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8 08:27:47

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中招考试取消了史地生学科后,基层地理教学大都采用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了。《地理教育国际》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生方式”,笔者通过近几年基层一线的教学尝试,认为地理教学最本质的变革也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地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地理教学;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8-0072-02

探究式学习法就是要通过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中列出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是知识、能力、方法、探索精神的“结”。我们如何去选择操作呢?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摸索,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作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例如,我在讲《北京》一节教学,首先播放《北京欢迎你》的优美歌曲,展示鸟巢、水立方、故宫、天安门广场等图片,这时,学生在听、看的同时,会说:我到过北京哪里哪里,见过北京的高楼,见过北京的车多等等,我瞬即引导学生,这节课我们利用多媒体到北京旅游,去了解北京的位置、政治、经济、历史等,这样让学生在重温2008经典奥运的同时,心情愉快的想感知理解本节的知识,求知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要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

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选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生探究学习中,选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其实在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课题,为课题的选择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使用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补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课题。一方面,新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探究课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如在《日本》一课中“日本在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小日本是如何做出大经济的?《世界的人口》中提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不是倾斜着运动,在我们生活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这些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的探究活动将既有趣又有益。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中的实例提出与地理有关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如“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知明后天的天气情况?”、“在你周围的环境中,有哪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们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等。这些课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如,讲《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时,学生可以根据我们这里地形特点,大胆发挥想象 ,由于我们所处山区,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凡是想的都对,像我们的白云山、天池山就是旅游产业的代表,像我们这里的乌鸡等就是养殖业的代表,像我们这里的烟叶、花生、红薯、核桃等都是种植业代表……学生的喜悦就是老师对其成绩的肯定,当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大增强。

3、所选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意义。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考察,可以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和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我国的疆域和面积、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等等内容。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

三、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1、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如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张扬将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探究性学习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教师或他人已有的结论。参加讨论的人,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讨论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2、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

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方面,去探究北美洲的自然概况。设计两个探究性问题,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2、该大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有探究的深度。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3、要少告知,多研究,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其实,老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效果并不见得就好。所以教师则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如:“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农村特点,利用泥沙让学生自制沙盘来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能体现学生的合作能力。

4、做好探究成果的整理、和交流工作。

在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述、调查资料表、示意图、图片等各种方式完成探究报告,并组织多种形式让学生和交流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在展示自己胜利果实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创新性学习。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这一改变,自然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则必将发生改变,必然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我们也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以迎接新课程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陆,《探究性学习》中国教育网

2、杨士军,《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3、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中学音乐欣赏课的发散学习 下一篇:毕业班英语复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