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1 20:47:40

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91-01

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教学,改变了以单篇课文为基础单位的教学形式,而以单元整体来教学。它整体性、综合性、阶段性、序列性较强。它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

进行单元教学,就必须树立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的观念。首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形式,不能只着眼于孤立的单篇教学,而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简明扼要,重点讲解难点,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对施教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模式、方法、手段、速度等,则要从实际出发,恰当选择,以有利于单教学的整体效应得到最佳的发挥。

单元教学还表现在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训练过程。它包括单元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效果检测,经验总结和补救措施等方面。因此,进行单元教学时,一定要认真制定出单元教学整体方案。更好的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单元教学。

二、合理安排单元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缺少任何使节都是不可的。要想提高单元教学效果,必须使语文知识传授系统的诸环节、要素都发挥作用,老老实实按教学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地完善知识传授过程。

从宏观上说,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推敲归纳单元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课外结合点。

从微观上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也是教学之关键,要使对象和内容和谐统一,就必须按程序进行:即按教师与学生――教师――学生过程进行传授。

三、精心设计单元教学方法

进行单元教学,也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深刻地讲道: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反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得十分精辟,对老师如何上好课阐述得非常透彻。

对老师而言,在单元教学中要坚持少讲多练、举一反三的原则。“少讲”是指要画龙点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一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急切盼望老师给以解决,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困惑状态,运用各种方法去讲解和点拨。“多练’’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让学生在重点、难点和掌握知识规律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练。

就学生而讲,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其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和主动地去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得至关重要。教师就教学而言,教读是“举一”,学生自读是“反三”。就效果而方,教师教读是准备,学生自读牙是应用。自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准备的基础上,充分进行实践,从学到用,从知识吸收到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

四、建立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模式

要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到单元教学各个知识训练点,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应地制宜,切实可行,要注意它的科学性、有效性。

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单元教学,可采用按布点,分单元;按点写聚分课型,机动灵活进行教学。

1、按布点,分单元。语文教学有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单元教掌时,要使学生在脑中建立一定的思维模式,按布点,分单元进行强化训练。

进行单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知识点相连型:即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每篇突出一个知识点,点点相连形成单元知识的链条。

(2)知识迁移型:即根据单元目标选择有共同属性的文章进行组合,教学中精读一篇,运用在一篇中所得知识,再学习其余几篇,实行单元知识迁移嫁接。

(3)多篇丰富一篇型:精读单元内的一篇课文,使单元目的要求落实在一篇课文中,然后通过其它篇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或拓宽。

(4)专题比较型:围绕单元目标,设计几个讨论专题,在各篇文章中进行教学,分别加以比较归纳,启发学生发展性思维,使学生在综合中获取知识。

(5)问题串元型:根据教学需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抽出某些单元篇章组成新的单元,或讲授新单元时,借助其它单元有关篇章,进行纵横联系,作归纳、分析、比较的研究探讨。

2、按步骤,分课型。根据的不同布点对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步骤,分不同的二课型教学。

以单元整体来说,可以“读一,此二,含议,写一”消化迁移。以单篇教学来说,可按定向指导,阅读分析,强化知识点训练,消化迁移目标等几种课型进行教学。

五、正确布置单元教学检测系统

单元检测是对单元教学进行全面反馈,诊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矫正和补救提供依据,是单元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

单元教学范文第2篇

1.单元教学的核心

理解单元目标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单元教学的灵魂。它决定单元教学的总体方向,影响单元教学的设计、单元学法的确定及单元教学的实施。我们对单元目标的研究主要从“理解单元目标”和“分解单元目标”这两方面进行。单元目标的正确理解是实施单元目标的基础,单元目标的理解主要是针对单元学习提示而言,理解的内容有: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其含义、操作要求、学法和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等。为了使“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得更到位,我们还必须对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只有把目标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才能做到目标实施分工明确,有的放矢,而不是囫囵一片。

2.单元教学的基础

分析单元教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教材在三个基本因素中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必要阶梯,陶冶情操的重要园地。单元教材是进行单元教学,落实单元目标,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凭借,我们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是实施单元教学的基础。只有对单元教材有足够的认识,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使单元目标落实到位。单元教材分析主要有小学阶段所有单元教材的分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两大类。纵观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的编排,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教材编排具有阶段性。如三年级主要安排的训练项目是读懂一段话,四年级侧重训练的是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五年级侧重的是篇章的训练。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单元教学的阶段性,使各个阶段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教材编排具有联系性。小学语文单元教材虽具有独立性,但各单元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独立体,而是相互联系的粘连体。“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分析”是单元教材分析的重点,由“重点训练项目的内容”、“重点训练项目的体现”、“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三部分组成,是单元教材分析的重点。它通过分析“重点训练项目的内容”,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该训练项目与另外一些训练项目的联系,使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块,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操作方法与步骤,认识教材安排此训练的目的,增强教师进行单元重点训练的目的性。通过分析“重点训练项目的体现”,不仅能使单元重点训练内容在单元各课中的体现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前后文联系,还可挖掘出已学课文所包含的重点训练内容,使学生对单元重点训练内容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分析能使单元各课所承担的训练任务分工明确,使训练不盲从,不走过场。“单元内容分析”由“课文分析”、“习作分析”、“练习分析”三部分组成,通过这三个内容的分析,可使教师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习作任务和练习内容及意义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单元设计时能把单元内容统筹于胸,不会顾此失彼。

