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拓展八:山水景物

时间:2022-08-28 03:07:44

单元拓展八:山水景物

文 言 文

石 涧 记

〔唐〕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①,民又桥焉②。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③,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④。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⑤,响若操琴。揭跣而往⑥,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⑦,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⑧。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选自《柳宗元集》,中华书局)

〔注〕①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②桥:名词作动词,架桥。

③亘(ɡ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亘,横贯。

④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阃(kǔn)奥:内室深处。

⑤文:同“纹”,纹彩、花纹、纹理。

⑥揭(qì)跣(xiǎn):拎着衣服光着脚。

⑦渴:地名,袁家渴。

⑧数:很多。

译文:

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直走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这儿的水量比石渠大了三倍。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涧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又平铺在这些石头上,水流波纹像纺织物的花纹,泉水咚叮作响像是弹奏的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理出的空地可以罗列十八九张交椅。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人有谁能有这样的乐趣吗?后人会有追随我的足迹来此的吗?到石涧的日子,与到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要穷究石涧的源头,要一直走到石城村的东南,一路上可以游览的景致有好几处。上游的深山老林更加陡峭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本文短小精悍,只选取了一处小小的石涧作为描写的对象,简单介绍其地理位置之后,便运用多个比喻来描绘周围的山木水色,意在诉诸视觉和听觉而营造出幽静杳然的氛围,具体的景物形貌描写则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②。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③,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④,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⑤,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⑥。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⑦,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⑧。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⑨。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⑩。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节选自《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②庐:名词作动词,建房居住。

③陂陁(pō tuó):不平坦。

④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即塔。?精舍:佛寺。

⑤隐蔽松枥:林木丰茂,隐蔽天地。 枥(lì),同“栎”,即柞(zuò )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叶子可喂柞蚕。

⑥乱流:横渡江水。

⑦幅巾:围着头巾。以平常装束迎接,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关系之融洽。

⑧小平:小块平地。“小平”一作“少平”。

⑨效:呈现。

⑩睥睨(bì 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临深谷,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忘记了回去,就往往在山上留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了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穿行,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欣赏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向阳背阴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一一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容纳许多的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差不多都有百围之粗、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打量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起,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后来,)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后,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全文的着眼点由大到小,第一段描写武昌诸山的远景,进而叙述在齐安游山玩水的惬意生活,为下文发现废亭作铺垫。第二段详细描写了九曲亭周围的景色和发现以及建造亭子的过程,时时透出寄兴山水的意味。

上一篇:人手一个“内存”垃圾袋! 下一篇:开学了,你“鸭梨山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