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时间:2022-03-13 09:41:55

浅谈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的定义、作用、路线和具体要求,对我国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对水田耕整机械化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专门论述了各模式的特点和作业流程,对于机械耕整作业田块条件和作业质量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水田耕整是进行水稻生产的必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水稻的生长和最终的产量有着极大的影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水田耕整逐渐由人畜力耕整向机械化耕整过渡,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耕整效果,在水稻产量的提升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水田耕整的机械化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希望能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持。

1、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相关内容

1.1技术定义。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是指为满足水稻插秧、抛秧等后续工序对水田耕作程度以及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生产的农艺要求,选用适宜水田具体情况的水田耕整机,配备完善的辅助农机具,按照机具使用方法和科学的耕作程序,对将要进行水稻种植的水田进行水、旱耕整地作业。耕、耙、平地作业是农业机械化实践中常见的水田耕整地作业。

1.2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和效果。水田耕整机械对水田作业的具体表现为:耕翻土层、松碎土壤、改善水田土壤结构,覆盖残茬和肥料、消灭虫害。这些耕作步骤能够使土层松软、养分充足,利于水田在水分和养分上的进一步积累和沉淀,为后续耕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水田犁耕技术路线和水田机耙技术路线。机械耕整技术路线大致与人畜力耕整相同,主要包括水田犁耕技术路线和水田机耙技术路线。水田犁耕技术路线的内容主要是:灌水浸泡+稻草还田+耕翻,水田机耙技术路线的技术内容主要是:灌水浸泡+施肥+耙田+平整。

1.4两条路线的技术要求。因为技术路线的不同,所以水田机械耕整的技术要求的说明需要在技术路线的分类上进行。水田犁耕技术中,技术要求具体表现在耕深、翻土、覆盖方面。耕深方面,深度在12-15厘米为宜,注意保持深度的均匀一致;在翻土上,翻垡性好、无立垡、回垡现象;在土层覆盖上,覆盖应当到位,能将杂草、肥料等翻入土层,利于深层土壤对杂草的发酵和养分的吸收。此外,在耕作过程中,耕整作业应当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避免出现重耕、漏耕现象,保证耕作效率和耕作质量。水田机耙技术中,技术要求具体表现在耙深、地面、碎土、覆盖、起浆方面。在旋、耙深度上,保持旋、耙深度的均匀,一般10-15厘米最佳;地面作业上,要注意保持地面平整,无沟、堆现象出现;碎土作业上,碎土要细致充分,保证表土松软,土壤养分分布均匀;土层覆盖上,覆盖严密,注意清除原有的庄稼茬,做好起浆工作。

2、我国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特点

2.1应用范围逐步扩展。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各地自然条件以及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呈现出了较大发展差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发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水稻种植耕作制度及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技术主要分为以翻转土层为主的机械化耕地技术和以碎松土壤为主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前者的常用机具是铧式犁、圆盘犁、耕耙犁等各种以犁为代表的耕地机械,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有机物质的积累有较好促进作用。后者常用的代表机具有圆盘耙、钉齿耙、水田驱动耙等,对土壤进行进一步加工,促进表层土壤的疏松平整,利于播种和移栽。

2.2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意识的转变,使得我国水田耕整机械化不断完善与发展,呈现出高科技化的特点:少(免)耕耕作技术进入应用,并不断完善发展;耕整工艺简化趋势明显,以旋耕为主的简化耕整工艺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耕整工艺;耕整技术注重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组合式耕作栽培机械化技术日益普及;技术的发展与耕作制度的不断改善同步进行,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技术高科技化趋势加快,有望在耕整作业中实现激光等新型技术的应用。

3、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的常用组合模式、特点和作业流程说明

旱耕与水耕的耕整技术通常与后续的水稻种植的具体技术相配套,形成独具特色的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耕整技术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三种应用比较普遍的模式。

3.1旱耕基础上的旋耕、机插秧配合作业模式。这种模式对耕深的要求为:深度为6-10厘米,浅耕。选用系列旋耕机,进行旱浅旋耕灭茬。6-10厘米的耕层能保证灌水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浮泥少、田块坚实,在后续的插秧作业中,插秧机工作不打滑、不下陷、拖板不奎泥,从而提高插秧效率和效果,对于秧苗的分蘖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工艺流程表现为:施肥一旱浅旋耕一灌水一人工局部摊平一机插。系列旋耕机是该模式的核心机具。

3.2旱耕基础上的浅旋耕、早直播联合作业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稻麦少(免)耕条播机作业,使水稻种植生产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耕、种同时进行,一次完成旋耕、碎土、播种、覆土及镇压等多道工序,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机具下田作业次数,实现了对土壤原有结构最有力的保护。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是节约资源、简单直接。其主要的工艺流程为、;浸种―稍晾干一门杏施肥―旱浅旋耕播种一灌水一排水―后续作业。稻麦少(免)耕条播机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3.3水耕基础上的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实施耕、碎、埋、平等多道工序。水田秸秆还田机能对高留茬、秸秆或杂草较多的田块进行较好的埋覆和平整,保证碎土充分、土壤疏松、地表平整、水肥分配均匀,起浆效果好。其工艺流程为:麦(稻)茬田灌水浸泡―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两遍―(机械或人工简单整平)一后续栽种作业。核心机具是水田秸秆还田机。

3.4水耕基础上的水田埋草起浆机作业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水田埋草起浆机作业,这种机具在埋覆秸草、留茬、起浆和平整等方面对土壤可进行十分专业的处理,保证耕整效果。该机作业的田块适用于机械插秧和机械水直播作业。这种模式的核心机具为水田埋草起浆机。

4、机械耕整作业对田块的要求

本文对水田耕整机械化作业田块条件和作业质量的说明主要围绕旱耕型和水耕型两方面展开。

4.1旱耕型。前作留茬田的田块条件:田面基本平整,田面的高度差距不超过3一5厘米, 如果之前进行的是机械旱早播,前茬麦茬或早稻稻茬不能超过15厘米,田间无秸秆等杂物。如果是非机械旱早播,则留茬高度的最高限制可以增加到25厘米,且可以有少量杂草或机收获的抛撒秸秆,但应尽量保证留茬高度最低,杂物最少,以方便耕整,提高耕整效果。

灌溉条件:机械直播前不进行灌溉,土壤含水率不超过30%。

播种条件:对原有的畦、沟进行直接旋耕播种,早浅旋深度保持在3一5厘米,种子覆土适宜厚度是0.5一1厘米。表土层细平,全田高度差3厘米左右。

灌排水条件:播种后及时清理畦沟和横头沟,注意内外沟的连通,确保灌水的方便及时和排水效率。

插秧时的田间畦沟条件:田面采用平畦,开明沟,沟宽为11一18厘米,明沟间距即畦宽应是插秧机幅宽的倍数。

4.2水耕型。前作留茬田的田块条件:田面基本平整,高度差距保持在3一10厘米之间,前茬留茬高度不超过25厘米,对田间杂物不做严格要求,但要保持杂物铺撒均匀,总量保持在每亩300kg左右。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对水田耕整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由此,形成了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对传统的人畜力耕整技术的逐步取代,并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高科技技术在水田耕整中的应用,以提高水田耕整成效,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闻佟麟,王遵义,胡启恩.棚用深耕耕整机的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3):35-37.

[2]孙松林,吴明亮,谢方平.水田耕整机犁耕作业稳定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7(12):127-130.

上一篇:播音主持吐字方法分析 下一篇:Oracle APEX在基于WEB信息系统中的应用