3.单元教学的关键

设计单元教学简案,简称单元简案,它主要是针对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在各课中怎样分层落实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主要解决单元中每篇课文落实的是什么层次的单元重点目标,实施这一层次的目标会出现哪些情况,这些情况怎样妥善处理这几个问题。单元简案由“单元学习提示的理解”(单元目标理解),“单元重点目标的分解”、“单元重点目标的实施”这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单元学习提示理解”中要写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内容以及对该重点的理解情况。如理解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就应写清一般的段意概括有什么要求,“摘录法”概括是什么意思,这种概括法又分哪些情况,各是怎么样的,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的学法怎样操作等。只有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对单元学习重点有个全面细致准确的了解,为正确施教打下基础。“单元重点目标的分解”如前所述,这里不再例举。“单元重点目标的实施”主要解决单元重点目标在各课中的实施情况,写出每篇课文对落实单元重点目标的操作步骤。特别是要将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并写出解决对策,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付自如。设计单元学习方案,简称“单元学案”,是在单元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教学简案制订的。单元学案是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拐杖,是培养学生单元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单元学案以单元目标为导向,分课分块编排,注重单元学法的得出、巩固、运用,使单元学法清晰可见,便于学生对学法的操作和掌握。单元学案由“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重点”、“单元学习过程”、“单元学习检测”四 本论文由部分组成,“单元学习过程”可逐课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这三个内容进行编排,也可分“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单元重点”这三方面把单元中的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分块编排。

4.单元教学的保障

实施单元教学教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方案之后,就可以实施单元教学了。单元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注意单课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还应特别注意单元目标的落实和单元学法的掌握。在首篇课文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单元目标和“初步学会”学法;在次篇课文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单元目标和“学会”学法;在末篇课文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单元目标和“运用”学法。刚开始,教师对单元学法的得出、操作要不厌其烦地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待学生形成习惯,掌握其要领之后,教师就可以从“繁”中解脱出来。教师变得“简之后,学生则由“简”到“繁”,在课上就可运用所学方法自能学习课文,真正实现主体地位。

可见,只要教师在单元教学训练中,“繁”得其所,“训”得到位,“练”得有素,就能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从繁到简”的单元教学实施战略能使学生的潜能不断得以施展,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单元教学范文第3篇

一.精心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有利于师生克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非常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并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然后再对单元所选的课文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由哪篇课文落实哪个小目标,力求从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出发,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找准一个突破点,把学生引入自己精心设计的思维轨道,这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佳作。《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四篇作品写尽人间的四季美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让人沉醉在如诗般的意境中。依据大纲和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注意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2.理解和初步掌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二.搞好单元课文的归类比较

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一般将体裁相同或相似的课文组成单元,这就决定了单元中各篇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而每篇课文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个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组合优势,将单元中各篇课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融会贯通,使之浑然一体。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歌包括了古今各种体裁,形式多样,共同之处是抒情,但又有其个性。从体裁来看,《木兰诗》是民歌,《观刈麦》是五言古诗,而《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破阵子》是词,《回延安》和《再别康桥》是现代诗,另外还有三首歌词;从是否文人创作的角度看,《木兰诗》是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是民歌;从内容的角度看,《木兰诗》是叙事诗,其余都是抒情诗;从诗歌作者的分布年代看,由南北朝的《木兰诗》到现代的《回延安》跨越几千年的时空,充分显示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诗歌创作的侧重点和演变的过程。纵观古今诗歌,这里所选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编者所选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足以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通过将其归类比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与艺术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以读促写推进单元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教学既重视阅读教学,又重视写作教学,因此必须把写作教学纳入单元教学的有机整体中。初中语文课本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写作”内容,写作训练与单元教学目标糅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

目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将文体、内容类似的课文编列为一个单元,我们要按照单元写作的要求进行作文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尤以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最为出色,这也是该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如《一面》中作者按由远到近,由模糊而清晰的顺序对鲁迅的外貌作了三次描写,突出了“瘦”但“精神很好”的特征,从而表现出鲁迅顽强的性格和战斗精神。在仔细赏析这三处外貌描写后,我当堂让学生做一次人物速写练习,让学生把范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教范文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训练,从范文的立意、选材、组材到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都让学生注意学习,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强调单元的整体性,每个单元自成一体。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单元教学,就应找到这个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独特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的学习,把握知识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样才算达到了单元的教学目的。也正因如此,学生才能通过众多的单元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建构起一个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体系。

