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吐字方法分析

时间:2022-08-27 07:47:08

播音主持吐字方法分析

【摘 要】播音对吐字的要求概括的说就是“真”和“美”。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叫“字正腔圆”,也就是我们对吐字归音的重视,字正之所以在腔圆之前是因为我们把前者作为后者的基础。

【关键词】播音;吐字;共鸣

一、练习发声――吐字

整个身体都是自己的乐器。它的共鸣腔体是胸腔、口腔和头腔。高中低音的发出,是胸腔、口腔、头腔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发声的方法,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怎样发声,由于各流派有所不同,似乎无法定于一尊。然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因此,并不妨碍我们从共性的角度找出一般的方法。各行当、各流派都共同运用胸腔、口腔、头腔的协作共鸣,特别是鼻咽腔共鸣。这是其共性。在运用鼻咽腔共鸣时,又各有特点。

吐字之所以成为播音主持中诸要素的重中之重,在于“它不仅涉及字的韵律、气息的调控、吞吐的力度、发声和共鸣腔体的运用等技术和技巧因素是否恰当,而且关系到情感的展现、意境的表达等艺术表现是否准确到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练习吐字,交代清楚字头、字腹、字尾,从一字、一句做起,积少成多,习惯成自然,并不困难,只要有心罢了。

“见大王”的“王”字和“怕谈以往”的“往”字,发音较有力较响的音素是w (u ), 而u 的发音是合口呼,它的发音不仅要响,而且“慢镜头”的时间还要相对长一些。如果一张口,就把嘴巴张得很大,字头成了开口呼,整个字的发音就成了地方话的发音了。

再看看“年”的发音。“年”的字头是 ni , 凡是字头的介音是 i的,就是齐齿呼,因为“年”的字尾是 n , 所以它的发音重点在 ni 上,ni 的“慢镜头”时间也相对长一些。不能一开口就把嘴巴张得很大。同样,前、千、乾一类字,发音重点也在字头q i或 ci上。字腹的发音也不能张口太大。有人把带齐齿呼字头的发音称作半开口音,就在于防止嘴巴张得太大。

二、吐字归音的要求

1.清晰。广播稿件的内容、播音员的思想感情都要通过有声语言传达给听众,轩窗效果和有声语言的质量息息相关,要给听众细致、鲜明、丝丝入耳的语音,就要求播音员必须做倒吐字清晰。

2.集中、饱满。播音员的声音是通过话筒以及一系列电声设备发射出去的。音量的扩大完全可以依赖于机械效能,而我们则可以用较为自然、较小的音量来播音。但要达到既省力又保证声音质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强调声音集中、颗粒饱满。

3.自如。汉语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有咬字器官的松紧变化;各种字音在发音方式上又存在着一些特殊要求,加上播音时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些都要求播音员的咬字必须灵活自如。

此外,播音员必须掌握准确的语音。矫正方言,排除语音杂质,也和我们对于咬字器官的理解、把握有关。

吐字归音便是达到上述要求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原是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如相声、单弦、大鼓、地方戏等)在咬字方面运用的术语。简单说,它是把一个音节(即一个字音)的发音过程分成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对每一个发音阶段又提出具体要求,以取得字音清晰,声音饱满,弹发有利的效果。我们老一代播音员,通过多年时间,认定民间艺人打的这一血汗结晶,可以指导我们播音员的发音训练,并通过摸索,根据播音特点,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三、吐字发声器官相互配合的要点

首先是打开口腔,播音发声比生活语言口腔开度要大,打开口腔要有提起上腭的感觉,同时下腭要放松,上腭的提起和下腭的放松可以适当的加大口腔容积,为字音的拉开立起创造条件,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提颧肌,(颧肌的颧是颧骨的颧)提颧肌不是做成微笑的状态,而是颧肌稍有紧张的感觉就可以。颧肌提起的时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腭的顶部有展宽的感觉,同时我们的鼻孔也会略为张大,同时唇,尤其是上唇会感觉到紧贴牙齿,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这样容易发挥力量。

互相配合第二个要领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力量的集中。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是指声音集中的重要的一环,而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处,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的主要原因,舌的力量集中首先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缝线上,另外无论是发辅音还是发元音,舌的有关部分力量要集中,这样声音才能集中,如果力量分散,声音也就散了;声音散,缺乏力度,字音含混不清,唇舌无力是主要的原因,而发声的时候唇舌不用力就是当前生活语言以及播音发声当中的时髦通病,我们必须认识到双唇是发声的最后一道关口,唇的力量集中,双唇贴住上下齿,不但可以改善画面形象,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双唇松弛形成唇齿之间的腔体造成的湍流,使声音干净明亮集中,而舌在普通话所有音素当中,除去辅音当中的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以外,都和舌的运动有关,而在音节当中更是全部都有舌的积极活动,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舌的运动的控制是吐字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正确用声以及对嗓音的保护

从正确用声的基本原则来看,播音员在用声中首先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是发声过度。发声过度是指发声器官超过发声能力或者在疲劳状态下长时间工作。发声过度违反了喉的活动规律,长期坚持这种错误的用声方式,很容易造成嗓音疾病。发声过度是多种错误用声的统称,它与发声的音色、音高、音量以及用声时间的不适当都有联系。播音中常见的发声过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色过于明亮。不少播音员在播音中不考虑内容和感彩的需要,喜欢使用富于金属色彩的极其明亮的音色发音。

2.追求虚声。播音中以过虚的音色为主造成发声时声带之间缝隙过大。从喉部肌肉负担和对呼吸的影响来看,也是一种发声过度。

3.用用声偏高或偏低。播音中音高使用用声偏高或偏低是很常见的,特别是用声偏高更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4.不适当地加大音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播音员日常生活中发音音量不大,在播音时音量却很大,而且随着播音的进,音量会越来越大。由于音量失控,喉部受到强烈的气流冲击,给喉增加了很大负担。

5.用声时间过长。除了与发声方法有关的各种发声过度之外,发声时间过长形成的发声过度也对嗓音有一定危害。播音员即使发声方法正确,也应该在用声中,尤其是声音训练中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用声时间过长。

播音用声中的发声过度既不利于嗓音保护,也有害于语言内容和感情的表达,具有影响发声器官功能和播音质量的双重危害。播音员发声能力不强,发声能力减退以及发声器官疾病,都与发声过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声过度是播音员用声和嗓音保护中首先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从表面来看,嗓音的使用和保护是矛盾的,但如果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它们之间不仅不会产生对立,而且可以圆满和谐地统一起来,是嗓音既有益于使用,又不致受到损害。

对于播音员,正确处理嗓音使用和保护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正确用声,正确用声本身就意味着对嗓音的保护。除了发声器官已存在严重疾患不得不停止发声进行治疗之外,播音员平常嗓音保护采用主要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具体嗓音情况,不断纠正错误的用声方式,养成科学的发生习惯。这种通过正确用声避免发声器官疾患,保持发声器官正常状态的嗓音保护方式是着眼与在使用中保护的积极保护方式,它与不用声、少用声或其它药物保护方式是不同的。

上一篇:有效利用多媒体促进高职体育运动解剖生理学教... 下一篇:浅谈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