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慢性伤口的临床治疗

时间:2022-08-28 10:32:58

分析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慢性伤口的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慢性伤口,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骶部慢性伤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设计皮瓣并采取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伤口,术后供区直接缝合,放置引流管,给予抗感染治疗。结果 本组36例骶部慢性伤口患者均一期愈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皮瓣色泽、外观及血运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及异常病例。结论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血运丰富,应用范围大,切取方便,皮瓣供区可直接缝合,术后局部循环及外观良好,对骶部慢性伤口进行修复,其临床疗效可靠。

关键词:骶部慢性伤口;穿支皮瓣;外科修复

骶部慢性伤口迁延不愈,主要因感染及血液循环障碍所致,部分感染深达骨组织,因而愈合比较迟缓。临床上采用非手术疗法对骶部慢性伤口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伤口造成的痛苦,但即使如此,仍需实施手术治疗[1]。以往选取臀大肌肌皮瓣对骶部较广伤口进行修复,但术后失败导致伤口进一步扩大的风险较大[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入选我院收治的骶部慢性伤口患者共36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72岁,平均(41.5±3.6)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1±0.8)年。其中放射性溃疡3例,骶骨瘤术后感染性伤口6例,褥疮27例;伤口深至骶骨,骨皮质均有暴露,并形成脓腔。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采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清除坏死组织,部分坏死组织给予扩创及凿除处理;术前30 min,自伤口体表开口处,使用注射器灌注少量亚甲蓝;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并严格止血。

1.2.2皮瓣设计 股骨大转子和髂后上棘间做一连线,靠近连线,在臀上区域选择较粗的穿支动脉;以外侧穿支点为中心,设计带蒂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0 cm×20 cm;选择与创面大小相当的皮瓣,若皮瓣面积过大,考虑保留2条穿支,或选择较粗穿支。

1.2.3操作步骤 患者采取全麻,取俯卧位,清除坏死组织,对伤口进行冲洗;依据所设计的皮瓣,切开皮肤及部分深筋膜肌膜,采取钝性分离,确认穿支血管及蒂部部位;术中操作过程中对皮瓣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出现血运障碍时及时做以处理;供瓣区和术区全层缝合,术区放置引流管引流。手术操作结束后,给予抗凝、抗炎、止痛等常规治疗,严密观察皮瓣颜色、温度及血运情况;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换药1次/3 d,术后2 w可将缝线安全拆除。

2 结果

36例骶部慢性伤口患者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成活,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均一期愈合;随访5~24个月,愈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及外观令人满意,臀大肌功能正常;供瓣区直接缝合,未见伤口裂开及局部凹陷,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

典型病例:某40岁女性患者,骶部放射性溃疡反复发作长达3年,周缘皮肤发生感染,骶骨有外露。2014年6月采取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伤口,经手术操作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凿除坏死死骨,设计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术区及供瓣区直接进行缝合,术后第15 d拆除缝线,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及异常情况。

3 讨论

骶部慢性伤口是临床常见现象,主要因神经支配丧失、活动受限及血循环障碍等因素所致;如果深部组织暴露,骶部伤口面积较大,一般考虑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以往选取臀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其剥离面积及创伤较大,因而手术效果并不理想[3]。

穿支皮瓣是修复深度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其以肌皮瓣为基础,是以穿出肌间隔和肌肉的细小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可对皮肤、浅筋膜供应营养。从解剖学角度来看,穿支动脉可以分为肌间隙筋膜和肌肉血管的皮肤穿支动脉两种类型。需要注意的是[4],穿支皮瓣对供瓣区的破坏减少,但其血管细小,存在一定变异情况,操作者必须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和血管探测技术进行手术。尽管如此,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依旧很高。其中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作为穿支皮瓣的一种,在局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区均一期愈合,皮瓣色泽、外观令人满意,血运良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未见复发及异常病例,提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慢性伤口,其疗效安全可靠。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是:臀上动脉始于髂内动脉后干,穿梨状肌上孔、出骨盆,其浅支位于臀大肌下,供应臀大肌,穿支穿至骶尾皮下,供应皮肤及筋膜;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内侧2/3处分布,且解剖标志固定[5]。设计皮瓣时,一般以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为纵轴,臀区具有众多穿支,彼此间互相吻合,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根据临床需要,可供选择的有多穿支联合皮瓣、单穿支皮瓣、逆行带蒂转位等。若以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为纵轴[6],获取的臀上动脉穿支皮瓣面积可达10 cm×22 cm,且连线上、中1/3交点处分布有较大穿支。

本研究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慢性伤口,总结其手术操作优点如下:①血管解剖标志固定,术前行臀部MRI检查便于筛选;②手术操作对臀大肌损伤的影响甚微,能够完好保留臀大肌功能及髋关节活动范围;③修复后臀部外形良好,若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皮瓣对骶部伤口进行修复,术后可完好保留臀部外观;④手术切取皮瓣的面积较大,游离较长蒂部对较大缺损伤口进行修复,其手术效果良好;⑤皮瓣血供十分丰富,皮下深筋膜及脂肪组织的抗压良好;⑥皮瓣修复治疗后,供区一般无需进行植皮操作,术后伤口可直接缝合,且手术操作比较简单,临床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依据扩创后的伤口面积及深度,对所需皮瓣进行调整和设计,自深筋膜层对皮瓣进行切取,其皮瓣血运可靠,伤口填塞效果良好,可直接缝合供区,对局部循环及外观无明显影响。因此,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部慢性伤口,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笪向东,宁金龙,蔡志稳,等.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25-127

[2]汪海涵,王佳.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6.

[3]谢昀,林建华,叶君健,等.臀下动脉穿支蒂复合组织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解剖与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4):373-376.

[4]刘伟峰,刘斌,姜任武,等.应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25(9):549-551.

[5]张志宏,李文志,马勇光,等.双侧反向臀上动脉远侧穿支V-Y推进筋膜皮瓣修复骶部巨大褥疮[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722-723.

[6]江峰,陈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6):35-37.

上一篇: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病情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下一篇:健康教育路径在激光治疗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