单元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培训 单元式教学 操作技能

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转变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大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巨大变化,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企业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我们的技工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一转变,给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各类中等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

1.1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培训的对象越来越广。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工人数量快速增长,同时逐年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又促生出大量需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村就业人口,而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又促生大量需重新培训的人员,培训已变成了终身制,需要接受培训的对象越来越广。

1.2培训的内容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针对性。培训学校已经全部由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营模式转成了市场体制下的经营模式,所有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来制定培训标准,这使得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得既符合本校的特点,又适应市场需求。培训方法和目标更有针对性。

1.3培训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体现在“技能”的培训上。而生产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使得学校在实训设施上无法迅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原有计划体制下依托的大部分实习企业已不复存在,大部分的技能实训已全部落到学校自己身上,而企业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却变得越来越高,这使得现在大部分技能培训学校都面临着:培训的教材、培训方法落后,实训设施落后及不足,教师队伍培训不足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学校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用以解决这些为题。我认为单元式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不错选择。

2.单元式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业企业工作要求及特点,参考本校实训设施情况,将本专业需实施的基础课程、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业和心理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按知识和技能承接关联关系,根据本专业培训人员就业时对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的搭配和组合的单元,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单元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单元教学中保证完成基本“应知应会”的基础上,还预备若干专业知识单元作为完成基本培训后的提高培训单元或企业用人专用培训单元。这种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以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为例)

2.1解决教材太杂,内容重复,按大纲讲授时间不够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有着不同版本,相同内容各版本教材大同小异,相关教材有部分内容重复,而且随着联合教育的普遍发展,出现了教材内容的重复化问题,很多时候,需要讲授的只是书上的一部分内容,教材内容使用率太低;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技能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规定,“教”和“训”的课时比例要达到1﹕1,那么在三年期内完成教材的全部内容教学,课时数明显不够,而通过对培训内容单元式的划分,将必要和必须的内容提炼出来,能有效降低课时数,有利于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2.2随着培训对象的扩大,培训对象的文化层次也各不相同,单元式教学采用:2.2.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比较具体的技能培训。2.2.2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就是掌握这个单元的培训技能。2.2.3打破理论课、实验实习课界限,边教、边学、边练,实现“教”、“训”一体,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培训内容。2.2.4能根据学生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采用不同级别的培训单元,能有效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实现培训目标。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培训效果。

2.3现在大部分培训学校都有同一专业、同一级学生,同时开课、同时实习的问题,由于受实训场地和设施的的影响,出现了实训所需理论课讲完,实训没开始或实训开始,理论课还没授完等问题。单元式教学中将“教”和“训”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实现边教边练,能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同时也解决了教与训不同步的问题。单元教学实施的时间相对灵活,通过同一专业班级分别讲授不同单元,将统一实习时间岔开,有利充分利用实训资源。

2.4单元式教学在保证本专业“应知应会”基本内容的教学前提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就业单位的具体要求,灵活设置教学单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以教学保就业,以就业促教学的目的。

2.5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在学校学习两年到两年半,后一年或半年到就业单位就业实习的学制设置方法。在最后的一年中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分配,这时已选择单位和没选择单位的学生处于同一班级,此时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受到很大影响,采用单元式教学就可以将已选择单位的学生抽出来,专门进行此企业所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培训,一可以针对性强化已准备就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二可以保持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

3.而要保证单元式教学的顺畅进行,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3.1正确划分知识单元。要将本专业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根据本专业现行生产企业用工要求,确定本专业“应知应会”的内容,以及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

3.2单元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学习能力的技术工人。那么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讲练合一”的手段并通过电化教学和生产实习等方法,增强学生对新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获取新技能的能力。

3.3充分利用单元式教学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各个知识单元教学的顺序,保证“教”与“训”的同步和统一,通过总结和积累,积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单元更新和储备,来不断适应新的培训任务。

3.4要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能很好地理论结合实际。

3.5技工学校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实习、实验条件,加强学校和企业联系,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使企业成为单元教学新技术、新技能的交流渠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单元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单元习作;整合;单元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56-01

小学语文教材中,将习作内容教学放在阅读教学中统筹考虑,使得知识简单化,为立足阅读环境下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实践借鉴。在提高学生认知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往往教师通过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写日记或者是其它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问题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最终将单元习作教学整合到单元阅读教学中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1.单元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写日记时,许多学生脑子里猛一下的呈现了多个画面,但是在真正的写作中很难看出文章的灵气或者亮点时,这就让人产生了一种"今夜不知何处宿"的困惑。例如:在小学生日记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操场上铺满了雪,孩子们在滚雪球,打雪仗,踩在雪上咯吱咯吱地响,最终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好像一条条小白船。"看到这段文字后,立马脑海中呈现出一片白雪皑皑的场景,这位小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的如此逼真,在语言上显得更有灵性。但是到了具体作文当中就变成了"屋顶上像是披着一床棉被""公路上像是铺着一层白地毯"这么平滑的语言,没有一点点生命力,感觉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这种白色显得很无力,除此之外更不用说那些胡编乱造的文章了,更是让人提不起精神去阅读。

