助歌曲What are you doing?引导他们理解掌握"现在进行时"。此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自己编辑童谣、韵律儿歌和英文歌曲也是有效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把它们用在课堂问答、游戏和活动中。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获得极大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优美、朗朗上口的英文童谣,创造和谐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快乐学习。

2.2.2 游戏竞赛教学法。游戏是儿童的启蒙学习,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仍属于玩中学性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如何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如何让他们学习情绪高涨?这些都是教师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著名心理学家James Asher基于儿童爱动和难以持久维持注意力的心理特点提出的"TPR教学法"就是让孩子在跑、跳、做游戏中学习。"猜谜"是一种普遍运用于教学的游戏,简单易行,可猜人猜物,可猜词猜字谜,可猜问题等,可在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例如,在"说悄悄话"游戏中,A组的同学可把自己的爱好、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等信息悄悄告诉B组的同学,然后让C组的同学通过提出问题来猜,由D组的同学做出猜谜情况统计。同学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在新奇变化中反复操练语言内容。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全体学生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猜口型、组词、补充句子比赛等竞赛游戏,评出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抽象的语言通过游戏竞赛被形象化和情景化,能有效促进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孩子们的学习成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进行考核,学生由此获得的成就感,有助于信心和积极学习态度的建立。

2.3 三文治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三文治教学法"指以母语夹着外语学习语言的方式。小学生由于英语知识还非常匮乏,在英语学习中会有意无意地参照母语,教学中为扫除交际障碍实现更多的交际需要,可以适度利用母语优势。如果在学习"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My favorite food is…"等句型时,学生只会用简单有限的几个单词bread/milk等来进行操练,就会让学生很快失去兴趣。这时可以把单词、词组和句子夹在汉语之中,让学生随意回答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如"My favorite food is 红烧肉/糖醋鱼……"。此外也可相应画出一些简笔画,让学生操练。适当使用母语使学生展开更多丰富的交谈,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促进交际。例如,动物名称学习中,听完改编的《大家快来拔萝卜》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对需要掌握的英语单词已经朗朗上口了:"carrot,carrot真好吃;rabbit, rabbit快来拔; chicken,chicken快来拔;panda,panda快来拔;tiger,tiger快来拔…。"此外,在讲故事等环节中,也可让学生适度用母语代替未学习过的较难的单词,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有成就感,使学习兴趣不断加强。目前"三文治教学法" 也被运用在一些少儿英语教学节目中,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结束语

以上教学模式可谓各有优势,可根据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条件等不同需要,合理选用。亦可兼收并蓄、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综合学习者特殊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等,在注重语言输出技能训练的同时,使课堂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 Rivers,W.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3] 马琼娜.少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6).

[4]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袁秀萍(1970-),女,籍贯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上一篇:试论电化教学与思想政治的巧妙融入 下一篇:硬酯酸钠对AC发泡剂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