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情感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29 03:32:12

高职英语情感教学初探

摘 要:在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感越发凸显出来。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换位思考以及营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感 情感过滤假设 动机 自信心 焦虑

1.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令人担忧。仅就学生而言,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四级英语考试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的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认为英语学习的好坏对将来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只要考试及格就是了;甚至有的自暴自弃,干脆放弃。面对层次不齐、个体差异巨大的学生,我们不禁会问: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为什么有的学生就能够比别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呢?为什么有的英语老师更受学生们的欢迎呢?

2. 情感与情感过滤假设

Stevick(1980)认为,学习者的成功较少地取决于教材、教学技巧和语言分析,而更加依赖于课堂上个人的内在状况及人与人交往中的某些因素,而这里的某些因素就是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制约行为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情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第一,动力功能。情感能在教学中对师生教学行为、认知行为起激发作用。人的情感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在教学过程中,前者能够激发人的活动能力,后者则抑止人的活动能力。第二,信号功能。情感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能在教学中起传达信息的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有了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就可以学好目的语,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有效(Krashen,1982)。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情感过滤实际上就是在语言习得者的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语言吸收障碍,它阻碍了习得者对输入语的完全理解和吸收。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受情感因素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因素,如自信、愉快、强烈的动机等则加快外语学习的过程;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如焦虑、恐惧、害羞、紧张、失望等则会抑制智力活动,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外语学习效果。动机强的学习者通常比动机弱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具有自信心和良好自我形象的学习者往往比没有自信心和缺乏良好自我形象的学习者学习效果更好,无论是因个人的还是课堂上所产生的焦虑都会使学习者主动投入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活动。可见,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效果。

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Gardener(1972)认为,学习动机包括4个方面:目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和学习态度。外语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外语学习,效果好,而无动机的外语学习,往往把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Arnold(2000)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习者是具有强烈的动机并想学得更好,并且不断付出努力的人。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之能不断努力实现他的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满足。自信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习惯性地以这种评价关注自己。它用一种赞同或反对的态度来表达对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的相信范围。简言之,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持的一种价值判断。自信取决于个人的以往经历以及他人(如老师、家长、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经常体验肯定的评价,诸如表扬、成功,人们往往具有较高的自信。高度自信的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怕犯错误,敢于用目标语大胆地交流,所以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练习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的能力又可以促进自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众所周知,学习语言需要练习,自信较低的学习者往往不敢练习,很少的练习导致了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与成绩好的学习者相比较,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自信,从而更加不敢练习。自信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学习者的动机具有直接的影响。有些学习者常把学习语言的失败归结为他们的天赋不够。事实上,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学习信心不够,他们认为自己能及格就很不错了,不愿再进步。由于他们的目标很低,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很小。而成绩好的学习者有较高的目标,因此学习动机也相应较大。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Horwitz(1991)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导致焦虑的因素可能是学习者的个别特征,也可能是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如,学习者自尊心的强弱、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模糊现象的宽容程度、学习者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性都与焦虑程度高低有关。文化冲击,即担心在目的语文化中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也能产生焦虑。教师和学习者对学习的不同认识也可能导致焦虑。一般认为,讲外语必须准确无误的学习者,用外语表达时焦虑程度相对较高。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可能导致焦虑。如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形式和内容可能导致焦虑。过于严厉的纠错也往往使学习者焦虑不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会对学习者的情感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中,再好的教材或是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在以互动交流为特点的外语课堂中,情感因素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情感因素渗透在交流的每一刻,不但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的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

3. 情感教学的具体应用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习惯了用优和良两个等级来评价学生作业情况。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只是批改作业,没有写上优或良。结果同学们就问我,为什么不给评价了呢?实验表明,学生总是力求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当处于和老师良好的关系中时,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学生得到老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会感到自信。学生也乐于把真实的信息提供给老师,积极参与信息的交流。相反,师生之间生疏、淡漠,学生则以戒备的态度对待老师,造成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障碍。甚至学生会把虚假的信息传给老师,而把真实信息隐藏起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可塑性的情感基础。师生关系融洽,在感情上彼此悦纳,学生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引导。相反,学生就很容易形成对老师的逆反心理。在逆反心理作用下,教师的教学会受到学生感情上的排斥。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评价越高,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反之,评价越低,对学科的兴趣也越小。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个课堂氛围,而课堂氛围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不好,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学生惶恐不安或漠然。很难想象在学生害怕教师或对教师有成见的情况下,他还能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配合。当师生关系良好时,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2 换位思考――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一般来说,一个老师经过了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甚至约定俗成的一套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换句话说,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主观情感等等,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的话,我应该如何学习呢?教师站在学生这一主体的位置上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即来一个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够克服单向的自身思考方式所带来的主观性、片面性和武断性,有助于教师突破自身所固有的认识局限性,有助于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自由讨论式、主体参与式、问题研究式等开放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开动脑筋,参与学习。老师在提问或讨论问题时,可有意选择发生在学生周围那些喜闻乐见与自己有关的话题,例如:campus life,motherly love,fashion,future job等等。学生一方面自己切身体验过,有比较深刻的领会,另一方面又便于口头表达,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需要。教材上难免有晦涩难懂而又难以表述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视具体情况而定。

3.3 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师生交流学习的主要平台,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同样一个老师,今天板着个面孔,流露着负面情绪,明天又和颜悦色,欢天喜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老师不稳定的情绪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将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学生的心理也会随着老师的情绪产生剧烈的变化,那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一个充满激情,乐观向上的老师无疑最受学生们的欢迎。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克服学习者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和降低焦虑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是学习者情感因素的激发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监督者等。教师的良好素质和角色的多元化有利于营造轻松、融洽、温暖、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充分运用和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尊重鼓励学习者,最大程度地释放学习者的心理负荷,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例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程度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都有机会给出正确答案。因为不管学习者程度如何,一旦他们成功地答对问题,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作为教师,在学习者答对问题时,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一旦教师与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便能积极引导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使学习者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Krashen,S. Current Issu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Washington D. 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0.

[2]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4]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吴丁蛾.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及情感障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上一篇:播客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电影欣赏课的探索 下一篇:非专业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