小学语文写作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写课文中的作文。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限制了素材。通常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都是自拟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在习作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先写作,之后进行点评,防止出现内容大统一的现象。

2.将单元习作整合到单元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之后,会发现,每一单元的习作都可能和每一单元的三篇课文相似,甚至出现了有机整合的现象。通常每一单元的作文都是根据各自单元的内容具体安排的但是在本单元教学中应该具体贯穿到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去。其实将单元习作教学整合到单元阅读教学中去,才能体现教材的意义。在小学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例如各种修辞手法以及典型构段方式等。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加强练习。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常常会写:这些我们在以后也会用,但是等到学生在真正文章中,却忘了采用修辞手法。这样就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具体找范例,根据文章的结构以及具体表达方式来加强练习,最终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眼中的同学》叙事写人的文章五年级也曾经让学生练习过,《给老师画像》当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写作空间,教师将题目进行了扩展,《给自己画像》,《给某某画像》等,但是到了六年级又让学生加强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注意如何刻画人物,让学生从人物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等特点开始入手,将其当成是具体的实物来描写。这种状况就出现了:许多同学将以前写过的文章进行翻篇,在此笔上转发,最终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了解到写作的真正目的。

在单元习作安排中,以"快乐少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文章,这样的话题同样可以安排在习作教学中去,根据具体单元要求,让学生领悟写作的方法,灵活运用,最终得到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例如在教材中,《少年旅行队》一课中,主要由五个小标题组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具体小标题之后,有意识的让学生训练,通过小标题来具体刻画人物。因此就出现了不同的刻画形式:幸福的小天使;爱动物的小天使;残忍的魔女等等…..小标题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根据标题内容就可以看到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具体刻画描写人物和事物。以分段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等,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具体体现。在《少年旅行队》中总分的构段方式,部分学生在文章中出现了:"她不优秀吗"?"数学竞赛没有得奖吗"?"作文没被表扬吗"?等等一系列感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哎呀!海豚音女孩又来了,我的耳膜在颤抖…看,她穿上着漂亮的外衣,在参加选美大赛呢!"等等,祈使句加感叹句。当小学六年级学生将这些修辞手法应用到文章中去时,这就为习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相对以前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当一个单元的语言训练点都围绕本单元的习作展开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但是根据习作以及阅读训练来说,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训练性,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分析层面去写。提高写作水平,另外还要鼓励学生灵活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这样长期训练,举一反三,有助于将单元习作教学整合到单元阅读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最终总结到: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将单元习作有机地整合到单元阅读教学中去。教师备课中,要将本单元的习作内容具体渗透到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文章阅读中提高写作技巧,积累素材。教师在渗透习作意识时要把握机会,潜移默化,最终将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可利用的语文资源。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小学语文的全面进步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引导。

参考文献:

[1] 江丽琴,叶艳芳,李永昌.让习作与阅读共舞――阅读教学中的单元习作分解训练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

[2] 郑小华,王天马,王娟,李贝贝.让金桥搭在阅读习作间――浅谈单元习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阅读资源[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12).

[3] 张晓芳,刘冰夏,王林辉.多元识读视野下小学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4] 杜薇薇,孙道萍.浅谈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J].教育技术,2014(26).

单元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单元教学;单元测试;整体性;科学性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语文课从一开始的异化慢慢开始理性地回归“语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这样的形势下,“单元教学”这一概念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早在1935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在《编辑大意》中就提出这么一个理念:“从来教学国文,往往只把选文讲

读,……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在1980朱绍禹教授撰文赞扬了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单元教学法”。

我们所说的“单元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将几篇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内在联系的课

文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中教师教读、学生自读、写作、练习、测试等环节是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综合性等特点,具有很大优势。单元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重点突出,可以从识记、理解到分析、应用,从听、读到说、写,全面立体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单元整合,有助于解决语文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3)可以体现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4)可以更多地引入课本外鲜活的语文资源。

单元教学正在新课程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作为教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单元测试却往往被忽略,成为单元教学最为

薄弱的一个环节。

测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众所周知,教学需要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还有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试与测验。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作为一种量化的教学评价,测试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一次科学的诊断。同时,只有较为科学地掌握了学生的接受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补救

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达标。

一、现在的高中阶段,单元测试出现的问题

1.单元测试一味贴近高考,与单元教学内容严重脱节

市场上很多的单元练习卷、测试卷以及学校自己命题的单元

测试卷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不顾自己本单元教学到底是什么内容,直接拿现成的高考题、高考模拟题进行拼接,组成一份单元测试卷。进行这样的单元测试危害颇大:一方面,即使教学中严格执行的是单元教学,而这样的试卷是绝对无法检验学生对于单

