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时间:2022-08-29 10:47:20

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摘 要:中国园林造园原则主要有:“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申空间”。具体地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抑景、借景、添景、夹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设计内容包括: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中国园林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换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现将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总结有如下几点。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园林;设计

1 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最值得我们好好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许多共性,也有着一些不同。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现代形态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继承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契合现代园林精神的“基因”,从中提炼精华,并引入到现代园林理论构建之中。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对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不谋而合的趋同。现代园林设计中又有了对古典园林“自然观”的新的认识与拓展,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二是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的拓展,即将现代园林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要以现代科学自然观为引导,并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体现出来。重新全面地领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对于正确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效果上来看,总是尽量地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它是由建筑、山水和植物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这种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情,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秉着“因地制宜,自然天成”的造园原则,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了古典园林的基调,同时它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并且采用我国诗画创作的传统手法,大胆地取舍糅合,创造出多彩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物形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从总体效果上看,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为了妙造自然,古典园林就要讲究建筑形态的丰富多样,不同的山水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就有不同的人文建筑与之相称,比如传统建筑中多为依山傍水。园林中常用的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还有一些建筑小品,如画舫、漏窗、花墙等,其选裁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它的独具匠心,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纤细的生命力,起到了为自然山水,自然环境修饰、装点的作用。这种通过精心创设而达到的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原则,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现代园林将是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园林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创造意境美化环境的艺术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的使用功能。那么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来说,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2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如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设计上只用简单的圆孤线和波浪曲线来与世纪坛的建筑形体呼应,绿地中大面积以绿化为主,用植物来烘托景观的主体――中华世纪坛。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环境中绿化具有美化、观赏增加意境的功能,而且它还可以改善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声、改善生态等作用。具体比方说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2.1 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

2.2 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意和景的关系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在意境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通过构建一池三岛来表达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等等来表达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寓情于景,造景奇妙,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谢灵运所处的时代是士大夫对大自然山水风景之美的深刻领悟和一往情深的热爱程度高涨的时期。这就决定了其立意是要寄情山林“造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栖清旷于山川”。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让人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创造出了一种含蓄幽深的美。这些手法的运用并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不再适用,反而由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更能将其发扬广大,组织出丰富的空间。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我们同样要突出园林的“意境”。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但现代园林意境与古典园林已有所不同,它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与当时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园林的意境汇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情感,包含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倦。它是园林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融合历史文化、美学、建筑、山水、植被以及设计师的个性思想,也是园林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现代生活中有时人们希望有一个宁静的适于思考的场所,有时需要一个热闹的让人感到充满活力的地方,有时又渴望一片表达哀思、忧愁的空间……。这些都是内心情感的需要,所建造的景观环境应引导人们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触发在这个园林场所中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创造意境感。这种意境感的表达必须建立在景观设计师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对于许多刻意追求华丽或对某些事物进行生硬模仿的园林景观,在营造之初便丧失了这种情感上的真实性,也就不可能表达出景观的意境感了。诗集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来表达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在现代造园领域中应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应用。现代园林设计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以求更好更大的发展,发掘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更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作品来。

园林中还常用“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园林的虚实,园林中的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现代园林设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的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3 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园林是一门关于环境美化的艺术。远古时代,当人们为了躲避风雨、防止野兽侵袭而建造房屋的时候,人们考虑的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于是集“居住”与“游赏”于一体的“人造自然”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觉醒与提高,园林的生产逐渐减弱,而其游赏的艺术逐渐在增强,但现代园林中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也很重要,例如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和交通的关系,考虑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其次,更重视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等等。

上一篇:浅谈杨树草履蚧的综合防治措施 下一篇:浅谈植物配置与生态园林疗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