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生态·文化

时间:2022-07-16 09:46:55

古典园林·生态·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最具典范性的生态艺术,其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精髓及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观。文章试图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置于生态学语境下,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特审美艺术风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绿色文化”启示现代人实现一种“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地栖居”,正是一种最佳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归复。

【关键词】园林 道家 儒家 佛家 生态

21世纪,人类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有效地加强环境保护,消除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真正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进而保证人类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及永续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最具典范性的生态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研究理应成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它深浸着中国古代传统宗教文化的底蕴,讲究自然意韵的生成和园林意境的创造。它是一种审美化的存在,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一、师法自然

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流派中,以道教思想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正如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②,这即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家的“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中的精妙体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大为兴盛,此时道教文化盛行,文人崇尚清谈,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成为风尚,私家园林的艺术风格也开始转向崇尚自然。在留存至今的私家园林之中,最负盛名的是苏州园林。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赞语,即“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尤其注重意境的创造,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诗情画意。“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③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如狮子林、问梅阁等。

道家生态思想主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苏州园林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也是造园艺术家“师法自然”“妙造自然”的艺术结晶。可以说,苏州园林的一山一水、一木一石都渗透着古人深厚的主体情愫。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在被自然环境和精神文化双重污染所包围的今天,苏州园林能以独特的神韵诗意、高逸的文化格调,有效地帮助人们澡雪精神,净化灵魂,从而激发人们心灵深处回归自然的本真欲望。

二、天人合一

儒家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倡“天人合一”,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是自然秩序中的一个存在。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

“天人合一”的儒家生态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精神。作为官方哲学,儒家思想在皇家园林中有更充分的体现。皇家园林建筑一般都庄重、肃穆、严整。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中国园林中,人与自然没有滞碍和判隔,人与山水林木共欢乐。皇家园林的创作设计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浑融,游人身在其中,触景生情,从而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三、普度众生

佛家生态文化思想以缘起论为理论基础,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现象都处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中,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类应该一心向佛,普度众生。佛家的阿弥陀佛净土,又称西方极乐世界,它是佛教认为最为完美的生态环境。在极乐世界中,一切充满秩序,井井有条,一派鸟语花香、微风拂面的景象。极乐世界里有神奇的八功德水、奇花异草、妙音雅乐、奇妙可爱的杂色众鸟、妙风吹诸宝树……佛教徒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这也是现代生态平衡的理想状态。

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智慧,它不仅是一个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构成的图像世界,更是一个寄托性灵,让生命畅达的意义世界。寺庙园林追求“淡”与“静”的境界也是受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文人士大夫把禅宗的空灵境界融入到中国的园创作中,把园林视作心灵的寄托之所,心志的栖息之地,人与园林完全汇融一体,建造了自己内心精神的家园。与园中的一切,花草树木,飞鸟野兽,亭台楼角完全相通、相融,以便达到禅宗美学中物我合一的自然美。④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丰富的美学思想以及独特的生态资源,有着自己的优势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印证和物化了前人的哲学和精湛工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风格,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道教生态文化思想为底蕴,进而融合儒教、佛教等多种生态思想之精华,铸就了东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尽管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的不懈追求和个体精神的矛盾、茫然依然存在。因此,对于园林艺术的欣赏,可以成为一种心灵的补偿,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个体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语境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宗教文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532160.)

注释:

①老子.老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68.

②计成.圆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34.

③钱泳.履园丛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7.

④孙庆久.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宗美学[J].山西建筑,2007(4).

上一篇:山西地区寺庙建筑中的悬鱼装饰 下一篇:传统与变革――英国设计的手工艺“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