元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的;另一方面,让学生过早接触高考题、高考模拟题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

绩,往往还会造成很多后遗症,为将来的教学造成隐患。

当然,这一种做法越来越被大多数教师、学校所抛弃,很多教师重拾一个理念——回归书本。而根据本人对江苏省各名校单元测试卷的研究,发现所谓的“回归书本”,就是增加对课文中出现的高考高频字音、成语的考查,对高考规定篇目的古诗文默写的分值增大等等换汤不换药的措施。有小部分单元测试出现了一些与课内知识相关联的迹象,但是这些都是对识记层次的考查,与我们所需要的与单元教学相配套的单元测试相去甚远。

上述单元测试表现出的问题简单概括起来就是随意、不科

学——与单元教学目标严重脱节。这样的单元测试,即使之前的单元教学完成得多么好,都不能说是完整的单元教学。并且缺少量化的单元测试,仅仅凭借教师的经验来判断学生的达标情况,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而这种做法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觉得听语文课是没用的,上课讲的考试全考不到,而语言感受能力好的同学不用上课成绩一样好。

2.有部分单元测试基于的是主题的单元教学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板块三“月是故乡明”的主题是乡情。所选的课文《想北平》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思念与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老舍对家乡北平的种种忧

虑。《我心归去》主题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奋斗过的地方留下了人的汗水,就成了你的故乡。于是,有相应配套的单元测试就选择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作为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虚写的写作手法。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草屋的声音》,因为这篇文章写了知青在“第二故乡”征服恶劣大自然的生活经历,而考查的点就更加五花八门了。这样的单元测试是从根本上违背我们所追求的“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的单元教学目标的,所以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3.有些单元测试虽然注意了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考

查,但是比重不够

有些学校自己命题的单元测试,开始注意对单元教学目标达

成情况的检验。比如,苏教版高中必修二的教学,设计的单元教学总目标是多种手法综合的景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对于抒情的作用。与之对应的单元测试中,诗歌鉴赏选择了一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且借景抒情的诗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了一道景物描写赏析的题目。但是,在传统的语文综合卷中,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一份高考规格的“标准”语文试卷是由90分的基础阅读部分和70分的写作部分组成,这90分的基础阅读部分若要全面照顾单元目标中提到的某一种具体的语文能力,那么可做文章的地方一般是语言

运用、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几类题目。但是考查分值一般只有语言运用3-5分(一题),诗歌鉴赏1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6分(一题),这19-21分在整卷160分中仅仅占了百分之十多一点。显然,这种单元测试是无法客观有效地反映单元目标达成情况的。

二、为适应教学,单元测试需改革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只要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我们就应该对现在的单元测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与单元教学相适应,成为融入单元教学这一整体的新单元测试。

1.单元测试应该科学,不能随意

我们应该抛弃使用现成题目的错误做法,时刻要明确,单元测试是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

情况的检查,所以命题时一定要把单元教学目标时刻放在心中,从各种角度,用各种题型全方位检查目标达成情况。也只有将测试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意愿。

2.单元测试应该有层次,不能无序

我们应该打破对语文试卷结构的旧有认识。语文试卷未必需要各种题型齐全,也未必需要和高考形式一样,从基础到文言文,然后是诗歌鉴赏,最后是阅读。我在实践中根据大纲对知识的要

求,把整张测试卷分成三个部分:基础检查部分、分析应用部分、综合实践部分。基础检查部分包括识记要求的知识点,以及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点,甚至就是同样的语段同样的题目。分析应用部分包括单元目标中要求的语文能力的简单应用、课堂内容的迁移,在这一部分还可以加入对指定课外阅读篇目、课文自学情况的检查。综合实践部分是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在这一

部分还可以兼顾之前几个单元的内容。其中,每个部分都可以兼顾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等题型。

要做到一份单元测试卷层层推进,科学有序,还需要我们在命题前设计好双向细目表,明确每一个层次所设计的分值、题量,依据双向细目表来命题,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测试的效度,还便于测试后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单元测试后要有反馈和补习工作

单元测试是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通过检查,一定能发现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漏洞,同时也能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所以测试后我们应该及时把测试的结果和详细的数据分析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在获得结果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进行分析,对大面积发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对于个别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单独辅导、补充训练的方式进行补习。只有将这一环节做好了,单元测试的真正目的才算达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的思维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我们要紧跟新课程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用思辨的眼光审视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单元测试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教学做到整体性、系统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单元教学条件下的单元测试做

好,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更推进一步。如果能将高中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都纳入整个单元教学系统中来,语文教学定能更加科学,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家伦,赵黎丽.呼唤单元教学的涅槃[J].中学语文,2009(7):3-5.

[2]彭光宇.论语文单元目标分类教学[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1):67-71.

[3]耿法禹.30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科学化之路[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3-157.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2009级文学院〈在职教育

单元教学范文第7篇

一、起始课,单元教学的“指南针”。

单元合成,整体教学,重在对单元教材整体的把握。在每单元授课时,都要专门安排一个起始课,为学生学好本单元指引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起始课上,第一步必须通过“单元教材支配表”向学生揭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说明主次目标的构成及其关系;第二步向学生简介教材内容概要;第三步检查学生的课外预习情况;第四步要向学生提示本单元达标的方法,学习本单元必备的知识、资料等;第五步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必要的补偿,使学生获得必备的认知能力从而有效地组织单元整体教学。单元起始课,要灵活运用提问、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单元整体教学良好的开端。

二、预习课,单元教学的“侦察兵”。

预习是不可轻视的一环。预习可分为两种,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课外预习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寒暑假预习,二是单元前预习。单元前预习是课外预习的重点(最好结合星期天)。这类预习有以下几个内容:1.读课文2一3遍,划出生字词。2.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3.标出自然段,试划分结构层次。课内预习,每单元都专门设一课时,主要环节是:1.认字识词。教师要注意强调学生对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的识记、理解。2.感知整体。教师除了对学生加强速读、细读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3.反馈信息。教师围绕本单元的中心目标,提出适当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课内外预习情况,为讲读课反馈信息。

三、讲读课,单元教学的“主阵地”。

讲读课质量的优劣,与整个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把讲读课上好,教师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目标,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讲解学生提出的重点间题,传授知识。2.重同轻异,揭示规律,培养能力。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应穿插在所有讲读课中,既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他们解决间题的能力,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本课型按单元知识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一般安排3课时左右,这是整个单元教学中的重头戏。

四、迁移课,单元教学的“演习战”。

本课型既是对知识能力的一个测定,又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知识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心理学家贾德教授的概括化理论,这样的课型,教师可引导学生概括教师在教学中分析间题的方法,把它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为检查测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检测课,单元教学的“质检科”。

本课型一般一课时完成。在内容较多或学生掌握情况不够理想时,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测试,第二课时根据对试卷各项得分统计表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矫正。矫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达标要求,做自我矫正,对于自评中无法矫正的问题则应该集体互评02.集体互评。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前后两张课桌为宜),对其中的每一位同学进行矫正。3.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典型的问题,对全体学生进行矫正。

单元教学范文第8篇

再者,四川省于2010年开始了高中新课程改革之路。与过去的课程相比较,新课程改变了学习领域、课程结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个性课程的设置。新课程改革也决定了课堂40分钟内,教师教学方法的巨大转变。

关键词:浅论;单元整体教学

针对新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编制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将是改变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含义

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探索着科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但是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而非自觉的、凭朦胧的感觉和经验办事的状态”。①

而如今社会发展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赋予了语文课堂新的内涵。学生在课堂里的角色发生了较大转变,由纯粹的“听课者”变为了课堂参与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除了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并转变评价方式。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程将基础性和选择性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再从我国近百年各时期的语文教材上看,其编制模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单元组织型、模块组织型教材;有专题型、主题型教材;有阅读型、写作型、读写综合型教材。不同类型的教材编排会产生不同侧重点的教学目标,加大了一线教育者进行实践教学的难度。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各种教材的学习要求,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越发关注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单元教学。国内研究者从性质特点、教学层面等各个方面对“单元教学”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单元教学”或是一种教学制度,或是一种教学形式,但无论哪种性质的定义,实施“单元教学”都必须抓住教学整体性的特点,并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单元整体教学是由特定的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和单元教学过程及评价构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把单元整体教学看作一种“教学思想”,是为了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中学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形式,主要分为“文体”和“主题”两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有文体定位或主题定位的单元探索意识,把“单元整体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一切课堂活动的进行紧紧围绕单元目标。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其独特的组成要素,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它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体性

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单元都由教材知识文本和能力训练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文本信息,突出能力训练点。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时应该考虑将教材文本按新课程标准、编者的意图、学段目标、学生情况进行整合。这是对单元教学“共性”的整体考虑,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单元中单篇文本的重点信息,即“个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时,需要对单元整体教学“共性”和“个性”进行有机整合,这样的方式与单篇文本“个性”的解读相比,腾出了更多的教学空间。

(二)比较性

上文提到的教学整体单元应该是相关内容“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整合,在“共性”与“个性”之间,就存在着教学内容差异的问题。例如,在一个诗词单元里,对的《沁园春・长沙》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分别作对应其“个性”的诵读和感知,以此来完成“通过朗诵,品味诗词不同的语言风格”的单元教学目标。正因为单元中的单篇文本有着鲜明而具体的“个性特点”,教师又需要保持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所以可以将同单元的不同文本进行比较阅读。

(三)主体性

新课改打破了语文教师演“独角戏”的状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单篇教学虽与单元整体教学相比,它同样可以以课型多样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长年的单篇教学模式难免不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单元整体教学根据“单元”特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单元教学的情境下,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法进行点拨。而学生通过对“教读文本”的学习主动获得对自读文本的迁移探究能力,自觉地调整学习状态,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四)可行性

语文是一门以言语活动(听说读写)为核心的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必须立足于言语形式的训练上。大部分实验单元教学的研究者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活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进行读、写、听、说等综合语文训练,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实施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比单篇教学更有优势。它为教学争取了更多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单元意识,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合、比较;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惠玉.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喻景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白滇生.对语文单元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2,(3).

[4]马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5]夏小萍、陈书群.综合单元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7,(06).

[6]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注解

单元教学范文第9篇

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教学,它摒弃了以单篇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形式,而要以单元整体来教学。这种形式可以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过程,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就所做的几个方面,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完善知识传播过程,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使语文知识传授系统的诸要素都发挥作用,按教学程序办事,老老实实完善知识传授过程。

从大范围说,首先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仔细推敲每堂课的教学目的、难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课外结合点。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就无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知识、能力和方法,才能对学生有所给。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再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训练目标、易误点等)再作指导,返回给学生。这样,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从小课堂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是教学之关键,要使对象和内容和谐统一,就必须按程序进行,在教学中按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过程进行传授。就学生自身而言,要使之能学(给知识、方法)激发其愿学引导其会学指导其自学。就读写讲,也要阅读(观察在内)写作阅读(实践)创写。只有按一定的程序落实每个环节,才能完成教学。

进行单元教学,就必须树立整体观念。首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形式,不能只着眼于孤立的单篇教学,而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对于每篇课文内容,可根据教学要求、学习重点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等项目敢于取舍,决不求全。而对施教过程中的具体模式、方法、手段、速度等,则要从实际出发,恰当选择,以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效应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另外,它还表现在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训练过程。它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效果检测,经验总结和补救措施等方面。因此,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时,一定要认真制定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方案,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力求实现单元教学的全程控制。

此外,进行单元教学时,也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训练系统中的纵横联系,要弄清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使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训练服务于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使阅读和写作读书与听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二、有目的培养各种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他正是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他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能。进行单元教学,应该做到“三准”,即摸准学生的能力水平,选准训练材料,定准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避免不系统、不集中、重复等现象。

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写作能力。应先摸准观察水平,是不懂观察方法,还是不会写作。以全班衡量是属于中等,还是下等。再根据学生的实有水平,选准训练教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等单元进行训练,并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因为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当然,教学应有目标,在定单元的基础上,确定目标非常重要,这样便于检测,也有利于向更高目标追求。

三、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

要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认真落实各个训练点,教学模式应切实可行,要注意它的科学性、有效性。

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进行单元教学,可采用“按布点分单元;按步骤分课型;按目标分水平,灵活进行教学。

(一)按布点,分单元。语文教学有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使学生在脑中建立起一定的思维模式,须按布点、分单元进行强化训练。

进行单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六课型”,“单元导读法”,“单元自学法”,“单元比较法”。纵观单元教学的各种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通过单元类型来体现,应该说单元教学的类型是单元教学形式的具体化。单元教学的布点类型多种多样,总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知识点相连型:即根据单元目标,每篇突出一个知识点,点点相连就形成单元知识的链条。

2、知识迁移型:即根据单元目标选择有共同属性的文章进行组合,教学中精读一篇,运用在一篇中所得知识,学习其余几篇,实行单元知识迁移。

3、多篇丰富一篇型:精读单元内的一篇课文,使单元要求落实在一篇课文中,然后通过其它篇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或拓宽。

4、专题比较型:围绕单元布点,设计几个专题,在各篇文章中进行教学,分别加以比较,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综合中获得知识。

5、问题穿元型:根据某种需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抽出某些单元的篇章组成新的单元,或讲授新的单元时,借助其它单元有关篇章,进行纵横联系,作归纳、分析、比较的研究。

(二)按步骤,分课型。根据单元的不同布点对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步骤,分不同的二课型教学。

以单元整体来说,可以“读一,比二,合议,写一”消化迁移,如对第四册散文单元进行全面阅读训练,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此类文章的基本特点,象征物(托物)抒情(寄意)的写法,培养读写能力,我们教学时就可根据布点以及教学需要,教读(讲解分析一篇,然后求同求异成横向纵向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比二),这样既可使学生的知识加深,又能了解此类文章的特点,强化知识,紧接可合议,仿写一篇,完成单元写作训练,以达到巩固掌握的要求,使之消化迁移。

以单篇教学说,可按定向指导、阅读分析布点训练、消化迁移目标检测等几种课型进行教学。当然,对于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方法,不一定就该按步就班,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对于教学的步骤可增可减,应该定而不死、灵活多变。

(三)按目标,分水平进行检测。按目标分水平进行单元检测是单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学的补救措施,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搞好单元整体教学,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明晰的单元教学目标,有目标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检测。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重点的突破,力求集中完成一两个重点教学任务。当然也应兼顾相关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例如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2、说明的方法。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应着力抓住这两个重点来进行知识教学和能力的训练。此外还要兼顾描写和说明,词句的理解,修辞的作用等,故检测中也应兼顾。

其次,进行单元教学时应根据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训练序列,从而找到某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独特位置,及特有的教学功能。在具体确定单元目标时,必须仔细探求每个单元中所选课文的共性和相关性,以便明确共同的内在联系,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课后思考、练习、知识短文、综合练习及课本附录、注解等,准确的归纳出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具体明确的检测目标,使它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当然,目标的制定和检测,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制订目标的差距,考虑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检测方式和过关要求,以致对预定目标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从而使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

要使检测与达标能正常有效进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向学生讲明单元教学目标,并说明其具体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具体体现,以及它的上下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使单元教学目标成为学生主动追求的学习目标,使检测能顺利进行。

四、正确布点,合理分配,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等方面来分,可分成若干知识、能力训练点,只有通过对各个知识、能力训练点的消化,才能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形成各种能力,使之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系统。

正确布点,合理分布能使教学更加有效,但是布点应该注意到它的合理性、集中性、渐进性和层次性。

(一)合理性:即根据大纲,定好目标,注意适度、适时。

适度,适合大纲要求,适合学生水平,注意转换、调节。抓住课内消化巩固。

适时,布点要符合年龄、年级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合时特点(特别写作训练),灵活运用。

(二)集中性:“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断其一指”才能达到长期记忆,即对于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点或技能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在一时期内建立较为巩固的思维模式,更有效系统的获得知识。

(三)渐进性:知识技能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系统性,知识的积累消化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以布点必须注意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依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单元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单元入手;精读精讲;略读练习;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62-01

教学二十余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简单语文教学法,最近看了一篇单元整体教学设想让我受益匪浅。这种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让语文教学也变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文章讲的单元整体教学, 整体把握了单元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单元内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若能对此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适当调前或调后,有些内容可适当增减。这样做的目的是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从而驾驭教材。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既有与课文整体教学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与其不同的一面,即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整体把握的是教材中的每一单元。虽说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侧重和特点,但每一个单元内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单元话题。单元的四课既围绕话题展开又相对独立成篇,构成一个有机的单元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教材内容,对单元教学过程做整体设计,处理好课与课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合理安排各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形成以听、说、读、写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不应只有分课时计划,而没有单元总体安排。优化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应当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的方法却不应一成不变。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任务就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好学,而且知道怎样学。

我希望语文教学研究像单元整体教学那样,要研究微观层面的问题,更要思考和研究宏观的问题,譬如,怎样及早突破识字关,怎样落实自主阅读,怎样培养学习、生活所需的作文能力,乃至怎样建设理想的小学语文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教科书单元编排的长处。基于对课文教学的钻研,有超越教科书,跳出一篇课文研究的小圈子,站在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语文教学。这项研究,追求语文课程、教学的本真,不愧是语文教学的新革命。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由内容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由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由重视教师作用走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他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的思路是有启发性的,改革的脚步是坚实的,沿着这个方向将会走得更稳、更远。

受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启发,我对我们的教学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想,就以我所执教的五年级语文二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颗颗游子心 浓浓思乡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教材简介

本组课文以"颗颗游子心浓浓思乡情"为专题编写,每篇古诗和散文都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家乡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泊船瓜洲》《秋思》和词《长相思》,精读散文《梅花魂》和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中。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阅读,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无限的眷恋之情,并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2.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

模块二:理解内容。通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细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表达出了思乡之情。

模块四:语文实践活动:结合单元主题,举行"乡情歌颂会"的实践活动。

模块五: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开展口语交际"谁不说咱家乡好",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模块六:整本书阅读。师生同读《城南旧事》,开展读书交流会。

3.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背诵三首古诗,感知大意。

(3)能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学习借景、事、人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来理解诗词的大意。

(2)在感悟语言所表达的思乡情感时,能有意识地领悟表达方法。

(3)能够通过交流,积累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有了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那么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然后围绕单元重难点展开语文教学:《泊船瓜洲》《秋思》和词《长相思》作为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读诗、悟诗、品诗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思乡诗词拓展、背诵,书上的三首古诗词只是思乡诗的一个切入口,由学生搜集的诗歌开展"乡情歌颂会"的实践活动。;精读散文《梅花魂》和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三篇课文简化为一篇文章教学只精讲精读散文《梅花魂》,抓住祖父思乡的五件小事通过品析重点词句来表达祖父浓浓的思乡情怀。

上一篇:平面广告创意范文 下一篇:图形创意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